分享

【记忆】黄浦路106号,北外滩这两栋建筑的百年守望

 光宇阵 2019-12-15

从中山东一路跨过外白渡桥,就来到虹口地界。从桥北堍往东拐,进入一条不那么起眼的小马路——黄浦路。在城市改造和更新的热潮中,它仍旧保持着一些昔日的韵味。在黄浦路天潼路口,有一幢红色和一栋灰色的建筑,很容易被人忽视,而其背后还藏着更多的故事。

请在WiFi环境下收看↓

01

黄浦路106号,可能是虹口北外滩一线最为“低调”的历史保护建筑。相关资料中,对于它的记载也是只言片语。更为有趣的是,它其实是由两栋风格迥异、且落成时间不同的建筑组成。

在优秀历史建筑名录中,有如下记载:

而从《上海外事志》等相关地方志书和史料中得知,日本领事馆初建于1871年六月,地址北扬子路1号(今扬子江路),原名“出张所”,后称“日本公馆”,1873年改称日本领事馆。

1887年外滩公园东望。其中就有早期的日本领事馆建筑(箭头所指)

图片来源 | Harvard Yenching Library 

1911年,在黄浦路25号A(即黄浦路106号)建新馆。该馆占地面积3670平方米,建筑面积9422平方米。建筑物坐西朝东,入口面向黄浦江,古典主义风格,立面分段、对称,中部屋顶为长方形平面的双尖拱顶。南立面底层为弧拱门窗,主入口上楣有精美的石雕山墙花。二、三层为连续的券柱式拱廊,檐口、柱头、勒脚、栏杆等细部有精致石雕装饰。为清水红砖墙的砖木结构新古典主义建筑。

1913年商务印书馆实测上海城厢租界地图中标注的黄浦路和扬子路

20世纪初,日本发行的“上海名所”系列明信片中的日本领事馆影像。

图片来源 | Kobori,Rintarō 小堀倫太郎, Natsukashi no Shanhai: shashinshū / 懐かしの上海 : 写真集 (1984) 

02

可以比较确定的是,此处早在20世纪之初就已经出现了两栋主体建筑:一栋靠近江面(扬子江路)、一栋临近黄浦路。这样就比较容易解释1941年建成的那栋黄浦路106号现代风格建筑,也就是我们现今俗称的“灰楼”,并不是凭空出现,而是在原有地块(或者说是原有建筑)基础上翻建而成。

这栋外观简洁、厚实的建筑,坐南朝北,高六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呈现出早期现代派风格。平面为正方形,立面为竖线条构图,特别是北立面中部饰置六根有凹槽的巨柱式壁柱,直接贯通至四楼。两侧立面细部用花岗岩石饰面,层间窗洞口较小,略显低调。

 

1947年苏州河口黄浦江岸线航拍影像。黄圈内就是黄浦路106号两幢楼

图片来源 | 上海测绘院 天地图.上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