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张主方吃100剂,这样的中医一定是骗子吗?

 林2606 2019-12-15
小 编 导 读

我们在形容中医的医术高明时,常会用到“覆杯而愈”“效如桴鼓”这样的词语。如果一位大夫让患者把同一张主方吃上100剂,恐怕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庸医”“骗子”,可事实真的如此吗?当代经方名家郭博信教授通过临床实践,对于这个问题有了不同的见解——


山西已故名老中医刘绍武,给人看病时,常要求病人服药100剂。过去我对此颇为不解,但是随着临床的时间长了,看病多了,才感到治疗一些顽固病,绝非几剂汤药就能解决问题,必须有方有守。

所谓有方有守,即对某些顽固病、慢性病,一直守方治疗,证不变,方也不变,甚至像刘绍武说的那样“百付不更方”。因为疾病是日积月累而来,那么疾病的治疗也得日积月累而去。也就是说,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个本质的东西,决定病变的终始,不到病变的发展过程的完结,病不会痊愈。因此,治病必求于本,本质不变,方不可变,变则无效,甚则半途而度、前功尽弃。疾病的顽固性决定治疗必须有肯定性。

2003年1月29日,我曾诊治过一位姓陈的69岁男性患者,当时是由其子接我去其家诊治。这位患者2002年曾在河北石家庄某大医院检查确定为心脏冠状动脉血管狭窄,阻塞60%,并有萎缩。西医的意见是必须在阻塞处做两个支架,当时做一个支架需人民币8万元。但主管医生说因阻塞处正在冠状动脉血管交叉处,因此手术有一定的风险。患者系河北省正定县一农民,因无力支付高昂的手术费,转而由其子接来太原求中医治疗。

当时我见其面色苍白,消瘦,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去卫生间得扶着墙壁走,手颤抖不能洗脸,全身软弱无力,动则汗出,心慌气短,喘息咳唾,头晕目眩,胸部憋闷,胸痛彻背,脉极沉迟细弱,并有结代。询之尚有小腹冷痛、晨起即泻之30年痼疾。

此属素体阳虚气弱而兼寒凝血瘀,与《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证相似,遂拟一温阳益气、化瘀通脉之方与服。10余剂后症情缓解,遂回河北农村老家坚持服药,其间曾7次打电话述说病情,我则嘱其主方不变,稍事修改。

2005年8月20日,又与其子来我诊所,时隔两年零8个月,见其面色红润,体态丰满,说话有力,整个变了一个人。他高兴地说,他现在全身有力,什么农活都能干,也能去赶集,还帮助村里盖房子,爬高上梯一如常人。胸部也不憋疼了,诊其脉和缓有力,亦无结代。患者告诉我,他两年多来,一共服药340余剂。父子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并且拿出了我给他开的药方,处方如下:

瓜蒌30克、薤白20克、丹参20克、川芎15克、红花10克、降香10克、黄芪30克、党参20克、香附10克、茯苓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淫羊藿15克、附子15克、桂枝10克、炙甘草10克、水蛭10克、地龙10克、蜈蚣1条、生姜3片、大枣30克。

这是一个主方,他服了100余剂,其余7次改方去掉附子外,余皆不变,有时兼加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等。现在他不仅冠心病痊愈了,而且小腹冷痛、晨起即泻之30年痼疾亦愈,过去三天两头感冒,现在一两年也不感冒。过去一点冷食也不能吃,现在夏天也敢吃西瓜了。他儿子还回忆说:“过去我们小时候,我爸经常让我们上去踩他的小肚子。”可见患者痼疾痛苦之甚。

这是我在有方有守方面的一个典型病例,事实上许多慢性病、顽固性疾病,都是长期服药才能见效。我治疗晚期肺癌,都是在服七八十剂后才在拍片时发现病灶缩小的。因这些病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表现极为轻微,这就如同我们浇花灌水一样,必须循序渐进,假以时日。老百姓说的“得病如塌墙,治病如抽丝”,就是这个道理。

这里关键是要心有定见。心无定见,急功近利,朝令夕改,也是医家一误。心有定见,那就是对疾病的本质要诊断准确,用药准确,中医也叫丝丝入扣,才能功到自然成。反之,如果你辨证不准确,犯虚虚实实之戒,就会造成失误。或者你的用药与疾病的本质沾不上边,风马牛不相及,丝毫无效还不知改方,服药多了就会造成身体内药物积中毒,造成肝肾损害,那就大谬不然了。脉变、证变、法变、方变、药变和守方不变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核心还是辨证论治,“有是证用是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