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不自治只是胸无定见的借口

 闪电幽明 2020-10-09

艾御享堂

一般认为,医不自医是由于医者对疾病、医理、药理都比较明白,给人医病时能根据病情客观进行辨证论治,处方用药以病而立,多无顾忌,所以常常显效。而给自己或者家人医病时,往往联想较多、顾虑较多,担心某药热、某药寒、某药有害、某药有毒,如此掂量来掂量去,下不了决心。开起药方来,小心翼翼地把药味换了又换,把药调了又调。最后形成的处方,其药味与君臣佐使配伍法则有违,战斗力锐减;其药量与寒热温凉四性不符,目的性不明确,造成既扶正不力,又驱邪无果的结局,疗效自然差一些,大都以为“医不自医”是这种“惜己”的人性和“忧患”的心态决定的,其实,这也未必是唯一的原因。

中医诊视疾病要四诊合参,而这一原则是医者针对患者实施的,假若用于自身,无论望色、闻味、切脉都大为不便,虽有镜鉴可以借助,但终难得准确的信息;痛苦之中,判断力和理智程度也相对降低,对诊疗思路会造成直接影响,恐怕这也是原因之一。

高明的医生,肯定比平人更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也会好好调理自身。例如华佗,张仲景,葛洪,孙思邈,钱乙,李时珍等。这些名医哪个不是活了60年以上?在古代60岁上的人就相比如今90以上的人,他们能活这么久,很明显与其高超的医术脱不了关系。
而一个平时十分注重调理身体的医生,他一旦得病,就必定是大病急病,严重的病症加上高龄的身体,纵使再高超的医术,怕也无力回天啊。所以,这也是“医不自医”的原因。


在“医不自医”的理由中,还隐含医者汲取同行长处的态度和品行。章太炎先生曾自述:1921年3月,患了黄疸初愈之后,又病于宿食,自己用平胃散,但食后每日下午发热不已。自知这是阳明少阳病的表现,就将小柴胡去黄芩易芍药来服用,可连服四五剂都不应,又加芒硝下之亦不解。无奈,求治于钱塘名医仲右长来治,仲医生把脉问疾,又看了所用之方后云:“此病挟热,诊脉得阳微结,何乃去黄芩加芍药,此小误也!”于是,将原方去芍药还黄芩,稍减生姜用量让其服,只两剂药下,即汗出神清。太炎先生大为折服,叹曰:“增损一味,神效如此!”

“医不自治”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中医俗语。但实在没有任何道理。由于中医理论已经超越了眼见为实的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一种比较抽象的理论,所以,很多人把中医学称为黑箱理论。这样,中医看病似乎就有连蒙带猜的成分,也不像西医那样有统一的治疗方案,即使是同样的疾病,不同的中医制定的治疗方案也不一样。于是,中医治病就成了主观性很强的事情。
一个主观性很强的事情,在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自然很难正确把握,所以就说医不自治。
 
其实,这只是因为没有从根本上掌握中医理论。如果从根本上理解掌握了中医理论,中医是非常直观的,而且因为经过抽象,非常简洁。运用直观和简洁的中医理论,对很多疾病的病因、发展过程和结果都能作出精确的分析。现代西医学对很多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这类疾病的形成都含糊不清,医科大学的教科书上写的都是“病因尚不明确,可能和以下几方面有关”。所以,很多人说“中医让人好得糊里糊涂,西医让人死得明明白白”,完全是对中医对西医都没有了解的人说的外行话,可是这种外行话自梁启超等人以后,尽然流行至今。
 
既然真正掌握了中医理论,中医就非常直观、简洁,那么,就不存在什么医不自治。不仅不存在医不自治,而且,因为是给自己治疗,吃药以后什么反应体会得一清二楚,相反还能更方便治疗。
 
真正掌握了中医理论的人,也不放心把自己的家人交给别人治疗。不真正明白中医理论,连蒙带猜地用药,有时候也能有好的效果,但更多的时候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所谓“脏腑若能言,医生色如土”。医不自治只是医生胸无定见的借口而已

内容仅供临床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

试针试药


ID:hnbfdycx  

 

  艾御享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