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山石油画研究】5月20日上午10点,“中国美院全山石油画高级创研班结业典礼暨中国美术学院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创新平台成立仪式”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院长杨参军主持活动仪式。出席典礼的领导和嘉宾有: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著名油画家靳尚谊先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油画家詹建俊先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油画家钟涵先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理论家邵大箴先生,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油画家、“中国美术学院全山石油画高级创研班”主持人全山石先生,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诸迪先生,凤凰卫视中国大陆事务特别代表葛继宏先生,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蔡晓春先生,文化部艺术司美术处处长刘冬妍女士,浙江省教育厅艺术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李永正先生,浙江省美协副主席、秘书长骆献跃先生。 出席典礼的中国美术学院党政领导有: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钱晓芳女士,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先生,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正先生。 出席典礼的艺术家和理论家有:马玉如先生、汪诚一先生夫妇、金一德先生、张自薿先生、秦大虎先生、潘锡柔先生、胡振宇先生、陈守烈先生、陈守义先生夫妇、成南炎先生、吴宪生先生、黄发祥先生、翁诞宪先生、尉晓榕先生、孔国桥先生、井士剑先生、杨奇瑞先生、龙翔先生、施慧女士、杨振宇先生、孔令伟先生、万木春先生。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参加典礼,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的一刻。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老教授、著名油画家、“中国美术学院全山石油画高级创研班”主持人全山石先生致辞 全山石、靳尚谊、许江、詹建俊、钟涵、邵大箴、胡振宇与“中国美术学院全山石油画高级创研班”学员合影 展览现场 此前,由中国美术学院和全山石艺术中心主办,中国美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协办,“跋涉与追索——中国美院全山石油画高级创研班汇报展”,5月18日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展。5月28日—6月28日,展览移师全山石艺术中心。 “跋涉与追索——中国美院全山石油画高级创研班汇报展”展览海报 这次展览汇集了每位学员学习期间创作的完成稿以及各个阶段的小稿,反映了他们创作中跋涉与追索的历程。通过这种形式,展示每一位学员努力和收获,以及背后导师们的拳拳之心。展览分五大板块:历史与现实、语言与体验、经典与诠释、诗性与追寻、寻源与问道。 【全山石教授介绍】 全山石教授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著名的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1953年,他从浙江美术学院毕业后,留校担任研究员并授课。1960年秋,他结束了在列宾美院6年的留学,回到母校任教,直至1990年退休。 全山石教授一直把油画创作和油画教学作为自己毕生的目标,创作和教学双轮驱动、齐头并进。在教学生涯里,他历任研究员、油画工作室负责人、油画系主任、教授、院教务长、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等,培养了大批目前身处我国重要艺术创作和教学岗位的画家和从事艺术教育的中流砥柱。 从教学岗位退休后,全山石“退而不休”。长时间停留在欧洲考察学习,目的是为了寻找油画艺术的本源,探索油画发展的来龙去脉,研究油画本体语言。 通过几十年的研究和思考,全山石教授得出一条结论:油画艺术只要掌握了它的本体语言,融入本民族的独特传统以及自身经验和情感,是可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西班牙的油画就是在吸取意大利油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委拉斯凯兹的艺术作品就是最好的例证。因此,全山石满怀信心地展望中国油画。 中国油画发展百年,画家们在题材驾驭、风格样式、表现手法、画面处理方面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呈现出百花齐放、多元发展的格局。但是我们对西方油画本体语言、技法、材料的钻研,对油画本体语言的掌握上尚有距离,缺乏深层感悟。为此,中国油画要有突破和飞跃,要从高原向高峰攀登,必须精进和提升,必须在油画本体语言上下大工夫,需要用纯粹地道的油画语言去表现中国的精彩故事,熔铸东方主体意识和民族精神。而这一切都需要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传承和教育。 全山石教授在给学员看创作稿 【全山石油画高级创研班】 每年春节,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教授都要去看望全老师,交谈中每每提及艺术院校师资队伍人才梯级结构不完善、人才匮乏甚至断档情况的普遍存在,中国美院油画系也不例外,同样面临上述问题,希望全老师能够再度担当起培养油画创作、教学人才的重任。许江的话题触动了全山石内心的责任感和多年来关于艺术教育的思考,给了他举办“中国美院全山石油画创研班”的信心和动力。 没想到,全山石的这个想法与许江对美院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思路一拍即合。许江很高兴地说:“近年来,国家很重视历史题材的创作,‘创研班’不仅要培养艺术教育的后备人才,还要担负起‘中华文明五千年’、‘百年追梦’等美术创作工程的创作任务。” 于是,“创研班”筹备工作列入了中国美院和“全山石艺术中心”的议事日程。 2014年,“全山石艺术中心”和中国美院联合举办为期两年的“全山石油画高级创研班”,开始面向全国招生,经考试录取了12名学员。学员主要是各地高等艺术院校的教师,具有艺术学科研究生以上的学历。 这是中国美院在硕士点、博士点人才培养方式之外的另一种艺术高端人才教学培养的新模式,以利培养为艺术教育服务的人才;也是继中国美院“博巴油画训练班”、“赵无极油画短训班”、“尤恩油画短训班”之后油画教学改革的新探索。 同时,也是“全山石艺术中心”实现“油画本体语言研究宗旨”的一种尝试。“艺术中心”有相当数量的西方油画原作典藏,可让学员近距离观摩西方油画原作,体悟油画本体语言的奥秘和古人作画的心迹。 【三结合的顶级教学和探索】 “创研班”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基础训练与创作实践相结合、国内教学与国外教学相互动、集中授课与分段实践相穿插等。通过集中习作训练、工作室名师指导创作、国内外教学基地研究实践和博物馆大师油画原作观摹、专家学术讲座等方式进行授课。达到艺术教育与社会创作任务相结合、艺术考察与艺术实践相结合、个体授课与集体指导相结合。 两年多的“创研班”,通过三结合教学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中国美院院长许江、省文联副主席马锋辉、全山石教授指导学员“百年追梦”主题创作 2015年七八月间,全山石教授带领学员赴俄罗斯为期40多天学习。先后在莫斯科特列恰科夫国家画廊、普希金博物馆、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俄罗斯博物馆听教师讲解,访问列宾美院和列宾、列维坦等故居及美术陈列馆,在“圣·彼得堡艺术中心”画室与列宾美院教师们共同画肖像、人体写生,相互交流和学习,到莫斯科附近的古城符拉基米尔及苏兹达里农村蹲点写生,利用俄罗斯夏季日照长和大自然呈现色彩明朗的有利条件,使学员们在参观博物馆后的感悟付之于艺术实践。 全山石教授在俄罗斯博物馆为学员讲课 创研班学员在彼得堡街头写生 2016年7月11日至8月10日,全山石教授再次带学员前往欧洲。先后到巴黎、马德里、罗马、维也纳、柏林等10个城市的38个博物馆及艺术研究院考察。针对每位学员的创作主题,适时对照经典之作的构图、处理手法、优势所在等方面给予启发、分析和交流,有时全山石教授会在一幅画面前一口气讲上2个小时,其生动而清晰的解析令学员们受益匪浅。 图为全山石教授带领学员参观法国巴黎卢浮宫 邀请乌克兰艺术科学院院士、基辅美院教授顾依达教授给学员进行传统油画讲座 同时,“创研班”还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靳尚谊、詹建俊、钟涵等教授,一起构成强有力的教学指导小组。 著名油画家靳尚谊教授给学员授课 这些教授长期担任中央美院教授及中国美协、中国油画学会的领导,有着丰富的教学、创作、领导的社会实践经验。这些德艺双馨的老前辈在艺术界德高望重,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创作实践经验、教学理论经验灌输给这些具备潜力的学员们。老师们“传道授业解惑”,学员们“问学践履创研”,形成了良性互动的教学风气,探索了一条油画本体语言的认知与油画本体语言的掌握相并举的艺术教育方式。 教学指导小组在给学员上课 教学指导小组指导学员肖像写生 教学指导小组在给学员看稿 中国著名美术理论家邵大箴先生在上世纪50年代与全山石先生一同赴列宾美术学院留学,他也应邀来到杭州,对“创研班”学员进行理论辅导,以及曹意强教授主持的每次展览研讨会,使学员们获益良多。 教学指导小组及中国著名美术理论家邵大箴教授在指导学员创作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学习,这12位来自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的教师学员们不仅在油画技法上有了提高,在审美境界上也有了提升。更可喜的是导师们的学者风范、人格魅力以及思维方式等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位学员。 12位“创研班”学员都拿出了自己的毕业创作,下面我们来看看他们画得怎么样: 波里亚《杏熟季节》209X31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陈伟平《阳光下》196X224cm 布面油画 2017年 封治国《孤山证印》225X25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孔凡博《西北行记》三 165cmx36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来源《画室》215X17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李前《杨靖宇将军》210X24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潘勤《新蕾》174X19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任志忠《归骑》 208cmX240cm 2017年5月 邬大勇《民国客厅》240x140cm 240X26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周小松《欢乐的大家庭之一柯尔克孜族巡礼》320X260cm 2017年 尹骅《余音》185X200cm 布面油画 2016--2017年 黄庆《家书》160cm×23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更可喜的是“创研班”学员不负众望,参与国家重大工程的作品先后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展出,并被收藏。参加浙江省的“百年追梦”创作的作品,不仅在修葺一新的浙江展览馆展出,并被浙江展览馆收藏,而且还荣获银奖一件、铜奖二件、优秀奖三件、创作奖一件。 如何让中国油画有所突破和飞跃,“创研班”是一种很好的探索。诚如中国美院院长许江所说,“创研班”不是短期的学习,而是终身的跋涉和探索,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薪火传承”! 【诚邀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养文书屋”,ID:hongbiao7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