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嫦娥四号重大发现!

 昵称48860834 2019-12-15

      5月16日凌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布我国月球探测领域的一项重大发现,科学家利用嫦娥四号就位光谱探测数据,证明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存在以橄榄石和低钙辉石为主的深部物质,为解答长期困扰国内外学者的有关月幔物质组成的问题提供了直接证据,将为完善月球形成与演化模型提供支撑。

     月球的内部构造是什么样子,这关系到它的起源与演化。和地球一样,科学家们认为月球也是由月壳、月幔、月核组成,其中月壳厚度约为60-65千米,月壳以下到1000千米处是月幔,月幔以下直到1740千米深处的月球中心为月核。

image

      月幔占了月球一半以上的体积。月幔的成分是什么,对我们了解月球的形成和演化至关重要,也是我们认识地球形成和生命起源的一个重要窗口。

image

      目前,科学家们依据月球岩浆洋理论,认为月壳由较轻的斜长石组分上浮结晶形成,月幔则由橄榄石、辉石等较重的矿物下沉形成。然而,这一关于月幔物质组成的推论至今没有很好地被证实。  

image

     包括阿波罗和露娜任务带回的月球样品,以及现有的遥感光谱探测都无法支撑该理论,且遥感探测在原本该探测到月幔层橄榄石的区域——南极—艾特肯盆地也没有发现橄榄石。 

     难道,科学家们关于月幔成分的假说错了?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的探测揭开了这一疑问。  

     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和上海技术物理所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分析嫦娥四号携带的红外成像光谱仪获取的着陆区两个探测点的光谱数据,发现这两个探测点不但富含橄榄石,而且含量最高,此外还有低钙辉石和很少量的高钙辉石。科学家们分析认为,这种矿物组合很有可能就是来自月幔的深部物质。而这,与此前科学家对月幔成分的假说正好相符,我们对月幔成分的认识有了直接证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