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阴里证_《伤寒说意》

 道佛儒医旧葫芦 2019-12-15

少阴病,脉微细沉数,

此里气之实,不可发汗。

凡一见脉沉,当急温之,宜四逆汤

(方在“太阴”)


若脉既沉矣,再兼身体疼,骨节痛,手足寒冷者,

是水胜而土负,

附子汤

参、术,补中而培土,

苓、附,泻湿而温寒,

芍药清风木而敛相火也。


病得二三日,口中清和,无土胜水负口燥咽干之证,而其背恶寒者,

是寒水之旺,以太阳、少阴同行脊背,

亦宜附子汤

补火土而泻水也。


少阴以癸水而化君火,

病则不化君火而化寒水,


火盛则生土而克水,

水盛则灭火而侮土。


阳明病者,燥土克水,宜用承气,

太阴病者,寒水侮土,宜用真武,


以水之流湿,其性然也。

故少阴负而阳明胜则为顺,

少阴胜而太阴负则为逆。


土旺于四季,

少阴之手足逆冷者,

水胜土负,脾胃寒湿,

不能行气于四肢也。


【90】附子汤 八十五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二枚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白术四两 芍药三两

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