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首凄美宋诗,写尽最沉痛的乡愁,望极天涯不见家,令人泪目!

 文化点心铺 2019-12-15

对所有中国人而言,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汉字,更是一个经历了世间无数喧嚣和疲惫之后,最温暖的去处。无论走到哪里,家——永远都是中国人心里最珍贵的一个字眼。而“乡愁”也成了一支吟唱千年的歌,带着无数先人的记忆,走过风尘,穿过硝烟,照亮了历史的夜空。

在这些歌声里,诗词无疑是最深情最唯美的一支。无数羁旅天涯的游子,将自己的思念化成文字,创作出了一首首优美经典的诗作,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这些关于“乡愁”的歌声,或缠绵,或欢快,或悲伤,温暖了岁月,惊艳了时光。在你的心中,最喜欢的“乡愁之歌”是哪一首呢?

一首凄美宋词,写尽最沉痛的乡愁,望极天涯不见家,令人泪目。究竟是何等的思念,才会写下如此沉痛的乡愁?它就是宋代诗人李觏的《乡思》。全诗如下:

《乡思》宋代 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李靓,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诗人。他自幼聪明好学,才华出众,在父亲去世以后,更加勤奋读书。20岁时,他凭借文章,声名日显。可惜,天不佑人,年轻有为的李觏在科举仕进的道路上一再受挫,几多失意。

有一年,他因家中贫困,没有路费,只能从江西步行到京城汴梁,可惜又名落孙山。或许是因为无颜见家人,李靓滞留在京城,进退两难,困窘不已。此时的他,沦落天涯,心中充满失意,自然无比思念远方的家乡。于是,他在无限伤感和思念之下,写下了这首相《乡思》。

作为人类的情感,“乡思”是一个从古至今久唱不衰的话题。游子远在异乡,每每看到落日黄昏,看到鸟儿归巢,看到落花春去,总会触景生情,生发无限相思之愁。这首宋诗所要表现的正是羁旅在外的诗人,在黄昏天将晚时所滋生的浓浓乡愁,沉痛无比,令人落泪。

诗作开篇两联极写故乡的遥远。诗人从远处着笔,写出了他极目天涯时的所见所感。在很多人心中,太阳落山的地方应该就是天涯,但是落日可以看见,故乡却看不到。因为对羁旅在外的游子来说,故乡似乎远在那天涯之外。

这两句可以说极平凡而又极震撼。黄昏落日,游子孤身漂泊在外。此情此景,令人不由得伤感无比。为了生存,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他们有家不能归。可是,人在失意的时候,对家的渴望也是最强烈的。此时,对他们而言,故乡是那么令人向往,又那么遥不可及。

“望极天涯不见家”,这即是一种空间上的感受,又是一种心理上的距离。虽出乎常理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当游子对家无比渴望时,总是恨不得立刻飞回家中。可现实残酷,很多人往往有家不能回。天涯再远尚能看到,可“家”却看不到,多么沉痛的相思啊!

诗作后两句,诗人将目光从远处收回,落在近处的碧山上。天涯遥远,诗人无处可寻故乡,失落地收回视线,呆呆地望着碧山。诗人为什么“不见家”呢?因为有碧山阻碍视线。故乡不可见,不仅仅是因为距离遥远,还是因为群山阻隔。

诗作前两句是写故乡的距离遥远,后两句则转而写故乡为碧山阻隔,真是令人惆怅。到这里,诗人的情绪可以说沉痛到了极点,也失落到了极点。然而,即便是眼前看得见的碧山,随着太阳落山,又渐渐被暮色中的云彩遮掩住了。如此,家似乎更加遥不可及了。

整首诗中,诗人的视野不断变化,情感也愈发沉痛。他由远而近,由大而小地看着眼前的景物,周围细色彩也由明而暗地不断变化。然后,这些都是表面的变化。掩藏在其中的,是诗人愈来愈浓的乡愁,到最后,这乡愁就浓得化不开了,变成了一片“暮云”笼罩在心头,挥之不去,沉痛伤感。

在诗歌里,为了表现“遥远”,既可以说天涯虽远,而期待的事物更远,也可以说期待中的事物虽近,却比天涯还远。这首诗就是借“天涯”之近来反衬“家”的遥远。在空间上,最远的距离莫过“天涯”,可家比天涯还远。这样的无奈,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能够感同身受。

即使这样,诗人遥望家乡时,视线又被重重碧山和暮云阻隔,让故乡更加遥不可及。归乡无计,比天涯更远,这样的无奈和痛苦,真是再沉痛不过的乡愁了。也唯有如此无奈的思念,才能写下如此沉痛的乡思!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图片的提供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