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里茶道之闽赣古道上的浦城担

 山水vht43j0ecy 2019-12-15

福建全境皆山,被称为“东南山国”,在古代交通极其不便。横亘福建北部的千里武夷山是一列巨大的屏障,阻拦福建与内陆的交往,幸好还有几处关隘可通中原大地。明清时期万里茶道上的物流,靠的是人挑船载马驮。“山国”福建与内陆的物流,靠的是常年穿越在武夷山雄关漫道上的“崇安担”和“浦城担”。如果说 “崇安担”是支撑明清时期中国东南商贸重镇河口码头繁荣昌盛的一支主力军,那么“浦城担”则支撑着广丰民生的半边天,这就是广丰有名的“扁担经济”的来由。


古代,中原入闽路线主要有三条:一条由抚州的黎川经杉关到邵武,一条由上饶的铅山经分水关到崇安,一条由上饶的广丰经二渡关或由浙江衢州的江山经仙霞关到浦城。其中,铅山经分水关到崇安的路线是主要通道,叫“大关”(大路,宋代人的叫法);其它东西两条因水路短陆路长而居次,均叫“小关”(小路)。


广丰、浦城、江山三县毗邻,三地同饮武夷山水,山相连,水相通,人相亲,而三地又山多田少,历史上出挑夫。这些挑夫把武夷山东北部汇集到浦城的茶叶、纸张、药材等山货挑到广丰桐畈、靖安等地小码头装船运到“货集八闽川广”的铅山河口大码头,再把由河口船运来的丝绸、瓷器、日用百货人挑到浦城,由浦城分流到闽东北各地。这些挑着货担走在广丰到浦城古道上的挑夫队伍,被称为“浦城担”。


商旅古道


丰溪河是信江上游两大支流(另一条为玉山水),发源于武夷山脉东北端的仙霞岭,河道走向为由东向西北,至广丰五都镇折向西流,流经广丰县城,在信州区(上饶城区)三江口汇入信江,全长117公里、流域面积2233平方公里。在广丰县境内87公里,流域面积2143平方公里。在这条水路上的码头有洋口、永丰、五都、桐畈、靖安、十六都、十都等,它们在水运交通时代担负着广丰、福建浦城、浙江江山及其周边地区通往河口码头的百货运输。


丰溪河上游又有三条大支流。一条是棠岭港,原出于广丰、浦城、江山三县边界的武夷山腹地,船可通到广丰的桐畈和靖安,竹排木排可通到福建的盘亭和风岭关。一条是十五都港,源出于闽赣边界的太平关,船可通到十六都,竹排木排可通到铜钹山的岭底。一条是十都港,源出于广丰的六石岩,船可通到广丰的十都,竹排木排可通到六石岩。其中,棠岭港二渡关东南的河段跨过福建浦城和浙江江山境,二渡关至枫岭关虽水量大但河道弯多流急,不能通船,只能放竹排木排。因此,浦城及其周边山区的茶叶等山货,要靠“浦城担”的挑夫肩挑到广丰二渡关下的广丰靖安和桐畈装船。因此,靖安和桐畈是“浦城担”主要的中转起始地。


唐代中叶以后,东南沿海以福州、泉州等地为出发点的“海上丝绸之路”出现。因为闽北地区的崇安(武夷山市)和浦城,水运条件好,水路连闽江可通八闽(整个福建),所以由分水关入闽和由二渡关入闽的路线,就成了连接这条海上丝绸之路的一条陆上运输线。当年,由铅山河口集散的货物,通过桐木江运到铅山的石塘、紫溪、杨村等地,经温林关、分水关、桐木关,由“崇安担”肩挑来往于崇安;由丰溪河运到靖安和桐畈,经二渡关,由“浦城担”往来于浦城。由于明朝的海禁与清朝的闭关锁国,明中叶以后中俄商人开辟了向北的国际贸易通道——万里茶路,闽北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茶叶等货物,亦是通过“挑崇安担”和“浦城担”肩挑到信江及其各支流水运码头运至河口。

烽烟古道

穿越武夷山崇山峻岭的闽赣古道,也是一条充满历史烽烟的古道。公元前111年,汉武帝遣大军多路入闽平叛乱。一路是海上进攻,从浙江渡海攻打福州,这完全是出于无奈,闽沿海多山、多海湾,汉军难以逾越,困难重重。无奈,汉军只好指向闽北:一路从抚州黎川越杉关入闽,经过光泽到邵武;一路从铅山穿越分水关入闽,经崇安到建阳,攻打福州;一路从浙江龙泉入闽,进攻浦城。这三条进军道路,进一步开拓了中原入闽通道。唐末,黄巢十万大军打到上饶地区,然后转战浙西闽东,开七百里山路挺进福建,又进一步开拓由二渡关入闽和由仙霞岭入闽的通道。此后,元军入闽、清军入闽都经过分水关、二渡关、仙霞岭等关隘,抗战时,日军也想循闽赣和浙闽古道入闽,但都望关隘而生畏。这是一条充满历史烽烟的古道。


八闽通往内陆的陆路,都要经过闽北的这三条闽赣古道。这三条闽赣古道中,最重要的是闽赣分水关古道,也叫鹅湖古道。商旅往来,军事攻防,八闽士子进京赶考,各级官员晋京,都首选这条通道。在这条通道上,从福州出发,沿闽江溯行,经过南平、建瓯,在建阳继续逆闽江上游的崇阳溪而北到崇安,再由陆路翻越分水关,进入铅山河口码头上船,顺信江直下鄱阳湖和长江,这条路就是福建与长江流域各省及中原地区商旅来往的重要商道。在建阳逆南浦溪到浦城,越二渡关可与信江连通,越仙霞岭通浙西。明人王世懋在《闽部疏》中写道:“凡福之丝绸,漳之纱绢,泉之蓝,福延之铁,福泉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关及浦城小关,下吴越如流水。”明代中叶以后,分水关古道又以武夷山中的茶而闻名。明清时期两条著名的茶路都是经信江出境的,一条由信江经鄱阳湖和长江转汉口北上遥远的恰克图运销俄罗斯,一条经由信江经鄱阳湖和赣江南下广州海运欧洲。由信江北上南下的茶叶,主要产于赣闽浙边的武夷山区,一部分产于信江北岸的怀玉山—鄣公山的山区。


清代,朝廷关闭海关,只准广州十三行与海外通商,从福州、泉州等地出发点的“海上丝绸之路”中断,这时由中俄商人开拓于明中叶的万里茶道兴起。赣闽浙边武夷山中的茶叶便源源不断地由“崇安担”和“浦城担”挑到桐木江和丰溪河各小码头,运到河口大码头(怀玉山中的茶叶主要是通过玉山水及信江北岸支流运到河口码头)再北上恰克图和彼得堡转往欧洲各国。

二渡关位于桐畈镇靖安村和福建浦城县盘亭乡界牌村交界处的武夷山脉东北端中的峡谷中,连着浦城、江山与广丰的棠岭港在这里拐了几个“S”和“U”形的大弯,沿岸山势险峻。古时东西侧还有仙霞关、安民关、木城关、黄坞关、六石关等关。《读史方舆纪要·卷八十九》记载:“二渡关,在仙霞西南八十里,路通江西上饶永丰县,关在浦城县西北一百十五里,出关即永丰县界也。……与仙霞共为六关,土人有仙霞六关之称。然六关之中,唯二渡关山溪环匝,路容单骑。从江右广信入闽,可以取径于此入关则取途而东,竟出枫岭之南,而仙霞不足恃矣。二渡关以枫岭诸山之水绕出关下,关东西二面皆为梁以渡,因有二渡之称。自关而东,历盘亭司、分水关至枫岭桥,凡五十里,合于仙霞南出之道。然其地皆崎岖险仄,自古用兵者,未尝出此。”


当年出入二渡关的“浦城担”观照了广丰的“扁担经济”。二渡关南北的石阶梯、靖安和浦城境内的界牌、山头畈等地,都是“挑浦城担”歇脚的据点。这些歇脚据点还可寻觅到“浦城担”的足迹。在桐畈镇石阶梯村,还有一段3公里长的古道和一节名叫下街的古街区。古道麻石上的马蹄、车辙(独轮车辙)和挑夫足印,依稀可辨。下街两边破旧的店铺客栈和残存的作坊器具,依然烙印着当年繁忙的痕迹。一户居民廊前的一口打麻子馃的破石臼,当年从早打到晚,打出来的麻子馃,专供“浦城担”挑夫吃(吃麻子馃果不容易饿)。一户居民廊前摆放的卖豆腐的石质案板,是为了抗腐蚀而制的,从腐蚀风化的程度看,或许有数百甚至上千年的历史了。说起挑夫从下街石块铺就的街道经过的热闹情景,当年的“浦城担”杨利洪老人坐在村口忆当年恍若昨日事。


在千年古村靖安村,仍有规模较大的融合了闽浙赣及客家建筑风格的古建筑群,格局基本保持了明末清初村落风貌。杨利洪老人说,它就是当年“浦城担”乐于歇脚娱乐的好地方,这里茶馆、饭店、客栈、妓院多。二渡关,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历朝历代都设兵守关。长年在此守关的将士携来家属在当年黄巢起义军屯兵之处建村而居,故名靖安村。因靖安村地处三省边境和古驿道旁,南来北往采购土产山货的生意人较多。一些生意人爱上了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也在此建豪宅定居。明清时,靖安村有千余烟(户),是个繁荣的边贸集镇。浦城的观前,是历史上浦城最重要的水运码头,是浦城各路货物集散的枢纽,每日往来舟船如梭,过往客商均在此停泊,沿溪的酒肆歌楼、客舍贷栈鳞次栉比。如今,前观当年古朴的街市,成片的明清古民居、古码头、吊脚楼依存,还有一条保存当年风貌的1000多米长的古街(前街、横街、半街)。


今天,闽赣古道早已废弃,或被宽敞的柏油公路覆盖,或湮没在荒野之中。但在二渡关南北的莽岭和千年古村落中,我们尚能寻找到几段荆棘从生的残存古道和客栈。它们是这条商旅通道繁华的见证。虽然昔日繁忙已成过眼烟云,但古道上的几处古村依稀可见当年通往广丰与浦城路上的历史风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