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宋填词106 朱翌仅传世3首词 有2首差点被朱敦儒和张孝祥占有

 老街味道 2019-12-16

前言

梅花是古人常常吟咏的意象,几乎每个诗人都会留下几首咏梅的诗词作品。今天介绍的这位诗人仅仅传下来几首词,可是竟然有两首词差点被别人夺走著作权。

其中一首是咏梅词,《点绛唇》:

流水泠泠,断桥横路梅枝亚。雪花飞下,浑似江南画。白璧青钱,欲买春无价。归来也,风吹平野,一点香随马。

这位诗人名声并不响亮:朱翌,但是其词作却常被误解为他人所作,这些人包括大名鼎鼎的:朱敦儒、张孝祥...

一、被误解为诗僧所作

宋朝阮阅《诗话总龟》中,说道林逋咏草时,提到了这首咏梅词:

林和靖不特工於诗,且工於词。如咏草一首"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终篇不露一草字。与觉范咏梅一首"风吹平野,一点香随马",终篇不露一梅字 。

阮阅说林逋不仅善于作诗,而且词也做的不错。其咏草词终篇没有一个“草”字。和诗僧释觉范咏梅词一样,终篇没有“梅”字。

林和靖的词是一首《点绛唇 》: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馀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但是,这首"一点香随马"的咏梅词,其实不是这个诗僧觉范的作品。

二、这首咏梅词是孙和仲所作吗?

南宋另一位学者胡仔则认为,这首咏梅词不是觉范的作品,而是孙和仲所作:

苕溪渔隐曰:“曾端伯慥,编乐府雅词,以秋月词念奴娇为徐师川作,梅词点绛唇为洪觉范作,皆误也。秋月词乃李汉老,梅词乃孙和仲,和仲即正言谔之子也。点绛唇词云:‘流水泠泠,断桥斜路梅枝亚。雪花初下。全似江南画。白壁青钱,难买春无价。归来也。风吹平野,一点香随马。’《苕溪渔隐词话》

胡仔和阮阅都生于北宋,活跃于南宋,但是对于这首词的作者似乎都有些误解。如今这首词的作者之所以确定不是孙和仲,是因为一个叫陈鹄的人。

三、 被误解为朱敦儒所作

陈鹄的《耆旧续闻》中,最为知名的故事是陆游与唐婉的爱情传说,在这本书中他也提到了这首词咏梅词:

朱翌乐府。待制公十八岁时尝作乐府云:“流水泠泠..........”

朱希真访司农公不值,於几案间见此词,惊赏不已,遂书于扇而去。初不知何人作也。一日,洪觉范见之,扣其所从来,朱具以告。二人因同往谒司农公问之,公亦愕然。客退,从容询及待制公,公始不敢对,既而以实告。司农公责之曰:“儿曹读书,正当留意经史,何用作此等语耶。”然心实喜之,以为此儿他日必以文名于世。今诸家词集及渔隐丛话皆以为孙和仲或朱希真作,非也。

朱希真访司农公不值,於几案间见此词,惊赏不已,遂书于扇而去。初不知何人作也。一日,洪觉范见之,扣其所从来,朱具以告。二人因同往谒司农公问之,公亦愕然。客退,从容询及待制公,公始不敢对,既而以实告。司农公责之曰:“儿曹读书,正当留意经史,何用作此等语耶。”然心实喜之,以为此儿他日必以文名于世。今诸家词集及渔隐丛话皆以为孙和仲或朱希真作,非也。《耆旧续闻》

陈鹄说,这首咏梅词是朱翌十八岁时的作品。某一天朱敦儒去拜访他的父亲朱载上,没有见到人。朱敦儒在桌子上见到了这首词,读过以后非常欣赏,于是就抄在在一把扇子上。诗僧觉范见到后,朱敦儒就告诉他这首词的由来。

二人一起去询问司农朱载上,朱载上也很惊讶。等到朱敦儒二人走了以后,朱载上问儿子朱翌。知道是朱翌的作品后,朱载上把儿子说了一顿,不过心里还是挺高兴的,以为自己的儿子将来会因此而闻名。

陈鹄说,很多词集都认为这首词是孙和仲或者朱敦儒(字希真)的作品,并非如此。

四、另一首咏扇词被误解为张孝祥所作

陈鹄说,他还见过朱翌的另一首词,《生查子 咏折叠扇》

宫纱蜂趁梅,宝扇鸾开翅。数折聚清风,一捻生秋意。摇摇云母轻,袅袅琼枝细。莫解玉连环,怕作飞花坠。

但是陈鹄后来在《於湖集》中见到了这首词,《於湖集》是南宋状元诗人张孝祥的作品集。

正如《詠摺疊扇》詞云:「宮紗蜂趁梅,寶扇鸞開翅。數摺聚清風,一撚生秋意。搖搖雲母輕,裊裊瓊枝細。莫解玉連環,怕作飛花墜。」余嘗親見稿本於公家。今《於湖集》乃載此詞,蓋張安國嘗為人題此詞於扇故也。《耆旧续闻》

陈鹄认为这可能可朱敦儒的故事差不多,张孝祥为别人题扇时,写了这首词,于是被误解为是张孝祥的作品。在洪迈的《容齋四笔》中,也记录了此事,估计所言不虚。

不过今天我们看到的《于湖集》中,并没有咏梅词和咏扇图。乾隆年间的一个刻本专门说过此事,应该在那个时候以前的版本就已经这两首词删除了。

朱敦儒和张孝祥都是南宋第一流的词人,朱翌的作品被认为与此二人相似,也算是一种认可吧。

结束语

朱翌生于1097年,字新仲,号潜山居士。上面说到,这首咏梅词是其十八岁时所作,时间应该是1116年。但是又有《历代词话》说其南渡以后在雪中至西湖看梅时所作,看来历史的故事总是有不少前后矛盾之处。

朱翌南渡后,历任除秘书省正字、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等。后来因得罪秦桧,谪居韶州十九年。秦桧死了一首,曾经出知宣州、平江府。1167年,朱翌七十一时去世。

朱翌的诗传世300多首,可惜没有词集传世,通过词话的记录,只留下了三首词。除了上面的咏梅词和用折扇词外,还有一首咏菊词,《朝中措》:

玉台金盏对炎光,全似去年香。有意庄严端午,不应忘却重阳。

菖蒲九节,金英满把,同泛瑶觞。旧日东篱陶令,北窗正卧羲皇。

结束时,按照也填一首词为作业,昨天做了咏梅,今天作一首咏菊吧,也用《朝中措》:

金风晚照泻秋光,佳节近重阳。绕遍东篱花径,芳姿笑对羲皇。

悠然陶令,餐英骚客,谁共飞觞。点检诗囊酒盏,归来满袖生香。

@老街味道

观宋填词105 吕渭老默默无闻 有人却说其词不输于苏轼秦少游

什么是诗的撞韵?什么是词的撞韵?撞韵是一种诗病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