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夏” ——夏王国的谜团(三)

 gbhg670919 2019-12-16

遂公盨记载: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乃差地设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乡(享)民,成父母。生我王作臣,厥沬贵唯德,民好明德,寡 顾 在天下。用厥邵绍好,益干懿德,康亡不懋。孝友,訏明经齐,好祀无 (废)。心好德,婚媾亦唯协。天厘用考,神复用祓禄,永御于宁。遂公曰:民唯克用兹德,亡诲(侮)。这段文字记载:业主方(用户即上帝)要求禹鲧氏的族民开挖土方,依山建城,环城修渠,建成后委派人员,向城市四周收集财物,一些品德高尚,甘心服从的人便在这里繁衍生息。传说禹鲧氏有一部关于土地开发与沟渠疏浚的图纸叫做《禹贡》,里面记载禹鲧氏在各地搞开发所记录的经验,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别,甲骨文(屠刀)(骨头),造字本义:解剖,剔骨。九: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由“厷”(即“肱”,大臂)与“又”(抓、掏)混合组成,表示伸出手掏摸、探究,力求确定内部情况。造字本义:动词,伸手往洞里掏摸、试探,以求确定情况。隐含施工建设的意思。”是“”的本字。,甲骨文是指事字,在“川” 的中间加一个小三角或小圆圈指事符号,表示河川中央的冲积沙洲。表示环河而建的城市。禹鲧氏制定九州的区划实际是根据多年工程积累下来经验的标记图纸,不同的地势选择不同的样式,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这是禹鲧氏照图施工的又一个佐证,当然被严重扭曲神话了,照笔者的看法所谓河图洛书只不过是方形城堡与棱角城堡两种范式的草图,实点与空心点代表地势的凸凹,连线表墙,中心五点表公共活动区,可能是祭祀场所也可能是长老会议区,中间大片的留白是提供给部落其它成员自行建设的生活区,既然大家公共集资建城,那城也只包括防御城墙,排水渠,引水沟等公共部分,这跟我们现在的什么产业园,孵化区,开发区,工业园等的前期建设是一个道理,公共支出只负责三通一平,其它的就不管了,也许在华北平原地下的某处至今还掩埋着江图、渭图、涧图、淮图这样的图纸,只不过这要留待历史的实地考证罢了,因此九州图翻译成现代话语就是,城市建设施工图册,这样才能把禹鲧氏部落的名称,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活动留下的足迹,他们的历史传说串联起来,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下面我们来谈谈禹鲧氏部落的最终结局,最后一任在中原地区的施工队经理决定离开日益萎缩的北方市场,回到在长江下游的老家,他们在过去几百年时间里,为了中转的方便,在这条古代的材料运输线上建立了若干的加工与囤积据点,我们不知道这位首领的确切名称,只知道他可能叫履老十(履癸),这个履也可能是禹音的误读,因为都带u字母的辅音,也可能是华人方言岐音这么称呼他们,在中原华人的传说里,禹鲧氏的据点里存放有历代从华人那里辛辛苦苦打工挣来的财宝,当时没有义乌这样的商品市场进行交换,也没有瑞士银行可以远程兑现,多年积攒的建筑款只好堆放在库房里,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禹鲧氏已经进入某些蠢蠢欲动的人狙击镜框中。按照人类的劣习,在要跟某个异己分子开战时必须将其人为涂抹的乌漆墨黑,以表明自己行为的正当性,传说履老十的据点里建筑耸入云天,浮云游动,好像宫殿要倾倒一样,因此,这座宫殿就被称之为倾宫,宫内有琼室瑶台,象牙嵌的走廊,白玉雕的床榻,一切都奢华无比。庭院的树上挂上肉食,称作肉林,又在庭院中挖个大池,内中灌满美酒,称作酒池,西方有在圣诞树上挂圣饼的小甜饼,往玻璃杯里倒波尔多葡萄酒的,不知道是不是跟履老十学的。他每天命令要甲方进贡一百匹帛,这帛不是用来做西装工作服的,而是叫力大的女秘书天天撕扯着玩,没有目的,只为无聊,如果不是稍具常识,我们也就可能信以为真了,但是那时没有FBL,没有CAI,更没有摩萨德,没有狗仔队,我们不知道这些八卦消息是怎样透露出来,搞得路人皆知的,但鉴于事后总结是由禹鲧氏宝藏的受益者商汤总结的,那么强调打劫履老十行动的正义性目的就昭然若揭了。“当是时,夏桀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遂伐桀。汤曰:“格女众庶,来,悉听朕言。匪台小子敢行举乱,有夏多罪,予维闻女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女有众,女曰‘我君不恤我众,舍我啬事而割政’。女其曰‘有罪,其奈何’?夏王率止众力,率夺夏国。有众率怠不和,曰‘是日何时丧?予与女皆亡’!夏德若兹,今朕必往。尔尚及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理女。女毋不信,朕不食言。女不从誓言,予则帑戮女,无有攸赦。”以告令师,作《汤誓》。于是汤曰“吾其武”,号曰武王。桀败于有娀之虚,桀奔于鸣条,夏师败绩。汤遂伐三葼,俘厥宝玉,义伯、仲伯作《典宝》。汤既胜夏,欲迁其社,不可,作《夏社》。伊尹报。于是诸侯毕服,汤乃践天子位,平定海内。”这个是司马迁老爷子记录的汤打劫履老十的全部过程,商汤的豪迈而不失悲天悯人的无奈纠结的心情被现场放置的森海塞尔录音机全程实况录音,因此2000年后还能被司马迁听到并且读出,这就是中原历史被故事化后的吊诡般活灵活现之处。

    还原历史的真相可能是这样的:履老十的迁徙方向是一直往南,沿途落脚的地方是他们先前建好的驿站或者坞堡,蓄谋已久的汤带着几十个村子的武装民兵分别在娀,鸣条,葼这三个地方设下埋伏,打劫了履老十的队伍,俘厥宝玉,从这句显示了商汤处心积虑的目的所在,也说明履老十打包带走的都是什么东西,娀是一处连绵起伏的丘陵,鸣条则是南渡黄河的重要渡口,葼则是一片三面为芦苇荡环绕的据点,这些战场位置的选择可以证明商汤对于攻灭履老十并没太大把握,因而蓄谋已久的他要采用非常规的作战样式,力图在运动中发起突然打击,此公深得希特勒闪电战之精髓,但是即便商汤处心积虑的层层堵截,都没有使得履老十的南归工匠大军全军覆没,除了丢弃了所有携带物资外,身心疲惫,元气大伤的履老十还是回到南方的故乡,“汤遂灭夏,桀逃南巢氏”——太平御览》八十二。

    可见履老十并不是商国中央机关报宣传的那样是一个众叛亲离,丧尽天良的独夫民贼,在长征的艰难跋涉路上,他的队伍没有抛弃他,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弟兄独自亡命天涯,回到故地,履老十仍然被拥戴为汉人沿长江建立的众多城市中某座城市的市长,直到多年后疾病夺走他的生命,北方华人通过清洗江淮汉人工匠的势力,被历史严重误读的华北平原筑城以抵御南下越族入侵的高峰期结束,中原北方在人力,技术,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方面全盘超过南方,逐步走向农耕文明的巅峰,终于迎来了东亚人类文明的曙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