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传奇演义虽非真实历史,但却是历史知识普及与传播的庞大基石

 花间挹香 2019-12-16

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及文化话题

许多人在接触历史教材之前就已听过许多诸如“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杨家将”等的故事;我们知道,这些表面上由大量历史人物组成的故事并非源自真实历史,但有谁的历史兴趣不是源于这些故事呢?

尽管以上故事中的很多人物都有着历史原型,不过由于他们多基于民间传奇而成,“正邪分明、弘扬真善美”是当中的共同主旨,以致于当人们接触真正的历史后,内心里多少都会产生了些失望:原来这个人是虚构的、原来历史上的这个人根本就不是这样厉害……于是有人就说了:“演义不是历史,民间传奇更和历史无关!”

民间传奇演义虽非真实历史,但却是历史知识普及与传播的庞大基石

民间传奇故事不是历史,却是历史知识的庞大基石

对于这样的说法,我却要表示强烈反对了:如果将历史比作一个庞大的金字塔、越往上就越接近史实,那么最下面的大量民间传奇正是其庞大根基。

没有这些演义和民间传奇,人们就不会因好奇心去翻阅史籍、从塔基一点点往上爬去抵近真相,它们才是普及历史的最大动力根源!

真实历史人物与虚构的故事:探寻人物真相的动力

以《三国演义》为例,刘备、关羽、张飞等都是真实历史人物,在尚不懂“何为历史”时,人们往往就将书中的故事当成了历史。比如“刘关张桃园结义”,就曾引起过人们追寻事实真相的好奇,结果通过研读史料、意外获悉了“桃园结义”的真相及产生成因。

民间传奇演义虽非真实历史,但却是历史知识普及与传播的庞大基石

项羽刘邦结义真亦假,刘关张结义假亦真

原来,历史上有记录的最早“兄弟结义”是发生在刘邦和项羽之间(当然这不代表他们俩就真的最早结义),但在史实当中,这两兄弟却“狗咬狗骨”了(见《史记·项羽本纪》)。楚汉争霸战期间,项羽曾抓了刘邦的父亲,威胁他说:“今不急下,吾烹太公”,刘邦答道:“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意思就是说,项羽烹自己的父亲就等于烹他的父亲。刘邦最后还厚颜地加了句“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如此史实,实在让那些结义者心寒呀!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显然非常看不惯项羽刘邦的“狗咬狗骨”,于是就借史书上“刘关张”三人“恩若兄弟”的描述(《三国志·关羽传》)、给他们虚构了个“桃园结义”的故事,同时极力美化了这样的兄弟情。

由于《三国演义》的巨大影响,后人每逢结义必摆上一尊“关公像”,这就是罗贯中所希望达成的价值导向:他认为,既是结义,就该有“刘关张”三人的样子,否则个个都如项刘般各怀鬼胎,简直就玷污了“结义”这字眼!

史书上是全无“刘关张结义”的记录的,而且在年纪上是关羽最大,关羽还对刘备说过“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称呼的是“刘将军”而非“兄长”。

民间传奇演义虽非真实历史,但却是历史知识普及与传播的庞大基石

在评书渲染下,唐朝似乎就是贾家楼的这帮人打下的

同样地,《隋唐演义》里也郑重其事地安排了一场“贾家楼结义”,将历史上有或没有的各种人物都安排成了“兄弟”。自然,在这些演义故事中,兄弟间是绝不会反目的,因为“项刘之义”正是这些民间传奇共同的讽刺对象、“为兄弟两肋插刀”才是民间喜闻乐见的结义状态——后来的“刺马”(电影《投名状》)故事之所以显得另类,正是因为它突破了这样的传统兄弟情结。

通过探究这类发生在真实历史人物身上的虚构故事,越来越多史实真相浮出了水面,这正是历史带给人们的知识乐趣,因为好奇和“探寻真相”,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求知欲。

虚构人物与真实的历史来源:获取事件真相的动力

民间传奇演义虽非真实历史,但却是历史知识普及与传播的庞大基石

人们多么希望,“忠烈杨家将”是真实存在的

《杨家将》里忠烈人物芸芸,除了杨家七子(还有女将)之外,连“八贤王‘这样的皇室贵胄都成了被赞誉之人。假如不熟悉历史的话,”赵祯、赵德芳、杨延昭、杨宗保“等哪些属实属虚就完全糊涂了,于是《杨家将》又为人们打开了探寻《宋史》真相的大门。

根据历史记录,《杨家将》里的人物是虚虚实实混成一堆的:皇帝不能虚构,但”八贤王“却可以虚构;杨令公、杨延昭不能虚构,但他的其他儿子则可以虚构......所有虚构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强烈地渲染忠烈、所有虚构的正面角色,都是人们理想中的忠义人物典范。然而,“北宋”和“抗辽”这历史框架却必须基于史实。

人们在《隋唐演义》里看到了罗成这样的英雄人物,又在《杨家将》里看到了杨七郎、在《说岳》里看到了杨再兴,渐渐地就明白了他们为何都具有同样的壮烈牺牲方式:在相关的历史背景下,真正的英雄都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壮烈归宿,“壮烈”才是相关历史事件的共同真相,他们代表的其实是那时期大量无名无姓的为国捐躯的英雄。

民间传奇演义虽非真实历史,但却是历史知识普及与传播的庞大基石

罗成、杨七郎、杨再兴都具有类似的壮烈牺牲方式

因为人无完人,历史真相中的人物难免多少都存在些缺点,但虚构的人物却可以无限美化,这才是以虚拟人物来表现真实历史的原因。

真实历史中的残酷与屈辱,由于这些英雄人物的存在也获得了人们可以接受的心理平衡:不是我们没努力抵抗外侮,都壮烈成这样了还是如此结果,相关历史有多残酷无奈就自己到典籍中去挖掘真相吧!

如此一来,唐宋历史就成了被人们挖掘得最多的对象,相关的传奇演义题材也最为丰富(如《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杨家将》、《呼家将》等等),这难道不是这些民间传奇和演义小说已达成的目的么?

歪曲的历史人物与歪曲的史实真相:深度挖掘历史的源动力

人们经常吐槽“谁谁谁”被演义小说美化了或是黑化了,可有谁去找寻这是因为什么呢?对于某些时期的历史描述,演义和传奇更重的是民间价值观的传达,有时甚至不惜借用某些历史人物和事件来进行表述,于是出现了部分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歪曲。

民间传奇演义虽非真实历史,但却是历史知识普及与传播的庞大基石

文成公主的和亲队伍就是李道宗带队的

比如在《薛家将》故事系列中,唐代的江夏王李道宗就被塑造成了让人恨得入齿的大奸臣,要知道唐太宗曾说:“当今将帅,惟李勣(即徐茂功)、道宗、薛万彻。勣、道宗用兵不大胜亦不大败;万彻若不大胜即须大败”,可见李道宗在唐太宗心里的地位还是不差的、而且历史中的他跟薛仁贵也并无任何交集。

史书里记录李道宗的最著名事件当算“文成公主入藏”,李道宗正是唐太宗钦定的主婚使、文成公主入藏全程由他护送。

《薛家将》中还有另一位“奸佞“张士贵在历史上也是忠勇名将,曾在玄武门之变中立有大功、死后被唐高宗诏赠陪葬于唐太宗的昭陵,这是“奸佞小人”能有的高规格待遇么?

历史上的张士贵曾在唐太宗第一次东征时与薛仁贵为伍,到薛仁贵第二次东征(显庆三年, 658年)时,张士贵已离世了。不过,这却并不妨碍“张士贵”一直是《薛家将》里李道宗的“得力帮凶”。

民间传奇演义虽非真实历史,但却是历史知识普及与传播的庞大基石

在民间评书中,张士贵就是用来衬托薛仁贵的帅

为何会出现如此巨大的歪曲呢?人们只能推测、那只是演义小说需要一些奸佞人物来反衬薛仁贵的高大上形象,张士贵正好就是薛仁贵第一次东征时的上司,故而被无辜“背锅”了!又为了塑造张士贵的背后皇室势力,李道宗这李世民家族弟就因此不幸“中招”、谁让他不是《隋唐演义》里渲染过的英雄呢?

同样地,宋朝名将潘美被黑的原因也与张士贵类似,潘美与杨业就好比张士贵与薛仁贵。

历史上的潘美确实有位女儿嫁给了宋真宗,于是塑造“当朝太师构陷杨家将“的帽子就扣到了潘美头上—-虽然小说中被改成了”潘仁美“,但对稍稍翻看一下《宋史·卷258列传第十七》,马上就会知道”潘仁美“对应的就是潘美,因为雍熙三年(986年)陈家谷口的那场仗确实就是杨业、潘美和王侁等人打的。

李道宗、张士贵和潘美等人在历史上虽非大名鼎鼎、尽人皆知,当人们通过演义评书等获悉了这些名字后,禁不住就会想通过史籍对他们“抽皮拆骨”;然而史籍中的深度挖掘结果却颇让人慨叹:同样是出生入死的忠臣良将,为何在民间中的名声却会迥异如此呢!

民间传奇演义虽非真实历史,但却是历史知识普及与传播的庞大基石

误导许多观众“爱上”的高洋本是典型渣渣皇帝

不过人们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民间传奇故事中为了突出主角形象,确实存在歪曲历史、将好人“黑化”的情形,不过却尚无将史书里的奸佞“美化”为忠臣良将的狗血先例。

如此狗血的事件,倒是被当代的某些编剧们首开先河了!部分影视节目中的“高大上”形象在历史中实是不堪入目之人(如《陆贞传奇》里的北齐皇帝高洋),如此歪曲历史的方式,难道也是为了让人到史书中去深挖真相?

当歪曲和虚构都有着明确的价值观导向,研读历史就会产生积极意义

《三国演义》里虚构出的“桃园结义”无疑对人们产生了非常正面的影响、薛家将、杨家将等的故事也激励着大量人们忠贞报国,这些都是我国的民间传奇故事及演义小说所传达出的价值观。

即便故事中的这些主角与真实历史存在偏差,但由于他们只会被美化而非“恶意歪曲”,因而研读和他们有关的历史就会带出了大量相关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比如,我们熟悉的“玄武门之变”是由尉迟恭等瓦岗众将参与,不读读史书的话,可知当时玄武门的禁卫军首脑正是张士贵?再如潘美,不读读史书的话,有多少人会知道南唐后主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背后的强大宋军就是潘美的部队?

民间传奇演义虽非真实历史,但却是历史知识普及与传播的庞大基石

潘美本是北宋一统江山的大功臣

人们的历史观念多形成于民间传奇与相对应的传统历史教材之间,其间未免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假如因为好奇心或求知欲而进一步去研读史书,这就是“民间传奇普及历史知识”所造就的其中一块砖。当这样的根基越来越庞大,历史的塔尖就会越来越高,两千年、三千年、五千年的历史就是这样来的了!

历史知识不应仅只存在于史册高阁当中,广泛融入人们知识体系里的、才是当中最具积极意义的部分。如果想让自己家里的孩子从小就“学富五车、通晓上下五千年”,不妨就让他们阅读大量传统评书、各种民间传奇,然后再结合史书与故事的差异进行“真相教育”,如此一来,枯燥的历史就会有如引人入胜的民间传奇一般精彩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