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益平:中国过去40年改革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3gzylon 2019-12-16

黄益平:中国过去40年改革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黄益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发表于  12/15 16:02   约4分钟

12月15日,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办的第四届国家发展论坛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布鲁金斯学会联合发布“中国2049”报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发表演讲,黄益平提出,中国经济改革40年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放”,而不是“管”。在看待经济政策时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摸着石头过河”是一条最重要的经验。

图片1
第四届国家发展论坛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发表演讲。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以下为黄益平部分演讲实录:

  中央提出来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百年目标现在看起来实现是个大概率的事件。今天我们的研究更关注的是第二个目标。第二个目标是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背后有很多的问题要讨论。

  我们过去40年改革和经济增长很成功。经济历史学家麦德森根据数据推算,历史上中国曾经在世界经济当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在西方工业革命发生以后,我们有显著落后,欧美国家的经济快速上升,我们在全球经济当中的比重一直不停地往下走,这个低谷是在70年代末。到了改革开放之后就强势反弹,实际上是中国通过改革开放重返世界经济的舞台,为什么会这么成功?我们大概把它简单地归纳一下,有这几条:

  第一,市场化的改革将改善资源配置的效率。大概在1996年-2015年之间的经济增长当中,总要素生产率对增长的贡献可以占到40%左右。效率提高是我们经济快速发展很重要的支持力量,效率提高的背后显然是有改革政策的重要功劳。

  第二,随着全球化,中国快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从贸易、投资方面看,我们的开放度都是很高的。国际市场和世界经济体系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也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

  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人口红利大家都知道,我们过去相当一段时间抚养比,也就是说劳动人口支持抚养的人口的数量在不断地下降,总体的劳动生产率在不断提高。我们也保持了高储蓄率、高投资率,宏观经济环境相对比较稳定。

  要特别指出,中国的经济奇迹是在近40年间创造的,前面30年计划经济的试验,从增长的角度来说效果不是特别好,但是在那个阶段也为我们后面的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打下了很重要的基础。比如基础设施的建设、完整的工业化框架,以及文盲率的大幅度下降。

  我们推动市场化改革40年,经济增长的成绩很不错,背后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怎么理解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政府相对来说干预比较多一些?经济学分析经常说一只看不见的手,一只看得见的手,显然和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们看得见的手相对更活跃一些。怎么来理解?我们简单地用三条来总结。

  第一,一开始我们实行的改革是双轨制的改革,基本思路用通俗的话就说是“老人老政策,新人新政策”。一部分政策干预的存在,在早期就是为了支持双轨制的改革,是为了平稳地过渡。

  第二,客观来说这些政策干预没有明显妨碍我们实现高速经济增长、实现基本的金融平衡。有些政策干预对于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发挥了正面作用,原因就在于市场有失灵的时候,在金融行业尤其如此。假如说市场机制还不够健全,适度的政府干预有可能有正面作用,我们对过去的政策分析,尤其是金融政策分析中发现,在相当长时间内正面贡献超过了负面成本。

  第三,我们是转型国家,有一些政策干预可能需要在转型和进一步的改革过程中解决。归根到底,我们有一个共识,就是中国经济改革40年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放”,而不是因为管得多。它的启示是我们在看经济政策、决策和分析政策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简单来说就是看效果。这是中国“摸着石头过河”一条最重要的经验,在下一步的改革当中还是会非常有用。(编辑:解轶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