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待霜红叶如花 香雪云蔚成诗

 凡秋一叶 2019-12-16
《姑苏晚报》
2019-11-17 00:00

  刘华 文/摄

  想当年大明朝姑苏城内不知有多少朱门园苑纳四时美景,山水楼阁生东吴烟云。

  从拙政园东园过明代古老的石桥,往西游赏,道宽路阔,右侧有两山岛与湖岸平行,山上树木茂密,郁郁葱葱,虽山不高却因水而灵秀。拙政园一直有说是明代绘画四大家之一的文徵明所设计,但在其所绘《拙政园十二景》中看到的却是一幅幅郊野村居的场景,并非似园林形态、章法的景致,于此甚为蹊跷。而眼前此景让人联想的却是元代画家黄公望所绘《富春山居图》,那是一幅水墨山水的神品,在黄公望笔下,富春江上山峦叠嶂,氤氲雾色,江水荡漾,天地苍茫。画上董其昌提字有曰:"……忆在长安,每朝参之隙,征逐周台慕,请此卷一观,心脾俱畅……“可见董其昌对此画是何等珍爱,赞赏。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富春山居图》中表现的意境从上可以追溯到五代南唐画家董源的《潇湘图》,这一风格的山水绘画为董其昌所敬仰,推崇其为文人的南宗画派。从明桥一路漫游至远香堂前,景色连绵好似一幅写意山水画长卷徐徐展开,细细品赏,的确如观南宗绘画,平淡而天真。尤在清晨,万籁俱寂,草木芬芳,游赏其中凡俗之心荡然无存。东园中建筑虽为清朝所造,但其造园格局尚存明代遗韵,池泉迴游式园林满是文人水墨山水的恬淡、幽静、野逸和真趣。

  欲要登山岛,可以从吾竹幽居上曲桥过水,前山略小后山,虽山顶的亭子不大,但上亭的两条山道石级却是宽阔,用黄石精心堆砌甚至于有点“虚张山势”,此为造园的手段,让人在咫尺间感受山体的威严,视觉上又延伸了山道与亭的距离。六角的小亭也许使用上是有点与山道气势不配,可居者不会计较,因为造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赏乐为上。山上植有橘树、枫叶、乌柏、合欢……参差成林,翠色满目。但亭里一匾“待霜”二字却是让人思忖,霜降即寒之将来,何言为“待”?其实居于园中之人哪里会欢愉止于春天,故说“待”未必不是一种期盼:只盼着秋末初冬金黄灿烂的景色一并收入眼底。

  待霜亭下来,有一石板桥与雪香云蔚岛相连,过桥不必马上登顶,有多重的环山游道可漫步赏景,若小憩,湖边的筑石便可亲水而坐。陈从周先生将拙政园称为动观之园,即是在中园有开阔的景域和迂回的游览园路,凡景致皆可远观近游,近游时,即使是半亩之地也都步道重重,移步亦景。与上待霜亭不同,登雪香云蔚亭有步梯多条,且小而窄,一堆叠自然的石沟,似梯非梯,从下而上,其宽不足两尺,暗设明藏,与山坡交融一体,大雨时水泄如山涧飞瀑,甚是妙绝。登上山顶只见方正的亭前是一空旷平台,亭柱上的对联上一边写着“蝉噪林愈静”,一边是“鸟鸣山更幽”,又有匾额“雪香云蔚”和“山花野鸟之间”。蝉噪为夏,雪香是冬,在方亭侧旁的山坡遍植梅花,每逢花开山头若积白雪,芬芳满亭。而云蔚意指绚丽的云彩,宋代诗人卢梅坡将梅、雪诗的妙合归为赏景的完美境界,倘若梅雪再添白云悠悠岂不诗意更加美哉?拙政园中此山顶最为空旷开阔,造园,在这亭前设一平台既是用以赏梅,无疑也是用来观云。而游者立于云台,心情畅爽,极目眺望,满园葱郁的树木掩隐中,楼阁、水榭、石舫、游廊……若隐若现,想当年大明朝姑苏城内不知有多少朱门园苑纳四时美景,山水楼阁生东吴烟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