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费了力气就一定要得到好处和赞许吗?费力未必要讨好

 昇事静能量 2019-12-16

常听人抱怨“费力不讨好”,然而细细一想,费了力气就一定要得到好处和赞许吗?答案当然是不一定,至少对党员干部来说,有些费力之事是应尽职责,即便一时不讨好,也必须尽力去做,才当得起担当二字。

现实中不难发现,有的党员干部工作没干多少,先把架势摆出来,加班干了啥不重要,重要的是让领导看到“点亮的灯”“大开的门”;有的做事是为了摆架子、做样子,比如访贫问苦专挑棉被送,只因棉被体积大好上镜;有的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只愿意干看得见、摸得着、见效快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还有的做丁点事就论功劳、谈待遇,遇到一点困难就叫苦连迭,把“鹅一样大”的难处夸张成“羊一样大”;还有的不着眼于抓落实,而是绞尽脑汁把总结写得“花团锦簇”,简报出得“应接不暇”。凡此种种,出一点力就想被夸劳苦,干一点工作就被记功高,其实都是投机取巧、拈轻怕重,充斥着油腻味,失去了党员干部应有的实诚与本真。

比照那些讨好、讨巧之人,有两则故事值得思量。一则,据《论语》载,子游向孔子推荐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说他“行不由径”,即走路从来不走捷径,做事不讨巧,后人评价此人有大智慧。另一则,据《晋书》载,晋武帝询问太守胡质之子胡威:大家都说你们父子清廉,到底谁更清廉?胡威回答:我比不上父亲,因为我父亲的清廉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而我清廉却唯恐别人不知道。澹台灭明做事不讨巧,聪明人下笨功夫,终成大事;胡质不为虚名、本色示人,令人仰视。其本质都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这既是一种高境界,亦可谓一种大智慧。

种子总在看不见的时候发芽。成功之士,没有一个不是经年累月脚踏实地努力;成事之人,没有一个不曾经历坐冷板凳默默奋斗。王淦昌、邓稼先、于敏、屠呦呦……这些“隐姓埋名人”,如果费一点气力就想别人知道,做一点事就想出名,又怎能干出“惊天动地事”?

“驼负千斤,蚁负一粒”。 立足本职,各尽其能,是为人之本分,也是社会有序运转的基本。医生、教师、保安、售票员、清洁工……都是普通劳动者,无论是否被看见、被关注,尽职尽责只在乎心安,虽平凡却不可或缺。于党员干部而言,肩负的使命决定了要为党工作、为群众服务,绝大部分是打基础、顾长远的小事,少不了要任劳任怨、默默无闻,不仅要有“费力不讨好”的心理准备,还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气度和胸襟。只有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专注实干、踏实奋斗,才能做出成绩来,有利于整体和长远,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作家杨绛说:“假如是一个萝卜,就力求做个水多肉脆的萝卜;假如是棵白菜,就力求做一棵瓷瓷实实的包心好白菜。”工作并没有那么多讨好讨巧的“门道”,尽心履职,做好分内事就对了。(稿件原载于2019年第13期《中国纪检监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