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 经方治疗半身出汗一例 赖海标 2019-6-25首诊:张XX,男,41岁。 病史:近3年来汗多,稍活动即出汗,出汗有一个特点,即左侧卧时右侧半身出汗,右侧卧时左侧半身出汗,恶风寒,平时喜热饮,不易上火,睡眠浅,容易醒,多梦,胸闷,容易紧张,胃纳好,二便调。 体查:唇紫,体壮,舌红,脉弦细。 彩超:脂肪肝 中医诊断:自汗(营卫不和) 西医诊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治法:调和营卫 方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去白芍 桂枝20克 黑枣15克 甘草片10克 生姜10克龙骨(先煎)30克 牡蛎(先煎)30克 煎服:5剂,每天1剂,水煎温服。 2019-7-12二诊: 诸症如前,变化不大。舌红,脉弦细。改用桂枝汤原方: 桂枝10克白芍10克 黑枣15克 甘草5克 生姜10克 煎服:4剂,每天1剂,水煎温服。 2019-7-16三诊: 出汗已均匀,汗出不分左右侧,恶风寒减轻,眠浅易醒多梦好转,胸闷易紧张明显减轻,纳好,二便调。守上方5剂善后,随访三个月未见复发。 体会 本例辨证本来不难,考虑为太阳表虚证,属营卫不和,但在首诊选方时心中徘徊在是选桂枝汤,还是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最后选了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要是考虑到患者有“动则汗出,恶风寒,脉细”等表虚证的同时,合并有“睡眠浅,容易醒,多梦,胸闷,容易紧张”等心神失养的表现,因此用了既能调和营卫,又能镇惊安神的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不用白芍是考虑患者有“胸闷”一症,但服药后竟无寸效。二诊时没有过多考虑,径用桂枝汤原方,结果效果理想。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出自《金匮要略》第六篇:“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此为调和营卫,潜阳固脱之方,临床使用多以失精(遗精、滑精),梦交,汗出,阴冷,少腹弦急,脉虚芤迟等为目标。 桂枝汤由辛甘化阳的“桂枝甘草汤”与酸甘化阴的“芍药甘草汤”再加姜枣而成,具有调和营卫、解肌散邪之功,是治太阳中风,营卫不和之方。临床运用以体虚易感、汗出恶风、脉细或缓为目标。无论是半身出汗,还是均匀出汗,只要属于营卫不和证,均可考虑用桂枝汤或其类方。 有汗为何还要发汗?卫阳亢于外,营阴弱于内,不能内守而汗出,此汗属病汗。桂枝汤调和营卫,通过发汗以达到散邪的目的,属正汗也。邪去,则卫气和而汗自止,且发汗不伤正、止汗不留邪。《汤液本草》云:“用桂枝发其汗,此乃调其营气则卫气自和,风气无所容,遂自汗而解,非桂枝能开腠发出其汗也;汗多用桂枝者,以之调和营卫,则邪从汗出而汗止,非桂枝能闭汗孔也。”可见药后汗出、汗止皆为调和营卫的结果。按张仲景《伤寒论》要求,服桂枝汤后,是需要辅助人工方法以协助出汗的,即食热粥、盖被子,以促汗出邪散。其中食热粥一项不容忽视,系桂枝汤发汗之关键,热粥既可资益汗源,又可助药力散邪。此例患者体壮,舌红,有脂肪肝病史,故未用辅汗三法。 温馨提示:本公众号文章旨在学术探讨与交流,不建议患者直接使用,如需使用应咨询医生为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