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昭灭蜀后,刘禅已经投降放弃抵抗,为何太子刘璿却要被杀掉?

 一林冷月图书馆 2019-12-16

刘璿是何人?他是后主刘禅和皇后侍女生下的的儿子。他在七个儿子中不仅是长子,而且还是被后主刘禅立为了蜀国的太子。但这个看似前途一片光明的四十岁中年男人,却非常倒霉。在后来跟从自己父亲刘禅投降过程中,因为姜维等人谋反牵连而被司马昭杀掉。其实关于这点我们就比较好奇了,明明啥事都没有做的刘璿,为什么就这么倒霉的被司马昭盯上,做了政权更迭的牺牲品?

  要知道刘禅当时的儿子除了死去的五子北地王刘谌,他还有次子刘瑶,三子刘琮,四子刘瓒,六子刘恂,以及七子刘璩啊!而且司马昭为什么要杀一个已经亡国的太子,这对司马昭有什么用吗?

  毕竟司马昭这种老谋深算的人,几乎每做的任何一个举动,决定都会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那他有何必借姜维造反的借口,堂而皇之的把曾经蜀国的储君杀死?在这其中司马昭究竟是卖的什么药?以下便是个人观点。

  第一,资治通鉴里面曾记载郤正对刘璿的评价“奉亲虔恭,夙夜匪解,有古世子之风;接待群僚,举动出于仁恕。”意思差不多就是说他日日夜夜,无时无刻都记得要对父母双亲恭谨有孝道。对待臣下幕僚的举止上也也赏罚分明仁义宽恕有加,有上古贤明世子的遗风。那么风评这么好的一个人自然会笼络人心,让属下为他卖命。

  万一哪天他又来一个一呼百应的造反那可就不妙了,所以本着斩草要除根的处事原则来讲,司马昭不对他这个聪明的潜在风险下手对谁下手?毕竟留着一个聪明的,且随时可能成为敌人的人,可不是明智的选择。

  第二,刘璿是以前的太子,对蜀国的那些臣下,自然会在有形无形之中有一种中心向导感。虽然刘禅已经废了,可那些大臣心中或多或少还是有一些侥幸的心理。毕竟他们还有还有太子可以重整蜀国。对于混迹朝堂多年的司马昭来说,这一点他不会不明白。

  而正所谓诛人诛心 如果让蜀国的人连蜀国接班人都失去了,那就是断了他们背叛念头的最好办法,所以不杀他杀谁。而这一点也在三国志里面明确写到“太子刘璿被魏兵所杀,军民大乱,互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由此可见司马昭为什么会选刘璿了,不然留下这样的刘璿无疑是给自己留下一个心腹大患,定时炸弹。

  第三,刘璿如果不死,他就是世子,那么刘璿的几个兄弟或许就会比较平和。毕竟有世子在,那就是在怎么争夺也轮不到自己来继承。所以对于他们这些皇子来说,就没有可以争夺的必要了。可是如果刘璿一死,那么那些被收起来的小心思或许就会再度活跃起来。在利益面前,谁不想分一杯羹呢?而对司马昭而言,只有刘家几兄弟内部真正的乱了起来,才能无暇顾及外患,蜀国的江山也才能平安的落到魏国手中。

  第四,一个国家被灭亡了不可能没有反抗之人。抵抗的顽固势力历朝历代都有,尤其是东汉末年门阀势力的嚣张态度。以至于,魏国如果要想迅速攻克蜀国内部钉子,反抗就必须杀鸡儆猴,树立威信。而司马昭挑来挑去就挑到了刘璿,其实这也怪不得老奸巨猾的司马昭会盯上刘璿。因为他要杀人立威信,就就必须杀个重量级的人物才能起到震吓的作用。

  可司马昭总不能杀后主刘禅吧,如果真的杀了,那刘备留下来的老臣还不得拼死一搏,闹翻天了?而且究竟是留听话软弱的后主,还是留深得臣心有主见的刘璿一比,那选择让刘璿去死就显得是最好的结果。

  毕竟谁叫他是无权无势的太子呢!即分量足杀起来又不费事。而且老话说得好啊,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总不能太子是他当,而杀鸡敬候的炮灰就不是他,天下的好事自然不会全让他刘璿一个人占了去。

  第五,刘璿的母亲王氏曾经是一个侍婢,后来也不过是一个王贵人。相对于他背后的势力支持而言是不大的,就算司马昭杀了他也不会有多大的权贵和门阀势力为他出头,抱不平。那这样一颗在蜀国无足轻重,却又有十足的震慑价值的棋子,司马昭能不抓住机会利用吗?

  所以说司马昭杀刘璿是在情理之中了,因为当时的环境需要,总要有一个当炮灰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而刘璿就是那个被司马昭万里挑一挑出来的替死鬼。

  你是如何看待刘睿的?

本帖内容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