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像基础】肝脏动静脉瘘的影像学表现

 昵称42715024 2019-12-16

       肝脏动静脉瘘(HAVF)是指肝固有动脉与门静脉或肝静脉之间形成异常吻合支。HAVF来源于各种肝脏疾病,HCC是最常见病因,发生率约96.63%,肝血管瘤产生HAVF的发生率约25.70%,肝硬化产生HAVF的发生率约13%,其他如布加综合征、医源性因素(穿刺、化疗、栓塞等)、先天性畸形也可引起HAVF。

       HAVF可分为肝动脉-门静脉瘘、肝动脉-肝静脉瘘、混合型三种,其中肝动脉-门静脉瘘发生率较高,HAVF引起的门脉高压临床表现以腹水为主,上消化道出血次之。

       CT表现:

1、中央型:HAVF位于肝门部,门静脉猪肝或左右分支早显,大部分表现为肝门附近明显增强的杂乱、扭曲血管,粗细不等,延迟以后消失;肝实质动脉期密度不均匀,脾脏增强程度明显减低;此型多见于巨块型或多发结节融合型肝癌。

2、周围型:HAVF位于肝叶的远端(肝脏边缘),表现为肝动脉早期增强时,肝边缘实质内片状或楔形高密度区,延迟扫描密度恢复正常;此型多见于近肝缘的单发结节型肝癌。

3、弥漫型:表现为全肝增强早期密度不均匀,门脉早显,此型多见于多发结节型肝癌或转移瘤。

       HAVF的CT特征如下:1、门静脉或肝静脉系统提前显影;2、门静脉旁及瘤栓内出现网状动脉(滋养动脉),HCC伴发肝动脉-门静脉瘘时,低密度门静脉瘤栓内及周围见不同程度、多发并列、粗细不均匀的网状动脉显影,沿门静脉方向迂曲穿行;3、肝动脉期可见门静脉管壁强化与低密度门静脉瘤栓形成“门静脉铸型”;4、肿瘤所在肝叶的非癌变肝实质、肿瘤外周或肝脏边缘在肝动脉期出现楔形或片状强化区,门静脉期或延迟期与正常肝组织一致;5、肝动脉期门静脉分支呈线状显影,与同级肝动脉分支伴行,形成“轨道征”;6、肝脾实质脏器的CT增强变化:表现为肝实质动脉期增强显著,密度接近甚至高于脾脏;7、HCC病灶的CT增强变化:表现为肿瘤动脉期强化程度减弱,因为HAVF存在严重分流时,大量造影剂随着瘘管流到门静脉,导致肿瘤强化程度减弱。

肝移植术后中央型肝动脉-门静脉瘘

血管瘤患者HAVF

       MRI表现:与CT表现相同,平扫多无法显示,也有部分学者报道HAVF于平扫T2WI可表现为高信号,如MRI发现肝内血液流空效应或直接显示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时,可诊断HAVF。

MRI增强动脉期显示弥漫性HAVF

       DSA根据瘘出现的时间,将HAVF分为3类:1、轻度:造影时未显示瘘的形态,当推注碘油栓塞时,可见门静脉小分支铸型显影,即“碘油门静脉征”;2、中度:肿瘤染色中后期静脉主干或分支显影;3、重度:肝动脉主干及分支显影时静脉即显影,此时肿瘤染色尚未出现或处于早期,说明瘘口大或存在直接通道,栓塞风险大。

       要点总结:

HAVF主要表现为动脉期受累门静脉和(或)肝静脉提前强化显影。中央型HAPS表现为门静脉(或)左右主支在动脉期提前强化显影,与主动脉及肝动脉同步强化;DSA大多可见瘘口。周围型表现为周围门静脉分支(2级或2级以上分支)小的门静脉分支强化显影,对应供血区可见片状或楔形显著强化区,DSA可见楔形或不规则早期染色。弥漫性病灶大,范围广,CT和DSA表现为广泛散在紊乱的门静脉系统早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