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韦应物一首诗禅意深远,任运自然时,就会自在解脱

 江山携手 2019-12-16

流水至亲至柔,灵便顺通,滋润万物而不争;流水自由奔放,柔弱处下,却能以弱克刚。顽石刚强不屈,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它却依然故我;明月讲述着古老的童话,繁星倾诉着世纪的离愁,顽石却年复一年地坚守着深刻的内涵。

美丽的传说还在延续,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可是有一天庙里来了一位老和尚的故友,他不仅会写诗,还懂得禅道,夜半三更睡不着,居然在观察流水击石。

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 韦应物

凿崖泄奔湍,古称神禹迹。

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

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

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贻之道门归,了此物我情。

急速的水流击凿山崖,飞泻而下,这里号称是远古时大禹治水的遗迹。晚上佛寺的客舍很喧闹,独自一人夜里不能安然熟睡。水性本来安静,石中原来也没有声音,为何流水冲击石块却发出雷鸣般的声音,使人在幽深少人的山林中感到惊悚。还是把这个问题留给寺观的旧友,了却它给我的疑问。

韦应物本来出身富贵,祖辈曾做过右相。他曾是唐玄宗信任的贴身侍卫,少年时放荡不羁,横行乡里。安史之乱后,他被迫离开皇帝,便开始发奋苦读,文学上颇有成就。韦应物的诗风恬淡高远,善于写景,还以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这首诗充满禅趣,全篇抓住嘉陵江水声展开构思。“凿崖泄奔湍,古称神禹迹”,借大禹治水的传说写嘉陵江水声的由来,起笔即紧扣诗题,显得气势雄伟。“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写诗人夜宿佛寺的客舍,山中的水声喧闹,彻夜无法安寝。这两句承上启下,引发出下文对水性的思考,阐发禅理、表现禅趣。

后面四句借水声与山石激荡出巨响的自然现象展开议论,颇含哲理。水石激荡,竟发出惊雷般的巨响,完全改变了水石的本性。从这一自然现象中,告诉我们一个很深的禅理,水石保持本性就具备了佛性,人向自性中求取,保持清静无为的本性,也就具备了佛性。

诗的结尾颇有意味,诗人提出了问题但并不回答,而是把疑惑推给了老友。这首诗传达了一种深奥的禅意,表达了诗人对于物性和人情的感悟。人的心性在遇到外物相激时,也会产生强烈反映,物性和人情彼此相通。

韦应物主张清静无为,这种想法虽然有些消极,却引发我们更深的思考。世事纷纭,红尘,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必然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如果万事求变,必然难以招架,有时候不如以不变应万变。

当我们面对内心最恐惧的事物,却能接纳这种有形或无形的恐惧,放弃对自我的最根本的维护,自我的愿望就会熄灭,内心就处在无生无灭、无来无去的一种纯净的安然,这就是任运自然,自在解脱。当我们像水石一样保持安静和自有的本性时,清静无为,也就具有了禅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