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外地理 |常见的几种农业种植方式:套种、间种、混种、轮作(修订版)

 hjh2004 2019-12-16

01

套 种

前季作物生长后期(即将收割而未收割之前),将后季作物种入前季作物的株行间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就是套种,是一种集约利用时间的种植方式。

02

间 种

间种通常是指在同一时期多种作物相间种植,基本上是高棵(喜阳)作物与矮棵(喜荫)作物间种。实行间种,可充分利用太阳光照等,能提高20%左右的产量。

间种与套种的差异

间种一般是同时种植,套种有时间差;

间种更强调株与行的间隔。

03

混种(作)

混种(混作)不按特定的宽窄比例,将两种或多种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混合种植于同一田地

混作通过不同作物的恰当组合,可提高光能和土地的利用率,在选用耐旱涝、耐瘠薄、抗性强的作物组合时,由于生物的种类多,自动调节能力强,还能减轻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影响,达到稳产保收。

但混种也存在不利影响,由于混作会造成作物群体内部互相争夺光照和水、肥的矛盾,而且田间管理不便,不适合高产栽培的要求,所以采用这种种植方式已逐渐减少。

04

轮 作

轮作是几种作物轮流种值,指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和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复种组合的种植方式,比如冬小麦收获后种玉米或大豆,稻田收获后种蔬菜等。是用地养地相结合的一种生物学措施。有利于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和防治病、虫、草害;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旱地多采用以禾谷类作物为主或禾谷类作物、经济作物与豆类、绿肥作物轮换;稻田的水稻与旱作物轮换。

05

复 种

复种是同一块土地上在一年内连续种植超过一熟(茬)作物的种植制度,又称多次作。复种是中国传统精耕细作、集约栽培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中国蔬菜集约化栽培的主要特点之一,能显著提高土地和光能利用率,是实现蔬菜高产种类多样、周年均衡供应的一个有效途径。复种的发展受当地热量、土壤、水利、肥料、劳力等条件的制约,其中热量条件常是主要的限制因素。

图片来自百度搜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