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屈原与贾谊

 晨曦深处 2019-12-17
探寻屈原足迹(3)
屈原与贾谊


    “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这是贾谊《吊屈原赋》中的一句。贾谊是用赋来凭吊屈原第一人。他在赋中反复嗟叹,“吁嗟默默,生之亡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贾谊能写出流传后世的杰作,不仅仅是文学水平的高超,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一开始同是被国君信赖而重用之人。楚怀王当初信任屈原,连他的失礼都被当作是一种个性而觉得可爱;贾谊少年得志,因辅佐吴公治理河南郡出名而被汉文帝看中,21岁被聘为博士,一年内又被破格提升为太中大夫。可以想象得到,初入政坛旗开得胜的二人,一定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感觉。
    两人的政治见解有不少一直的地方,贾谊既有“行仁义、施仁政”的爱民儒家思想,同时也有对权势阶层的法制思想,“仁义恩厚,此人主之芒刃也;权势法制,此人主之斤斧也。”这对解决中央政府和诸侯之间的矛盾起了很大作用。在削弱诸侯权利巩固中央集权上,和当初屈原的“反蔽壅、禁朋党”削弱老贵族的势力是异曲同工。
两人都是在事业巅峰期,遭受谗言,被人排挤,失去国君的信任。屈原失意第一次被流放到楚北,在现在的西峡一带还留有与屈原有关的不少地名。正是这段时间,屈原在忧愁悲愤中写下了《离骚》。贾谊受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等人进谗,被汉文帝疏远,继而谪遣长沙,长途跋涉,经过湘江时,似乎看到了屈原投江的凄惨画面,联想他自己谪遣之路,百感交集,写下了汉赋名篇《吊屈原赋》。
两人都是一代文豪。屈原的骚、贾谊的赋均开一代文风。两人有这么多的相似之处,难怪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贾谊吊屈原“历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刘长卿吊贾谊“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正是:
既是飘萍何觅根,江边谁在叹冤魂。
东风若不催花放,吊罢前人复吊君。
悠雲2019/12/1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