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

 handanwuwo 2019-12-17

读《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

李商隐论政,很大程度与壶公评论一样,都只是位卑不敢忘国忧。读李商隐,基本上是一个管闲事的人写了一些诗文让另外一些管闲事的人来评论,中国的仕文化大柢如此。
在《寄太原卢司空三十韵》中,李商隐为自己的策画不足自怨自艾,以至于:"俣俣行忘止,鳏鳏卧不瞑。身应瘠于鲁,泪欲溢为荥。"实在只是因为手中无权,心里慌张的表现。其实李商隐何尝低能,笔者读其《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井泥四十韵》、《韩碑》、《行次西郊作一百韵》等篇,为唐人的思维折服,也为唐代统治者的用人不当感慨。李商隐对社会弊病的认识甚至对于现代中国都有意义;李商隐的对策,在现在看来依然新鲜。(壶公评论)

《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是一篇论政诗,读之,偶而有读歌德之《浮仕德》的感觉。要感受中国文艺复兴的气氛,实在只能在唐宋文坛中去寻觅。

在《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前四韵中,诗人批评了用人不当导致了朝政的荒废。
诗人提出:
国家的建设是文化传统的延续,国家的兴旺依赖于国民的教育。多年的政治掌握在一些不学无术的儒生们手中,行政如同儿戏,又怎么能振兴朝廷的纲纪。
他深深地叹息:
衰乱的时代如此多难,所有的改革都宣告破产。正义之士不得重用,只能学些那古人悲歌自逸,逍遥凡尘。(壶公评论)

原诗:
  建国宜师古,兴邦属上庠。从来以儒戏,安得振朝纲。
  叔世何多难,兹基遂已亡。泣麟犹委吏,歌凤更佯狂。

词释(一):
上庠,古代的大学。《礼记》:"有虞氏养国老於上庠,养庶老於下庠。"郑玄注:"上庠,右学,大学也。" (1)韩愈:"国家典章,崇重庠序;近日趋竞,未復本源。至使公卿子孙,耻游太学,工商凡冗,或处上庠。"(2)
叔世,末世,衰乱的时代。《左传》:"三辟之兴,皆叔世也。"孔颖达云:"政衰为叔世。"(3)《旧唐书》:"叔世浇讹,人多伪薄,修身克己,事资诱劝。"(4)魏源认为:"叔世之民,其去圣哲亦久矣,其愿见之,日夜无问。"(5)
兹基,锄,助也,去穢助苗長。《周礼》"春始生而萌之。"郑玄注:"萌之者,以兹其斫其生者。"(6)贾公彦疏:"汉时兹其,即今之锄也。"《汉书》:"虽有兹基,不如逢时。"(7)颜师古注:"兹基,鉏也。"(8)

李商隐诗兴勃发的时期应该始于835年,也就是在太和八年,这一年李商隐上玉阳山东峰学道,并且与宫人道士宋华阳相恋,因为爱情的激励从此开始写了许多的诗,直到离开人世的858年,大约历经24年。
可惜这24年是衰唐时期,政治上最重要的特点是宦官干政:
805年顺宗李诵即位,因为进行了著名的永贞革新,被宦官俱文珍等逼迫退位,称太上皇,在位八个月;
其后经宪宗李纯统治15年,穆宗李恒统治5年;
至824年敬宗李湛即位,但是这个可怜的皇帝又被宦官刘克明杀死;
840年宦官仇士良等拥立武宗李炎即位,这个小皇帝仍然生活在宦官的阴影之下,终于因为服用金丹病死;
846年宣宗李忱即位,又是由宦官拥立为帝的,还是因为服用长生药中毒而死。
宣宗李忱的末日大约在859年,比李商隐多活了一年,李商隐的一生所处的时代也够暗淡的了,他的识见也好,牢骚也好都无济于事。如果不是因为他的诗写得好,让后人读后顾影自怜,这个世界上谁还记得他呢?不过他把时代的不幸归疚于儒戏,而不能直指宦官,却不讲道理了,大约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晚唐儒学只是泛泛,乏善可陈,而皇室亲戚的道家不免借机攻击;其二,宦官当朝,也就是小人当政睚眦必报,晚唐的仕子显然没有东汉党锢案、明末东林案中的仕子们的豪气冲天,因此畏小人如虎,这在中国史上也是寻常事了。(壶公评论)

在李商隐笔下的现实社会就是这么荒唐:
又八韵中李商隐感慨于文化的断裂,更感慨于社会的庸俗、消沉以至于糜烂。
他写到:
藏于屋壁的书籍能有几册?
焚书坑儒实在令人伤感。
书籍私藏在秦二世时期,
重见人世则发生在汉诸王的宅院。
社会人情是这样的得过且过:
贵族们三心二意地发表了建国的纲领,
朝廷也漫不经心地开始了追求富强。
你看,
官方的图书馆里并没有多少人在学习思考,
斗鸡场里却充满寻欢作乐的喧嚷。

他痛苦地写到:
放纵的欲望蒙蔽了人们的心窍,不学无术的风气已经充斥了官场。
豹文鼠的出现也令人惊讶万千,嘴尖皮厚腹空的政客们秉性贪婪。
朝廷的南渡应该停止了,西迁的计划也只能等待经济的小康。
制订政策的大臣们不是君子,服务于皇家的人们本非孝廉。

原诗:
屋壁馀无几,焚坑逮可伤。挟书秦二世,坏宅汉诸王。
  草草临盟誓,区区务富强。微茫金马署,狼藉斗鸡场。
  尽欲心无窍,皆如面正墙。惊疑豹文鼠,贪窃虎皮羊。
  南渡宜终否,西迁冀小康。策非方正士,贡绝孝廉郎。

词释(二):
挟书,私藏书籍。《汉书》:"秦继其后,独不能改,又益甚之,重禁文学,不得挟书。"
金马署,西汉国家藏书处。借指集书省、翰林院等。《文选》:"属叨金马署,又点铜龙门 。"(9)
面正墙,喻不学而识见浅薄。《书》"不学墙面莅事惟烦。"孔颖达疏:"人而不学如面向墙无所睹见以此临事则惟烦乱不能治理。"(10)
虎皮羊,虎皮羊质,喻外强中干。汉扬雄:"羊质而虎皮。"(11)
孝廉郎,指孝子与廉洁之士,是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称为举孝廉。(壶公评论)
再六韵中,诗人痛彻地建议:
政治怎能没有规矩?
象一群可怜的海鸟,
害怕规矩,不饮不食;
象一个养猴子的老头,
朝三暮四,败坏规矩。
种种奇谈怪论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
一个人静处,扪心自问,能不怅然若失?

诗人痛斥:
不着边际的谈论成为理论的典范,
不切实际的思维成为仕人的习惯。
你们有什么能力耻笑春秋五霸?
凭什么诋毁五帝三皇?
你们分裂成各个派别,
把对方看作杨子、墨子加以攻击;
分道扬镳的人们却都挂出了老庄的旗帜。

这是痛苦中诗人的惆怅:
写尽诗书,
只能随着作者的去世带入破败的坟墓;
实行变革,
偷偷摸摸就象盗窃一样困难。

原诗:
  海鸟悲钟鼓,狙公畏服裳。多岐空扰扰,幽室竟怅怅。
  凝邈为时范,虚空作士常。何由羞五霸,直自呰三皇。
  别派驱杨墨,他镳并老庄。诗书资破冢,法制困探囊。

  词释(三):
海鸟句,孔子曰:"'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12)
钟鼓,在这里指的是规则,清人昭槤(13):"午门鐘鼓,凡上祀郊庙受朝贺,则鸣鐘鼓以为则。"(14);又古代击钟鼓以报时,杜甫诗:"復有楼臺衔暮景,不劳鐘鼓报新晴。"(15)
狙公,好养猿猴者,《莊子》狙公賦芧。朝三而暮四,衆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衆狙皆悅。(16)杜甫:"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17)梁启超:"狙公饲狙,朝三暮四。"(18)
服裳,裳服即衣服。爵弁服,纯衣裳也,礼以冠名服。(19)
探囊,喻偷窃;剽窃。语出《庄子》"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20)

但是作为小人物的李商隐,却对国家的复兴充满信心和期待,他的描绘带有乌托邦的性质。其实,中国的仕子常常在幻想中生存,这一传统出自于孔子---也许还有老子。(壶公评论)


李商隐写到:
这个社会并不失望,
周礼犹存于鲁地,
隋唐已经禅让。
只要皇上有了鼎新的旨意,
革除弊病,再立新章。

我们欢呼变革的到来,
文雅之士象星宿闪耀,
新陈代谢如疾风奔雷。
拘禁的人们也学习热切,
思想工作者们把文明缀上时代。

学者们成为社会的精英,
道士们也无须遁迹深山。
世间再没有贫贱孤苦的穷人,
无边的恩德令人终身难忘。

李商隐写到:
感激伟大的圣哲,
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人们异口同声地颂扬德政,
民众千口一辞地指责腐败。

北方的人们推崇驺衍的德行,
黄河西边的大众尊奉子夏的文章。
登门拜谒寻求道家的真谛,
宾至如归充满了信任和谦让。

孩子们全都上学了,
进入了学校得到教诲。
人人都各怀志向,
更应该提倡远大的抱负。

不要遗弃弱势群体,
不要厌恶直言劝谏。
流言蜚语是寻常小事,
盗跖的暴行却难以容忍。

大雁南归是因为秦地冬寒,
蝉鸣止歇是因为陇山叶黄,
不是吗?一切事出有因。
不要爱惜毛巾和草鞋,
深入调查是检查官的责任;
没有证据不应该审判,
法官的妄断只能制造冤案。

原诗:
周礼仍存鲁,隋师果禅唐。鼎新麾一举,革故法三章。
星宿森文雅,风雷起退藏。缧囚为学切,掌故受经忙。
  夫子时之彦,先生迹未荒。褐衣终不召,白首兴难忘。
  感激殊非圣,栖迟到异粻。片辞褒有德,一字贬无良。
  燕地尊邹衍,西河重卜商。式闾真道在,拥彗信谦光。
  获预青衿列,叨来绛帐旁。虽从各言志,还要大为防。
  勿谓孤寒弃,深忧讦直妨。叔孙谗易得,盗跖暴难当。
  雁下秦云黑,蝉休陇叶黄。莫逾巾屦念,容许后升堂。

词释(四):
法三章,泛称订立简明的条约使人共同遵守。
掌故,官名,汉置太常属官,掌管礼乐制度等的故实。《汉书》:"宜命掌故悉奏其仪而览焉。"(21)
受经,从师学经,称受经。《汉书》:"胜霸既久繫,霸欲从胜受经,胜辞以罪死。霸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胜贤其言,遂授之。"(22)
西河,黄河南北流向的部分。《书》:"黑水、西河惟雍州。"(23);《史记》:"武侯浮西河而下。"(24);《史记》:"度西河,至高闕。"(25)指流经山西、陕西间的一段,或流经宁夏、内蒙古间自南而北的一段。
卜商,字子夏,卫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与子游前列入文学科。
式闾,车过里门,人立车中,俯凭车轼表示敬意。《书》:"释箕子囚,封比干墓,式商容闾。"孔颖达疏:"式者,车上之横木,男子立乘,有所敬则俯而凭式。"(26)式闾为敬贤之词。式闾又引申为登门拜谒。
拥彗,青衿,青色交领的长衫。古代学子和明清秀才的常服。《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27)北周庾信语:"青衿宜袭,书生无废学之诗;春服既成,童子得雩沂之舞。"(28)
绛帐,师门﹑讲席之敬称。《后汉书》:"(融才高博洽)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29)
秦云,楚岫秦云,秦楚云山。宋陈与义诗:"邓州城楼高百尺,楚岫秦云不相隔。"(30)
陇,古地名。在今甘肃东部。陇山,绵延于陕西、甘肃交界的地方。甘肃省的简称。
屦,古代用麻葛制成的一种鞋。

壶公评论07-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