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写诗,除了言志,竟还有如此妙用。

 方圆长短 2019-12-17

俗话说,“诗言志,歌咏言”,写诗唱歌都是为了表达心中的情感,抒发诗人歌者的情怀,那你知道吗?诗歌除了这些作用外,在古人的生活中,还发挥着更多的妙用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No.1

打听考试成绩的暗语

唐朝诗人朱庆馀有一首非常著名的诗:

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表面上看,写的是一个新嫁娘见公婆前的忐忑心情,担心公婆不喜欢,在认真梳妆打扮,画完了,还紧张地问丈夫:“我这眉毛画得好不好啊?”

其实,这是诗人朱庆馀在考进士前向水部员外郎张籍打听自己能不能被录取。

在面临考试的敏感时期,你打探考场消息,这哪能明说呢?诗人很聪明,他以新妇自喻,问“新郎”张大人,公婆(主考官)会给我打多少分呢?我能不能考中啊?

更妙的是,张大人读懂了诗人的心声,他本来就很欣赏这位考生,但又不便透露太多,就回了一首同样类型的诗:

酬朱庆馀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抵万金。

朱庆馀不是以新妇自比吗?张大人顺势就把朱庆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你人美歌甜,别人都很喜欢你呢!给了考生一个明确暗示:你成绩优异,考试的事情,不要过多担心了。

两首诗一问一答,珠联璧合,妙不可言,成为诗坛佳话。

No.2

委婉地说“不”

张籍在唐贞元十五(799)年进士及第,官至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等职。他除了把考生朱庆馀比作一位娇羞的姑娘外,他还写过一首《节妇吟》,把自己也比作了多情少妇:

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明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这不就是一个已婚女子,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最终拒绝“婚外情”的故事吗?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唉,这是一段相见恨晚、有缘无分的凄美爱情。很多诗人都写过类似的感情,比如“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苏曼殊的“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席慕蓉的“无缘的你啊,不是来得太早,就是太迟”。

实际上,这并不是一首言情诗,而是一句效忠国家的誓言。

晚唐时期,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唐王朝由盛转衰,割据一方的藩镇首领们都希望能拉拢朝臣为我所用,平卢淄(zi)青节度使李师道就瞄准了张籍。

张籍是韩愈门生,他继承了韩愈的思想,主张统一,反对割据。面对李师道的拉拢,张籍心怀坦荡,坚守自己的效忠朝廷的信念,他以“恨不相逢未嫁时”为解释,委婉地拒绝了这位权势通天的藩镇大帅。

No.3

一首诗挽救了一桩婚姻

唐代孟棨(qi)《本事诗》里记载,唐明皇的长兄宁王李宪,恃宠而骄,胡作非为,看隔壁卖饼人的妻子长得漂亮,就抢了过来。霸占人妻还不算,还在家里搞聚会,更荒唐的是,他把饼师也请来了。

王维也是这个奇葩聚会的被邀嘉宾之一。

宴会上,饼师妻子见到丈夫,泪如雨下,满目凄然。大家见此情景,也都不胜唏嘘,不忍直视。哎,宁王竟然觉得这很好玩,叫大家作诗来形容眼前的场景。

王维当时写了一首:

息夫人

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这首诗说的是一个典故,春秋时,楚国灭了息国,楚国收编了息国的土地人民,楚王也顺便收编了息国的王后。息夫人给楚王生了两个孩子,但是却从不开口说话。一次,在楚王的逼问下,息夫人方才叹道:“我一个弱女子,不得不依从你,我还有什么脸面再讲话呢?”

息夫人的遭遇不就是饼师妻子眼前的际遇吗?王维没有责怪任何人,也没有抒发自己的任何情绪,只是对历史典故做了一番描述。

没想到,一贯飞扬跋扈的宁王听了这首诗心有所感,放回了饼师的妻子。

一首小诗,短短二十个字,让失散的夫妻破镜重圆,挽回了一桩婚姻。

No.4

求  官

通过“献诗”来获得仕途的敲门砖,这是古人常用的一种方法。

宋朝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镇守杭州的时候,提拔了很多下属。有一个叫苏麟的官员,因为常常出差在外,跟范大人接触较少,一直就没有得到提拔。

苏麟怕范大人把自己给忘了,他便写了这样一个句子“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跑到范大人办公室去求教。范大人一看便明白了下属的意思,没过多久,苏麟如愿以偿,官升一级。

这类为了获得名声、地位的诗歌又叫行卷诗、拜谒诗、投赠诗等。

在唐代,虽然有了科举考试,但是考卷并不糊名,能否考中还要看你有没有名声,有没有某位大人物欣赏,如果有,你就容易考中,否者,就可能屡试不第。所以,当时就流行“行卷”,就是考生把自己的诗文写在丝帛上卷起来,送给这些大人物,以博得老师的欣赏,打出知名度。

诗鬼李贺一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让一代文宗韩愈眼前一亮,向他伸出援手。

白居易初到京城,一首“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让著名诗人顾况大为惊奇,立刻转变了之前的轻慢态度,大加赞赏,白居易也因此一举成名。

当然,写诗投赠,也不是所有诗人都能如愿以偿的。

孟浩然年轻的时候,韦后和武三思掌权,朝纲黑暗混乱,他不屑于跟这些小人为伍,先是高调罢考,接着娶歌女、当隐士,闹得满城风雨,名声大振。

人近中年,孟浩然后悔了,按照儒家的传统,“学而优则仕”,一个读书人若没有实现政治上的抱负,生命总是有缺憾的。于是,他又奔赴京城,四处求官,他给丞相张九龄献上了这首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首诗前面写景,写得壮阔无边,浑然天成,可是接下来就说“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就太直白了,太迫切了,还透露了诗人内心的酸楚和不平。

叶嘉莹先生说:“人真的很奇怪,像孟浩然有时候风流潇洒,有时却写出这样笨的句子来。”

据说,孟浩然更离谱的是,好不容易有机会遇到玄宗,居然吟出“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这样怨愤的诗句来。气得玄宗当场吐血:“卿不求仕,而朕未弃卿,奈何污我?”

可想而知,孟浩然求官失败,落得个仕隐两失,好不凄惨。

关于写诗投赠,王国维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反感,他说,诗人真的不应该做那些歌颂投赠之篇,你给一个达官显贵写诗,先是把人家赞美一番,紧接着就提要求,太过功利了,对一个读书人来说,实在是有损品格。

《毛诗序》有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对于诗人来说,情意在心中涌动,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就形成了诗。

古人事事都会以诗歌的形式记录,就相当于我们今天写微博,发朋友圈,比如杜甫,诗词记录他坚定的理想、他奋斗的一生。

古代文人之间的交往,离不开诗词唱和,所有情感尽在字里行间。

唐朝的时候,诗歌还是科举考试的科目之一呢。

诗词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诗词也是先人为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的遗产,滋养着我们的精神,也让我们的人生倍加温暖。

作者:薇儿,。白衣天使一枚,爱生活,爱运动,痴迷古文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