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舟:皇帝的鉴藏玺

 袁承志dtau70na 2019-12-17

历史上皇帝不仅爱收藏,还热衷于在书画上任性盖戳儿——鉴藏玺。紫禁城所藏字画无数,凡受皇帝青睐者,皆被打上皇家烙印。所表达的寓意无外乎两种:“是我的”、“我喜欢”。

清宫交泰殿皇帝宝谱。尺寸:179.5×95.5cm,内收25枚玺印,钤有“大清授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表章经史之宝”“皇帝行宝”等。

皇帝的公章与私章

皇帝印玺是皇权的象征,可追溯至秦始皇“乘舆六玺”,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秦以前,印章皆称“玺”,尊卑共之。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只有御用才可尊称作“玺”,公侯、百姓所用则称“印”“章”。

历朝皇帝登基都会制作自己的宝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除明清两代,其余各朝代帝玺存世极少。其中清代皇帝宝玺保存相对完整,除少数因战乱散失民间和海外,绝大部分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些御用印玺的制作,一般要经过选用、雕钮、选择印文、书篆、皇帝审核、修改、刻制、磨光等程序,极为精细严谨。其材质包括玉、石、木、骨、金属;从功能上看,又分为即“国宝”和“闲章”。国宝代表国家发布诏书或其他文告时钤用,可称为公章,是皇权的象征,古人称之为宝玺、御玺、御宝或国宝;而闲章则又分为反应皇帝为政思想、个人心性的闲章以及殿名玺和鉴藏玺。

鉴藏玺的分类

紫禁城是皇帝的家和办公场所,也是一座艺术宝库。其中历代书画珍品、书籍善本不计其数,皇帝在研习鉴赏之余,往往在上面盖上属于自己的印记,很喜欢就反复盖。一些经典作品几经流传,能钤印几十次。这些也成了宫藏字画书籍的一大特点,皇帝所用鉴藏玺也同样具有极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并且通过这些鉴藏玺,使我们对清宫书画、书籍的著录和流传有了系统的了解。

清代皇帝的鉴藏玺有如下几种情况:

1.殿名鉴藏玺

皇宫中有专门存放古代字画、书籍的殿宇,其中藏品都要钤盖该殿宇的鉴藏玺。如“乾清宫鉴藏玺”“养心殿鉴藏玺”“乐寿堂鉴藏玺”“御书房鉴藏玺”“无逸斋精鉴玺”“淳化轩图书珍秘宝”等,同时还要盖上皇帝的“御赏”“御览”玺。

清 陈可九 《春溪水族图》 上钤三希堂精鉴玺、无逸斋精鉴玺等

《清明上河图》 拖尾 

2.书目名鉴藏玺

清代皇帝都很重视古代艺术品的收藏与整理,做了大量档案管理工作,曾钦定、编纂、刊刻了大量有关古代艺术品的著录书目。如《石渠宝笈》《秘殿珠林》《西清古鉴》等。经著录的作品,如善本书籍、书画碑拓,都会专门制作玺钤盖,如“石渠宝笈”“宝笈重编”“石渠宝笈所藏”“秘殿珠林”“珠林继鉴”等,作为著录的标志。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中,乾隆前后题记七十多处,钤有“石渠宝笈”、“养心殿鉴藏宝”、“乾隆御览之宝”等印章十多处,题字多处。

3.丛书名鉴藏玺

皇帝撷取部分精品藏书单独收藏,成为大型丛书并冠名。凡收录的书籍,单独冠名并特制印玺钤盖。如“天禄琳琅”“天禄继鉴”“摛藻堂全书粹要宝”“味腴书室全书粹要宝”等。

《论语集注大全》首末叶钤“乾隆御览之宝”、“天禄继鉴”、“天禄琳琅”三玺。其中“天禄琳琅”朱文方印,高1.5厘米,宽1.6厘米;“天禄继鉴”白文方印,高3厘米,宽3厘米;“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印,高4.2厘米,宽3.3厘米。

4.书画创作小玺

清朝皇帝不仅擅骑射,也擅诗书画,他们自己创作的书画,自然也会钤盖印章,如“御笔”“宸翰”类,并根据内容选择与之相配的小玺。相比其它印玺,这些“闲章”多用于表达情趣。

制玺达人、钤印达人乾隆

乾隆是收藏界首富,也是制作鉴藏玺最多的皇帝。他一生共治玺1800余方,比清朝所有皇帝的印玺总和还多。乾隆时期皇帝玺印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比如印材急剧增加,有寿山石、铜、玉等各种质地。玉的印章大量增加,有600多方,这与清朝对新疆的控制有很大的关系。乾隆玺印中,套印占了720方,有60方一套的、120方一套的。这些是为了庆祝他的八十大寿制作的纪念性的玺印,很少使用。

据《乾隆宝薮》和现藏的实物统计,得出乾隆一生收藏玺印1800多方,这个数字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有人说乾隆到处钤盖印章,破坏了艺术作品,对此,笔者觉得应该持宽容态度。文物作为文化遗存,在形成过程中必然会有一些叠加的价值显现,印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类。乾隆最多的时候在一幅画上钤盖了190多方印章。但他并非一次盖上去的,钤印过程也是他对一幅画几十年的关注过程的记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