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一个语文老师

 东方欲晓10 2019-12-17
          好老师一辈子忘不了。

      我高一的语文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好老师。该老师姓陈,名讳不知(惭愧!)。瘦高个,花白头发,脸清癯有棱角,双目有神,样子像相声大师常宝华;教学风格有个性,以点带面,旁征博引,收放自如;讲课声音抑扬顿挫,活灵活现,极富表现力。抽烟很凶,且爱喝茶,牙缝间有轻微的咖啡色茶垢,平心而论,笑起来无碍观瞻。听别的老师介绍,在语文老师圈子里,陈老师还有点怀才不遇的孤傲和清高,加之我行我素的落拓不羁。

      自然,陈老师文史知识渊博,文字功底扎实,语文课讲得生动有趣味,引人入胜,寓教于乐,从来不用强调课堂纪律,大伙都自觉地聚精会神听讲。上课,陈老师板书不多,主要是靠语言表达;他极具表演天赋,面部表情生动,一堂课下来,同学们如同欣赏了一个小品或一段相声,四十五分钟一眨眼就过去了,根本就不觉得枯燥无聊。比如,他讲夏衍的名篇《包身工》时,有一段话:“洋铅桶空了,轮不到盛第一碗的还捧着一只空碗。于是老板娘拿起铅桶到锅子里去刮一下锅巴、残粥,再到自来水龙头边去冲上一些冷水,用她那刚梳过头的油手搅拌一下,气烘烘地放在这些廉价的“机器”们前面。‘死懒!躺着死不起来,活该!’”讲到此处,陈老师像今天大红大紫的小品演员一样,在讲台上凭空惟妙惟肖地表演起来:手拿洋铅桶(其实手里什么也没有,逼真地做出那种拿桶的感觉),走到大锅跟前,嚯嚯有声地铲锅巴;再提到水龙头跟前,打开水龙头冲冷水,口里发出水龙头哗哗放水的声音;最后模仿女人的样子,皱起眉显得很厌恶,翘起兰花指做在液态脏东西里的搅动状;然后,学上海胖女人的腔调恶声恶气地说“死懒!躺着死不起来,活该!”。一套“活”做下来,大伙哄堂大笑,声掀屋瓦,陈老师却绷着脸,不发一语,平静地看着大家。

       再比如,他讲到契科夫的小说《套中人》时,将里面一个女孩的名字“华连卡”按俄语发音来读,可谓别出心裁。

       讲到屈原的《国殇》,其中有两句:“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他说,战争残酷,死人太多,老天爷都看不过眼。说到此处,他突然昂首威严肃穆起来,做老天爷状,瞪圆两眼,满脸愤怒,一付吃惊发怒的表情,啊!太惨了,战士杀光,死人如麻,弃尸原野,老天看不下去了。经他如此一讲解,一个老天爷发怒的画面在脑海定格,我永远也忘不了《国殇》一诗。

       诚然,陈老师很自负。有一次,忘了为什么,他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一个正楷的“伐”字,指着“伐”字的那一笔斜勾,颇为自得地说,我这一笔,没二十年的功底下不来。

       无意间讲到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诗,他问大家,后面还有四句谁知道?大伙大眼瞪小眼,无言以对。此时,他像小孩子一样得意地摇头晃脑朗诵道: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还有一次,他技痒,把唐诗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首诗——崔颢的《黄鹤楼》,用正楷一笔一划抄录在黑板上。录毕,他学想象中的李白,微微摇头做惋惜状,以京剧念白的调子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的诗在上头。

       讲到《资治通鉴》中的“赤壁之战”一课,觉得不过瘾,他把《三国演义》中丑男张松倒背《孟德新书》的故事讲了一段,正精彩处,下课铃响,他不失时机地说了一句套话: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自然引来大笑。

       讲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他要求大家背诵“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然后,请同学们解释“哀痛者和幸福者”是何含义。在他的鼓励下,大家畅所欲言,各自表述各人的观点,课堂气氛热烈而活跃,不由得你不思考。

       我最为感动的是,讲到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一诗,最后两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解释了诗意,并说,“汗青”在这里指“史册”。我随口问了一句,为什么“汗青”代表“历史”?有何典故?陈老师抿着嘴没有回答。没想到,第二天早晨也是语文课。他一走上讲台就说,昨天有个同学问“汗青”为何指“史册”?回去后我查了一下,原来古时候在竹上记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渗出,便于书写,并避免虫蛀,故称“汗青”。在纸张发明之前,古人记事先用龟甲和兽骨;后用“竹简”,在竹片上刻字记事作文,故有“刀笔吏”一说。古人有智慧,便于书写和防虫蛀,“竹简”制作讲究一定程序:先选上等青竹,称其为“青”;后削制成长条形竹片,再用火烘烤之。烘烤青竹片时,会渗出水珠像人出汗一样,这道工序就叫“汗青”。因此,“汗青”原意是青竹出汗的工序,也是“竹简”的代名词。从出土的竹简来看,古人惯用长竹简书写儒家经典,短竹简记载国事及史传。因此“汗青”代称竹简,经再演变也代指“史册”。

       听陈老师如此一讲,同学们恍然大悟,都很感佩其严谨的学风。没想到陈老师对我随便一问如此上心,我很感动,心里更是热乎乎的,似乎有一团火在燃烧。此时想来,有那么一点薪火相传的意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