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听课时好像都懂,但一做习题脑子却一片空白,为什么?

 记忆师雷鸣 2019-12-17

为什么听课时好像都懂,但一做习题脑子一片空白?这个问题几乎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弄懂这个问题的原因对于我们学习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似懂非懂,是由我们的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机制决定的。

一方面,在我们的大脑传递信息过程中,神经元会向另一个神经元延伸出神经突触,产生相应的联系。

联络(中间)神经元:接受其他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然后再将冲动传递到另一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分布在脑和脊髓等中枢神经内。它是三类神经元中数量最多的。其排列方式很复杂,有辐散式、聚合式、链锁状、环状等。神经元间信息传递的接触点是突触。复杂的反射活动是由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互相借突触连接而成的神经元链。在反射中涉及的中间神经元越多,引起的反射活动越复杂。人类大脑皮质的思维活动就是通过大量中间神经元的极其复杂的反射活动。中间神经元的复杂联系,是神经系统高度复杂化的结构基础。

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形成了我们各种知识体系的联系,是抽象的思维逻辑、知识体系的一个生物联系的表现。神经元之间有联系,联系的数量多、关系密,就表示对相应知识内容的理解深。

另一方面,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速度快慢也决定着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深浅。这种传递速度,在大脑神经细胞中以神经元的髓鞘化来表现。

髓鞘化(myelination)是指髓鞘发展的过程,它使神经兴奋在沿神经纤维传导时速度加快,并保证其定向传导,是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展必不可少的过程。髓鞘化是形成记忆的一种方式,能增强细胞组织间的连接。“驾轻就熟”、“熟能生巧”、“老马识途”等就是髓鞘化的结果。

神经元的髓鞘化就相当于是信息之间的一个沟通管道,管道大,信息流出的数量就多,传递的速度就快;管道小,信息流出的数量就少,传递的速度就慢。这与我们现在大家所了解的带宽有所类似。就像某个对老师教学生的比喻一样:老师以4G的速度讲课,学生以2G或3G的速度来听课学习。学渣以2G的速度来听课,而且有时还断网,连不上;学霸以4G的速度来学习,学神以WIFI或者5G的速度来学习。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学习过程中,是不是真懂包含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内容之间是否有联系,以及联系的数量、紧密度都会影响到学习有没有真正搞懂;二是内容之间的联系管道是大还是小,这决定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是强还是弱。

如何提升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做到真正的懂呢?

要做到真正的懂,就需要在学习策略上要进行细致的规划。学习策略就是包含预习、听课、复习、反馈等环节。

预习就是正式上课前,要自己先看看学习的内容,尝试解决内容之间生疏的地方,把内在的逻辑、联系梳理出来,尝试着凭自己已有的能力把未知的内容搞明白。

听课过程中认真听老师的思路,把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的疑惑、缺漏补充强化,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复习过程中要把前面所学的内容再次提纲挈领地梳理明白,尤其是要把内容之间的逻辑体系梳理清楚。

反馈就是尝试去做题,检查自己出错的地方,弄清楚为什么出错,是方法的问题还是知识掌握的问题。

预习、听课、复习、反馈等环节都是围绕熟悉强化所学内容来展开的,就是依据我们的大脑吸收消化信息的联系的数量、紧密度以及传递管道的大小来展开的。如果我们只是在靠听课环节的学习,对所学内容即使在听课过程中懂了,但也仅仅是建立一定的联系,这个联系在数量、紧密度以及传递管道的大小上都是比较弱的。但是,我们如果做好了预习、听课、复习、反馈等环节的学习,学习的效果一定会非常好的。

结束语

当我们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有好像听懂,但做题的时候又不懂的时候,就需要我们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检查自己的学习不足点是在哪个环节,然后迅速调整自己的学习节奏,进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我是@童教雷鸣 ,帮助孩子提升专注力、记忆力、思维力等学习能力,如果觉得不错,请关注、点赞与转发,也欢迎留言交流,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