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一本书,应该分成三个层次来进行

 flyear21 2016-03-09

记得有一本书,叫《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个美国人写的,里面把阅读分成了很多种,也分成了几个层次。读了以后,心有戚戚焉。不过,这么多年来,读书作为一种爱好,也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对于读书,我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读书,一定是有方法的。据说,每年全世界要出版几十万种图书和杂志。何况,现在的互联网,有给了我们大量的数字化的文字、图片、声音与影像。这么多的书、这么多的信息,因为专业、语言、作者等的不同,他们对每个读者而言,重要性肯定是不同,需要在它之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应该不同。因此,不同的图书资料,肯定是不能用一种方法去阅读,阅读一定要分成不同的层次。

为了方便,在下面的文章中,我用“一本书”这个词来泛指任何一种形式的文献,包括各种文字或者非文字、纸质或电子化的文献。

区分阅读层次的方法,有很多种依据,我选择的是阅读目的,也就是按照为什么去读一本书来划分。阅读的目的有很多可能性,有些是为了消磨时间,有些是为了欣赏,有些是为了学习知识,有些是为了解答疑问。根据这些,可以把阅读分出下面的几个层次。

第一层,也就是最初级的一层,是速读,用最快的速度浏览一遍,以掌握全貌、消磨时间。完成速读,不需要阅读者耗费太多的精力和脑力。第二层,是精读,认真细致的阅读,以学习知识为目标,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也要消耗更多的精力,也就是要真正的动脑子去想去记去琢磨。第三层,是研读,批判性的阅读和分析,以提升学问。这时候,不仅仅是要动脑子,还有更深入的去分析信息背后隐藏的内容。这三层,每一层都比上一层深入,耗费的精力明显增加,阅读的速度也明显下降。

第一层阅读:速读

什么时候要选择速读呢?如果你仅仅是为了消磨时间,那一定要选择速读的方式。而其他的时候,如果是我们没有读过的书,或者是没有谁向你认真的推荐过,那么我们都应该先做一遍第一层的阅读。通过速读,了解这本书的全貌,并发现这本书的重点所在,并分析出它的价值。在第一层阅读,是为了尽可能多的获得信息的数量,更是为了迅速的判断你要读的信息的价值,并为下一步选择做出判断。

第一层阅读的核心,是“快”。快速的阅读,可以降低阅读的难度,遇到不懂的,我们可以记一下跳过去,这样,就不会让我们厌烦或者昏昏欲睡,从而获得较好的阅读体验,并更容易完成对整本书的阅读。完成速读,发现我们真正喜欢和想读的,我们就可以用更高层次的方法再去阅读,从而在精读时都是读的自己感兴趣的,效果当然更好。

要做到“快速”的阅读。首先可以先翻看目录,了解整本书的结构,然后再阅读正文。在阅读正文的时候,要注意关注标题,以及各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其他的内容就要快速的读过去。在速读的时候,尽量不要被某个观点或者某句话所吸引而停顿或者深入的思考琢磨,这样会降低你的速度,分散你的注意力。当我们真的遇到感兴趣的内容,可以用笔做一个标记(如果不是自己的书,可以记到笔记本上,哪一页哪句话要下次关注)。

速读可以帮助我们获得足够的阅读量。在现在这个时代,没有足够多的阅读量,获取的信息不够多,社会竞争力是有缺陷的。特别是碎片阅读的大行其道,速读可以帮助我们迅速的获取信息,并对其进行过滤,当前没有价值的信息,就可以迅速抛弃。

速读也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的建立一个信息的框架,并找到下一步深入阅读的重点。这种框架既是对当前阅读内容的分析,也是对当前阅读计划的不断充实和改进。任何人的阅读,都有一定的计划性也有一定的随机性。说计划性,也许很多人不会列出一个书单,但是会有一个或多个兴趣点,围绕着兴趣点读书,也体现了阅读的计划性。而随机性,则在人们更多阅读行为中体现,比如无意间看到的一条微信或者微博信息,看到的一个电视节目或者电影,候车时临时买的一本小说等等,都可能不在自己的计划之内,但你都可能去进行阅读。当我们用速读的方法,就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判断出你面前的这本书是否符合你的阅读计划。

正常的情况下,大部分的图书在经过速读之后,就可以说是读完了。只有我们充满了兴趣或者有太多疑问的书,需要进入第二层次,再次阅读它。

第二层阅读:精读

我们要学习的书,一定要精读。而如果某本书我们以前读过,而且是你主动又拿起来的,那么,你也应该直接进入精读的层次。而对第一次阅读的书,我们完成一遍速读之后,当你觉得它很有意思,或者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又或你在速读时做了很多的标记,那么你也就要进行精读了。换句话说,如果一本书让你读了还想读的话,就一定要一遍精过一遍。

一本书的精读,大部分时候是建立在速读的基础上的。速读之后,我们就应该知道,我们应该如何精读这本书:是从头到尾,还是选择部分章节,或者只对你曾经标记过的地方仔细的再读。但是,无论我们选择哪一种,对选定内容的阅读一定要认真细致到一字一句。如果精读结束,你还有不认识的字,或者不理解的词,就不能算真正精读了。

在精读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解决字词的意思,还要进行思考,要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对比,并将看到并理解的知识学习下来。精读的过程中,对书中提出的概念、使用的例子等等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当然,如果遇到有疑问的观点或表述,我们应该标记下来,放到以后去处理。

我们可以明确的看到,精读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耗时耗神,很多人感觉读书读不下去,一般都是在精读的时候遇到。其实,如果你能够通过速读来筛选掉自己不感兴趣的书籍,留下进行精读的,一定是你真正喜欢的书或者真正感兴趣的书,阅读的动力就会充足很多。面对“爱人”的时候,困难就不是困难了,不是吗?

在古代有一句话,叫“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只要反复的阅读一本书,就能够对这本书中的内容有深刻的掌握。在精读一本书的时候,也未必是必须一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可以多读几遍。读书时,每读一遍,你都一定会有新的收获。或许是以前没注意到的一个细节,或许是以前没想到的一个问题,或许是以前没发现的一个答案,这都是精读带给我们的成就感,这就是阅读最大的乐趣所在。

具体在进行精读的时候,阅读速度和精度就可以根据你曾经阅读的遍数和程度进行调整。有些书,我们可能要反复的诵读,甚至做到倒背如流。而有些书,我们只要仔细的读过去,在脑子中进行了自认为足够的剖析就行了。有时候,真的搞不清楚的内容,按照前面说的,我们可以放到下一遍来处理。

所以,在精读的时候,建议除了字典等工具书,不建议同时阅读其他资料。在精读的这个层面,我们还是处在学习的层面,是以吸收知识为主的,我们不需要太多的研究,那是第三个层次的阅读。

第三层阅读:研读

第三层次的阅读,是带有研究性质的阅读。这个层次的阅读,要求我们以研究的态度,既分析要读的书中的各种观点,也要分析其提出观点的依据,通过对上下文和其他书本内容的对应比较,最终找到这本书中正确的部分、不足的部分和错误的部分。到这个时候,我们就对这本书就有了深入的了解,不仅仅学习了知识,还要和作者进行隔空对话和讨论,甚至是进行反驳和分析。

在进行研读的时候,就不能只局限于正在读的这本书了。要根据阅读的需要,主动去寻找相关的信息资源,并对新的资源进行迭代式的筛选。换句话说,就是要根据研读的进展,不断的列出新的书单,并进行阅读。完成整个过程中产生的所有书单中书籍的阅读,并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总结,得出最终的结论之后,才算是完成整个研读过程。因此,研读的过程可能非常漫长,但这也是我们真正提高自己、并成为领域专家的重要途径,是一个人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现。一个人,一辈子,至少应该在某个领域,甚至只是针对一本书,进行一次深入的研读,才不枉此生。

很多人都知道,有一门学问叫做“红学”。它就是建立在对《红楼梦》这本书的深入研读基础上的。至少到现在为止,上百年的时间,多少红学家的努力,也没有完成对《红楼梦》的全面研读。所以,要研读一本书,不能说读就读,而是应该在精读的基础上,明确本次研读的目标,并据此列出计划,并以完成计划、达成目标为研读完成的标志。而每次的研读,可能只针对这本书的一部分或者一个角度来进行,未完成的内容可以留给下次去做。

研读是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的,所以,我们不可能对很多书都去做,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精读这个过程来进行挑选。只有对我们迫切需要和特别感兴趣的,才进行研读。而一旦决心进行研读,就要进行足够的深度,才能获得成功。

最后,应该明确一点,不是每本书都需要在三个层次都阅读一遍的。如果是学生面对教材,我们一般不需要速读,甚至直接进入研读的层次都可以。而很多名著,有那么多人已经证明了这本书的优秀,你又确实是知道这本书说的什么或者读过该书作者其他的作品的话,也确实想读的话,就可以直接进入精读层次。但是,如果你真的没有强烈的意愿,我还是建议先速读一遍或者几遍。因为,现在可读的书确实太多了。所以,绝大多数的书,应该是采用速读的方式,然后选出一小部分进行精读,更少的一点比例,才会进行研读。这就是金字塔形的三个阅读层次的划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