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宋并非亡于金军,而是亡于统治者短浅的目光

 花间挹香 2019-12-17

公元1125年,金军在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的带领下发动了第一次伐宋之战,宋朝不敌只好通过割让三镇之地换取和平。在金军北撤后不久,宋钦宗对金施展的离间计遭到识破,立刻遭到金军的报复,这便是金国发动的第二次伐宋之战。此战北宋更加不敌,东西两路防线全面崩溃,都城开封也被金国大军围困。公元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掳走北宋皇室及百姓十余万人,即靖康之变,随后北宋灭亡。

北宋并非亡于金军,而是亡于统治者短浅的目光

大宋

北宋亡国并非仅仅是因为军事上不敌,在金国第一次南征的过程中,宋军曾经将完颜宗翰率领的西路军成功阻击在太原一带使其不能够前进半步,这就足以证明。北宋灭亡的真正原因在于其自身,金军南下只是对这个形同累卵的帝国带来了最后的致命打击而已。

从公元1118年宋金双方开始商议共同伐辽开始,北宋就走上了亡国之路。北宋建立后,辽国便定下了扶持北汉以压制宋国的战略方针,北宋为了收回燕云十六州不得不与北汉作战。公元964年北宋进攻北汉治下的辽州,辽军率军赶来救援,双方爆发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冲突,此后双方矛盾逐渐激化。公元986年,宋太宗赵光义再次尝试收回燕云之地,故起二十万大军再次北伐,即雍熙北伐。

北宋并非亡于金军,而是亡于统治者短浅的目光

燕云十六州

战役的前中期宋军占有绝对优势并收复了大量失地,但宋太宗在曹彬被耶律休哥击败后便下令全军撤退。宋军在撤退的过程中遭到前来追击的辽军的重创,收复的失地也重新被辽军占领,雍熙北伐宣告失败。此后,北宋更改战略转向全面防守。《辽史·圣宗本纪》中曾记载了当时战场的惨状:

'五月庚午,辽师与曹彬、米信战于歧沟关,大败之,追至拒马河,溺死者不可胜纪。'

公元1104年,辽圣宗与萧太后率辽军主力攻伐北宋,宋军节节败退意欲求和。双方在澶州签订了澶州之盟后辽军便后撤北归。虽然此后辽宋双方都迎来了一段相当长的和平时期,但北宋心中一直记恨着辽国,一直寻找机会意图消灭宿敌。当金国崛起后,宋徽宗意识到消灭辽国的时机已到,便与其联手共同伐辽,北宋此举无疑是亲手为自己掘墓,最终导致其在公元1127年亡国。

北宋并非亡于金军,而是亡于统治者短浅的目光

宋辽局势图

目光短浅,战略失误

公元1115年,辽国治下的女真人完颜部逐渐崛起,完颜阿骨打在统一分裂的女真各部后实力大增,于是起兵反辽,并建立起金国。此时宋徽宗意图联手这个新崛起的帝国共同对抗辽国,以报先祖之仇,故频繁派遣使臣前往金国面见完颜阿骨打。为了促成联盟,宋廷极力讨好金帝,《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中曾有记载:

'日出之分,实生圣人。窃闻征辽,屡破勍敌。若克辽之后,五代时陷入契丹汉地,愿畀下邑。'

此时的金国虽然兵精粮足,但对辽国并没有绝对的军事优势,所以当完颜阿骨打听闻宋廷有意与其联手后便欣然应允,双方签订海上之盟约定一同灭辽。

北宋并非亡于金军,而是亡于统治者短浅的目光

完颜阿骨打

然而联金灭辽却是北宋王朝做出的最愚蠢的决定,虽然宋徽宗的本意是趁辽国衰败之际将其剿灭,这样便可收回燕云十六州,金国在盟约中也许诺未来会将燕云地区归还给北宋。但宋徽宗的目光太过短浅,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没有看到辽国覆灭后会对北宋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在金国崛起后,北方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势。辽国虽然腐败孱弱,但其拥有庞大的人口和辽阔的疆土,仍然是三方中实力最强的一方。北宋与金联手自保尚为明智之举,但联手攻辽会使金国的势力急速膨胀。当辽国灭亡后,局势便从三足鼎立变成宋金对峙,北宋连辽军都无法战胜,何谈如何战胜金军?

宋徽宗的眼中只有燕云十六州,忽视了辽金宋三方互相牵制的局面,战略眼光极其短浅。如果北宋能够在伐辽之战中有着良好的发挥,或许还会使金国忌惮从而不敢轻易发兵伐宋。可北宋不但没有按照先前约定的攻下辽属南京,反而被辽军大败节节败退,这才使金国在吞并辽国后便心生灭宋之意。

北宋并非亡于金军,而是亡于统治者短浅的目光

宋徽宗

无心抗金,一味求和

公元960年,担任后周殿前都点检的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随即攻下后周都城开封并以此为都建立起北宋王朝。赵匡胤继位后为了避免北宋也被武将篡权,故大力打压武将势力集团。在建国后不久,赵匡胤就与手中握有重兵的武将聚于一堂把酒言欢,席间暗示诸将交出兵权,并许诺可保其终身富贵。在场的武将在明白皇帝心意后便连连表示愿意交出兵权,这便是著名的杯酒释兵权。《智囊(选录)·上智部·宋太祖》中曾有记载:

'初,太祖谓赵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十易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普曰:'由节镇太重,君弱臣强,今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言,我已谕矣。'

北宋并非亡于金军,而是亡于统治者短浅的目光

赵匡胤

此后,赵匡胤又对地方武装进行裁剪,由中央养兵并以中央军为绝对主力。为了防止武将集团反扑,他还竭力提升文官集团的地位,武将见到同一级别的文官甚至需要下马行礼,此后北宋便形成了重文轻武的局面,这一状况一直维持到北宋末年。在金军南下的过程中,宋廷上下针对是战是和展开了激烈争论,武将形成了主战派,大多数文官形成了主和派。因北宋一直重文轻武,所以主和派在争论之中占据了上风,其谏言也得到了宋钦宗的认可。所以在金军南下的过程中,宋廷一直采取的是防守姿态,一旦有机会便意图与金言和,即便在金军已经将开封城重重包围之后宋廷还妄想通过这种方式结束战争。

北宋并非亡于金军,而是亡于统治者短浅的目光

宋军

处死张觉,给予金国出兵之机

辽国覆灭后,金国虽然有意征服北宋,但却碍于双方曾经订立过盟约所以师出无名,直到张觉之变发生的发生。该事件是宋金关系的转折点,此后金国声称宋国不守信义,令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率金军主力南下,宋金同盟宣告破裂。

北宋并非亡于金军,而是亡于统治者短浅的目光

金灭北宋路线图

张觉本为辽国将领,在辽国覆灭后便献出平洲之地投降于金国。金国为表彰张觉之举并对其他辽国守将实行心理战,故而封其为金国节度使。但不久张觉就拥兵自重,在占领南京后将城池献于北宋。北宋得知此事后十分欣喜,很快就封其为北宋节度使,还从国库调拨大量银两犒赏张觉的部队。《金史·列传》中曾有记载:

'觉兵五万屯润州近郊,欲胁迁、来、润、隰四州。阇母自锦州往讨之,已败觉兵,欲乘胜攻南京,时暑雨不可进,退屯于海堧。无何,阇母再败觉兵,复与战于兔耳山,阇母大败,觉报捷于宋。宋建平州为泰宁军,以觉为节度使,张敦固等皆加徽犹阁待制,以银绢数万犒军。'

这一举动触怒了金太宗,并遣完颜宗望率领完颜阇母的部队征讨正屯驻在南京的张觉。张觉兵败不敌,慌忙逃入燕京,王安中不但没有交出张觉反而还将他隐匿起来,并欺骗完颜宗望并没有得知张觉来投的消息。在完颜宗望的逼迫下,王安中不得不将一名容貌酷似张觉的人斩首并交于金军。然而金军中有不少人曾经见过张觉的容貌,故而识破了王安中的计谋。王安中无奈只好将真正的张觉斩首,金军这才退去。

北宋并非亡于金军,而是亡于统治者短浅的目光

王安中

张觉叛逃投宋本不是一件大事,叛将出逃的事件古往今来数不胜数,更何况张觉本就是辽国降将,他的叛逃应该也在金国的意料之中。但北宋隐匿张觉并利用他人顶罪的这种行为使其在道义上处于下风,甚至在张觉来投之时还封其为北宋节度使,金国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出兵的天赐良机。如果在张觉刚刚叛逃至北宋境内时,宋廷就将其押解至金国,金国也无法借此事发作。虽然金国一定会再次寻找出兵之机,但至少可以拖延金军南下,为自己争取更多时间。当然,从宋廷在金军南下过程中的表现来看,即便北宋获得了一段喘息之机,也不会利用这难得的机会抓紧布防抵御金军,所以无论张觉事件有没有发生,北宋都难逃亡国的结局。

明浩点评

北宋的灭亡并非是军事力量不足,而是统治者所作出的决策过于愚蠢。在宋辽双方签订澶渊之盟后,二者都迎来了一段相当长的和平发展时期,两国商贸往来不断,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但在北宋统治者的心中,仍然记恨着曾经使北伐计划破灭的辽国,同时一直挂念着燕云十六州。

当金国崛起后,宋徽宗不顾三国局势的均衡,一意孤行非要与金国制定攻守同盟,却从未料想到辽国覆灭后局势会成为什么样子。当金国吞并辽国后,局势开始恶化,北宋逐渐处于被动局面。再加上北宋统治者错误处理了张觉事件,导致金国抓住此事不放,拥有了出兵伐宋的绝佳理由,使北宋军民再次遭遇战火。在金军南下的过程中,宋钦宗不把重心放在击退金军上,而是听信主和派之言一味求和,当宋军稍稍占据一点战场局势的时候就急于求和,焉有不亡之理。


参考文献:

1.《辽史·圣宗本纪》

2.《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3.《智囊(选录)·上智部·宋太祖》

4.《金史·列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