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最精髓的一首诗,正读是天亮,反读是天黑

 江山携手 2019-12-17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要说古时候文人智慧结晶的带边往往是那些浩瀚的典籍,以及诸多名著。但是要说古代文人的浪漫,那么流传千古一首又一首的古诗词就是代表,这也让如今有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流传下来,而作为这些作诗的文人,更是因为其才华被无数后人推崇。
作为唐宋八大家人之一的苏轼虽然以词出名,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不会作诗,只不过在他的观点中一直都想要改变文人们对于"诗尊词卑"的看法,因此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词的创作上,但是在历史中他依旧留下了不少惊艳的诗。
但是要说苏轼最精髓的一首诗,就不得不提《题金山寺》了,这首诗也被后世的许多人认为是他创作的诗词中最奇妙的一首诗,只因这首诗无论是正着看还是倒着看,都有着各自的含义,正着看的意境是破晓江面的天亮,反着看的意境却是月色游水的黑夜。
这首诗的创作时机是苏轼去到金山寺的个人感悟,当时的苏轼在饮酒一番后看着那雾气蒙蒙的山水之色,经过几番推敲遍写下了这首回味无穷的一首诗,世人只知他的才情在词上,却不知他的这一首诗同样有着不小的韵味,他也通过这一首诗给后来描绘出了他当时的所见所闻。
在后面更有文人对于苏轼的这一首诗定义为:回文诗,在他们的解释中表示这种题材的诗,回复看之,皆歌而成文也。如果按照正看的意境去理解的话,那么可以幻想出如此画面,在月色朦胧之时,江边的潮水不停拍打,当这些浪花拍打到岸边时,就如同雪崩一般倾倒,
在遥远的江中有一个小船,而船上的人正在休闲的垂钓水中弯月,仅仅小品一番就能尝出苏轼在这首诗中的惬意韵味。
但是如果从最后一句最后一字开始,一字不漏地倒着阅看,却又可以浮现出如此画面,相比于前面诗词正看时的破晓江面,反着看却给读者带来了月色游水的画面:作者坐在江边,看着那水面上空飞鸟飞过,江边的群山围绕着江水,为这江水描绘出无边的翠色绿景,放眼望去,江水如同无边无际一般,恰逢日晴,天上的余晖以及云彩把江面映得火红,随着太阳西去,江边的林荫也被阳光照射着,看起来生机盎然。
每次捧读这一首诗以后总能品味出苏轼在这个诗中蕴含的才气,也正是这一个措辞、格式都顶尖的写景诗在他的笔下无论正看反看都没有任何的瑕疵,更巧妙的是,这首诗正着看和反着看的意境以及时间都有所不同。
这可能也是古代诗词赋予文人们最大的浪漫,把他们的一生才气通过一首又一首的千古绝唱留给后人,每当拿起这些古诗词细品的时候,总能感悟到当时作者的所见所闻,而品读结束以后,仔细回味却发现脑海中的构想画面如何都不能抹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