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规范与指南】2019 EORTC/MSG第三版指南更新

 Cheximing 2019-12-17

1翻译:

宁永忠(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

刘泽世(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白志宇(天津市海河医院) 

2审校:

余跃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李培(泰康仙林鼓楼医院)

王一民(中日医院)

3点评:

余跃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李培(泰康仙林鼓楼医院)

王一民(中日医院)

叶芳(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

刘刚(北京儿童医院)

王世富(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

宁永忠(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领域最重要的指南之一是EORTC/MSG指南。第二版是2008年发布(CID 2008;46:1813-21.)。近期终于发布了第三版。大家一起学习!

  • 题目:Revision and Update of the Consensus Definitions of Invasive Fungal Disease From 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and the Mycoses Study Group Education and Research Consortium。即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EORTC)和真菌研究组(MSG)教育与研究共同体对侵袭性真菌病定义共识的修订和更新。

  • 作者65位。一作兼通讯作者是J. Peter Donnelly,现任EORTC及ISHAM主席。

  • 发表于:Clin. Infect. Dis. 2019 Dec 05; DOI:10.1093/cid/ciz1008

摘  要


背 景: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s,IFDs)仍然是导致患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EORTC和MSG感染病组对IFDs的定义共识,对抗真菌临床研究、真菌诊断试验评估、以及真菌病流行病学研究具有巨大价值。然而,该定义对癌症、接受造血干细胞或实体器官移植以外的IFDs患者应用价值有限。随着较新诊断技术的出现,显然IFDs的定义需要更新。

方 法:

为此,共计10个工作组密切关注了IFD的影像和实验室诊断,以及有IFD风险的特殊人群。经科学研讨,并经三个月的公众评议后,工作组达成更新的最终决定。手稿的最终版本经几轮讨论后得到批准。

结 果:

确诊(proven)、极似诊断(probable)和拟诊(possible)IFD的诊断分类没有改变。但极似诊断(probable)的定义有所扩大,拟诊(possible)的范围有所缩小。确诊IFD的分类适用于任何患者,无论是否存在免疫功能低下。除了地方性真菌病外,极似诊断(probable)和拟诊(possible),建议仅适用于免疫缺陷患者。

宁按:

possible diagnosis一词,在真菌病领域纳入probable diagnosis之前,一直是拟诊断,别的领域也一直是。国内有翻译作“疑诊”,因为疑诊对应的是suspected diagnosis,所以possible diagnosis不能翻译作疑诊。查了一下PubMed,不加任何限制,possible diagnosis有1617条,而suspected diagnosis有1687条,可见二者并行不悖。

感染性疾病角度probable diagnosis的理念,最先是病毒病领域应用,之后扩展到真菌病领域。我写过文章说明了细菌性感染领域实际也有应用probable diagnosis(中华传染病杂志,2015,33(1):49-52.)。该词国内有翻译为“临床诊断”,一方面字面不对应,一方面笼统不当,所以我本意不取。

本文翻译行文,所有possible diagnosis和probable diagnosis译文都加英文,这样有效对应、避免误解。

结 论:

IFDs定义的更新显示适用于(should prove applicable)更广泛的高危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研究。

宁按:prove一词耐人寻味。我理解是系词形式。

表1 IFD确诊标准

缩写:BAL,支气管肺泡灌洗;PCR,聚合酶链反应。

a、如果可以培养,培养结果附加属或种水平的鉴定。

b、组织和细胞提交组织病理学或细胞病理学检查时,使用六胺银(Grocottt-Gomori methenamine silver)染色或过碘酸雪夫(periodic acid Schiff)染色来检查真菌结构。如果可能,使用荧光染料(如钙荧光白[calcofluor]或blankophor)对来自IFDs病灶的湿标本进行染色。

c、血培养有曲霉菌生长,很少提示血管内疾病,几乎总是代表污染。

d、毛孢子菌属、酵母样地霉属(Geotrichum)、以及头状芽生裂殖菌(Blastoschizomyces capitatus)也可形成假菌丝或真菌丝。

2侵袭性肺霉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mold diseases)极似诊断(probable diagnosis

宁按:mold是霉菌,即丝状真菌。国内有把念珠菌等当作霉菌,是错误表达,比如霉菌性阴道炎一词。

宿主因素

近期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0.5×109/L[中性粒细胞<500个/mm3],持续10天以上),与侵袭性真菌病发病时间有相关性。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a

接受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接受实体器官移植

在过去60天内,以≥0.3mg / kg治疗剂量长时间使用皮质类固醇≥3周(不包括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患者)

在过去90天内使用其他公认的T细胞免疫抑制剂,如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肿瘤坏死因子α阻滞剂、淋巴细胞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免疫抑制核苷类似物进行治疗。

使用识别B细胞免疫抑制剂治疗,例如Bruton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依布替尼(ibrutinib)

遗传性严重免疫缺陷病(例如慢性肉芽肿病,STAT   3缺陷,或严重的联合免疫缺陷)

累及肠道、肺部或肝脏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III级或IV级,用类固醇一线药物治疗无效

临床表现

肺曲霉菌病

CT上至少出现下列4种影像中的1种:

致密的、边界清楚的病变,伴或不伴晕轮征

空气新月征

空洞

楔形、节段性或大叶性实变

其他肺部霉菌病

和肺曲霉菌病类似,加反向晕轮征(即反晕征)

支气管炎

支气管镜下可见气管支气管溃疡、结节、伪膜、斑块或焦痂

鼻腔鼻窦疾病

急性局部疼痛(包括眼部放射痛)

鼻部溃疡伴黑色焦痂

从鼻窦延伸穿过骨屏障,包括进入眼眶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至少出现两种特征中的一种

影像学上的局灶性病变

MRI或CT上的脑膜强化

真菌学证据

从痰液、BAL、支气管毛刷或抽吸物中培养检出任何霉菌,例如曲霉菌、镰刀菌、赛多孢霉属或毛霉菌。

显微镜镜检BAL、支气管刷片或抽吸液,有真菌成分提示存在霉菌。

气管支气管炎

通过BAL或支气管毛刷培养检出曲霉菌

显微镜镜检BAL或支气管刷片,有真菌成分提示存在霉菌。

鼻腔鼻窦疾病

鼻窦吸出物培养检出霉菌

显微镜镜检鼻窦吸出物,有真菌成分提示存在霉菌。

仅对曲霉菌病

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

在血浆、血清、BALF或CSF中检测到该抗原

下列任何一项:

单测血清或血浆:≥1.0

BALF:≥1.0

单测血清或血浆:≥0.7以及BALF:≥0.8

CSF:≥1.0

PCR检测曲霉菌

下列任何一项:

血浆、血清或全血标本,2次或多次以上连续PCR检测阳性

BALF,2次或多次重复PCR检测阳性

血浆、血清或全血,至少1次PCR检测呈阳性,且BALF,至少1次PCR检测呈阳性

痰、BALF、支气管毛刷或抽吸物培养检出曲霉菌种。

IFD极似诊断至少需要存在1个宿主因素、1个临床特征和1个真菌学证据,且仅适用于免疫缺陷患者。而IFD确诊适用于任何患者,无论是否免疫缺陷。IFD极似诊断需要存在1个宿主因素、1个临床特征和1个真菌学证据。符合宿主因素和临床特征标准,但尚未发现真菌学证据的病例即IFD极似诊断病例。目前认为(1,3)-β-D葡聚糖不能提供任何侵袭性霉菌病的真菌学证据。

宁按:表2和表3 “IFD极似诊断需要存在1个宿主因素、1个临床特征和1个真菌学证据”都重复了一遍,估计是为了强调。

缩写:BAL:支气管肺泡灌洗;CSF:脑脊液;CT:计算体层扫描;MRI:磁共振成像;PCR:聚合酶链反应

a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指活动性恶性肿瘤,接受治疗的活动性恶性肿瘤,以及近期缓解的恶性肿瘤。这些患者主要包括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是一组更加异质性的群体,未予纳入。

表3其他侵袭性真菌病的极似诊断(probable diagnosis)

念珠菌病

宿主因素

近期中性粒细胞减少病史,即中性粒细胞持续10天<0.5×109 /L中性粒细胞<500/mm3 ), 与侵袭性真菌病发病的时间有相关性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

实体器官移植受者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除外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且既往60天内接受过3周治疗剂量为0.3mg/kg 的激素治疗

既往90天内,接受过其他公认的T细胞免疫抑制剂治疗,如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肿瘤坏死因子α阻滞剂,淋巴细胞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免疫抑制核苷类似物

遗传性严重免疫缺陷病(如慢性肉芽肿性疾病,STAT 3缺乏,CARD 9缺乏,STAT-1功能亢进,或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III IV级,累及肠道、肺部或肝脏,且糖皮质激素的一线治疗无效

临床特征

先前两周内发生念珠菌病后,至少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中的一种:

肝脏或脾脏(牛眼征bulls-eye)或大脑,或脑膜增强处的小的靶状脓肿

眼科检查中进行性视网膜渗出或玻璃体混浊

真菌学证据

除外其他因素,至少在两次连续的血清样本中检测到ß-D-葡聚糖(Fungitell80 ng/Lpg/mL

T2 Candida检测 阳性a

隐球菌病

宿主因素b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HIV感染)

实体器官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

血液恶性肿瘤

抗体缺乏(如常见的各种免疫球蛋白缺乏症)

免疫抑制治疗(包括单克隆抗体)

终末期肝脏或肾脏疾病

特发性CD4淋巴细胞减少症

临床特征

脑膜炎症

与隐球菌发病一致的放射损伤部位

真菌学证据

从任何无菌部位采集的标本中发现隐球菌

耶氏肺孢菌病c

宿主因素

任何理由的CD4淋巴细胞计数<200个细胞/mm3200×106个细胞/L

暴露于与T细胞功能障碍相关的药物(抗肿瘤治疗、抗炎或免疫抑制治疗)

既往60天内接受过≥2周的治疗剂量为≥0.3 mg/kg泼尼松(prednisone等量治疗

实体器官移植

临床特征

任何一致的影像学特征,特别是双侧磨玻璃混浊影,实变、小结节或单侧浸润、大叶浸润、结节浸润伴或不伴空洞、多病灶浸润、粟粒样改变d

伴有咳嗽、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的呼吸系统症状,且伴有胸部X光或CT检查的影像学异常,包括实变、小结节、单侧浸润、胸腔积液或囊性病变

真菌学证据

除外其他因素,至少在两次连续的血清样本中检测到ß-D-葡聚糖(Fungitell80 ng/Lpg/mL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呼吸道标本中的耶氏肺孢菌DNA

地方性真菌病

宿主因素

这些疾病不适用于健康和亚健康宿主人群

临床特征

地理上或职业上暴露(包括远程的)于真菌的证据,伴相匹配的临床疾病

真菌学证据

尿液、血清或体液中的组织胞浆菌或芽生菌抗原

脑脊液中抗球孢子菌抗体阳性,或连续两次血清标本中抗球孢子菌抗体滴度升高2

极似诊断(probable)IFD需要具备至少1个宿主因素,1个临床特征和1个真菌学证据,且仅发生在免疫功能缺陷患者人群。而确诊IFD,可发生于任何患者,无论患者是否有免疫功能缺陷。除了地方性真菌病,极似诊断(probable)IFD需要具备1个宿主因素、1个临床特征和1个真菌学证据,而符合1个宿主因素和1个临床特征标准,但没有真菌学证据的病例,则是拟诊(possible)IFD。

a、 T2 Candida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试剂盒,用于检测血液标本中的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

b、隐球菌病也发生在表型正常的宿主人群。

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HIV感染)相关的肺囊虫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ssociated pneumocystosis)不包括在这里。

d、双侧,弥漫性磨玻璃模糊影伴间质浸润,比其他特征如实变、小结节、薄壁空洞和单侧浸润更常见。

第一版EORTC/MSG指南推出后,国内在呼吸病学、重症医学、血液病学、儿科医学领域都推出了自己基于该指南的专家共识——可见该指南影响之大。而血液病领域共识标准后续屡有更新。下面是各方面专业同道的点评,大家敬览!欢迎共鸣、争鸣!

余跃天(ICU)按:

1,  过去十年随着诊断手段的进展及对于病理生理学的再认识,医务工作者对于IFDs的认识逐步加深。高危宿主已经从传统的“特异”(同种异体干细胞移植,肿瘤)转为“非特异”(实体器官移植、COPD、糖尿病甚至CARD-9及PTX3基因突变患者),虽然指南提出“三分类”的方式不变,但由于部分IFDs疗程长(6月),因此临床诊断应极为谨慎,综合判断。

2,  新型诊断技术的开展及验证为临床准确诊治提供保障。全血标本T2 Candida panel检测念珠菌血症首次在指南中被推荐,指南引用的是2018年CID的两篇论文,T2的原理说明及其他IFDs诊断技术进展,建议阅读:Update on the diagnosis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Rev Esp Quimioter 2017;30 (Suppl. 1): 16-21。

3,  PCR技术逐步被指南接受及推荐。BALF GM cutoff值由于稀释度原因,几个指南均有不同,此处cutoff 1.0 或单测血清或血浆:≥0.7以及BALF:≥0.8。IDSA 2016: cutoff为 ≥0.5;ESCMID 2017:COPD, >1.0 cut-off 67%/96%, GM >0.5 cut-off 89%/88%,ICU, >0.5 cut-off 88%/90%,SOT any, >1.0 cut-off 100%/91%,SOT Lung, >1.5 cut-off 100%/90%(百分率为敏感性及特异性);ESCMID 2019儿童曲霉指南特别指出BALF GM有诊断价值,但阳性值无法确定。因此,BALF内可溶性物质的定量检测,使用内参指标(如:尿素)作为稀释度校正是必然趋势。建议阅读:Clin Microbiol Infect. 2018 Sep;24(9):1021-1022.

4,  时间总会让我们对于疾病的诊治防做出最佳的选择,IFDs亦是如此。无创检测手段发展迅速,TAFC(triacetylfusarinine,真菌含铁细胞代谢产物)由血及BALF标本中初探,目前已经可以在患者尿液中检测,其定量指标及与肌酐的比值显示较好的诊断效率。建议阅读:J Infect. 2019 Feb;78(2):150-157,及Nat Prod Rep. 2014 Oct;31(10):1266-76。VO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呼出气代谢产物)在呼吸科支气管哮喘及COPD的诊断取得成效后,此技术逐步向IPA诊断过渡,并促使了电子鼻技术Electronic Nose Technology的发展,相信经大样本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后,也将成为今后的诊断趋势。建议阅读:Med. Mycol. 2019 Apr 01;57,及J Breath Res 2018 02 06;12(2)。

李培(呼吸科)按:

值得注意的一个重要变化:确诊因为证据充分,无需纠结于宿主因素;但拟诊(possible diagnosis)和临床诊断(probable diagnosis)因为证据不充分,尤其直接的微生物学证据不足,该共识建议仅限于有宿主因素的患者群。我认为这是较为谨慎的。

该版本的确诊依据中纳入了组织核酸检测的证据,弥补了临床小标本活检的病理诊断的缺陷。因为临床常见这样的窘状——穿刺等方式获取的无菌部位小标本组织培养可生长真菌,但组织切片镜检却因未见菌丝和足够数量的孢子而无法诊断。

王一民(呼吸科)按:

Osler爵士强调临床医学的三原则是“Diagnosis,Diagnosis,Diagnosis”,诊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次EORTC和MSGERC两大协会对侵袭性真菌病定义的更新恰恰符合了这一理念,拟诊(possible)、极似诊断(probable)和确诊(proven)恰好符合Osler对疾病诊断的三层递进。阅读了指南,个人的思考就是在脑海中搭建了一个“病菌-病人-疾病”的诊断框架,无论哪一层诊断,都需要遵循整体思维,即病人特点(宿主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微生物证据(形态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组织或细胞病理学表现来做出全面诊断的评估。

本指南是针对侵袭性真菌病的定义更新,上一次对侵袭性真菌病(IFDs)的共识定义是2008年。本次的更新基于现有的诊断及流行病学方面的临床试验证据。因此定义适用人群有所丰富,涵盖的真菌病也更加多样。由于证据更多来自于癌症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s)或实体器官移植(SOTs)患者,因此指南强调更适用于上述免疫缺陷人群,然而我们知道,真实临床面临的侵袭性真菌病患者,人群特点越来越丰富,包括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使用单抗类药物,糖尿病,肝肾功能衰竭,甚至流感后等,都可能导致侵袭性真菌病发生。因此尽管指南存在一定局限性,但是遵照指南建立的临床思维,从宿主因素出发,到综合影像学、微生物学、病理学等线索的综合评估,实现对IFDs临床实践的诊断,也是恰当的。

本指南更新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微生物证据的相对标准化,以侵袭性肺曲霉菌病为例,(1,3)-β-D葡聚糖(G试验)不能提供任何侵袭性霉菌病的真菌学证据,GM试验也提供了适当的阈值,即单测血清或血浆≥1.0;BALF≥1.0;单测血清或血浆≥0.7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0.8;CSF:≥1.0。如肺孢菌肺炎为例,PCR检测虽不能作为确诊依据,但仍是非常敏感且重要的微生物证据。除肺孢菌肺炎外,其他侵袭性真菌病都未把分子生物学作为微生物诊断依据,因此应当理性看待真菌PCR,包括二代测序技术在真菌诊断中的价值。

总之,指南修订的定义代表了基于现有最佳证据的专家意见,也为未来临床研究提供了诊断标准。个人体会本指南的结论表达,更多是一种期待,依赖宿主因素、临床特征和真菌学证据来综合诊断所选人群是否IFDs是有意义的。本指南是可以给更多的高危患者推荐,提供更多的证据(个人感觉摘要结尾的“prove”还是应该译为“证实”)。尤其是临床决策的建议,即综合多种因素来评判。

叶芳(血液科)按:

EORTC和MSG感染病组对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s,IFDs)的定义共识,对抗真菌临床研究、真菌诊断试验评估以及真菌病流行病学研究意义重大,为临床医生和微生物学家提供了诊疗依据。该定义尤其是对恶性肿瘤、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接受造血干细胞或接受实体器官移植合并的IFDs患者的应用价值不言而喻,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指南中对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做了专门强调:指活动性恶性肿瘤、接受治疗的活动性恶性肿瘤以及近期缓解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恶性血液系统肿瘤,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慢性白血病等,以及良性血液系统疾病,不知该指南是否也适用于这些恶性血液系统肿瘤在放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侵袭性真菌病,期待着扩大指南的适用范围,让更多的良、恶性血液病患者更加受益。

该指南对极似诊断(probable)的定义范围有所扩大。对侵袭性肺霉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mold diseases)极似诊断(probable diagnosis)进行了详细的界定:从宿主因素,到临床表现,再到真菌学证据,均有明确的阐述。尤其是宿主因素,界定的非常详细,甚至具体到某一类或某一种药物,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直接的循证医学依据。总体而言,该指南的更新可以为临床提供有力的帮助。

刘刚(儿科)按:

  • 共识反映了侵袭性真菌病诊断的新理念,贴近临床需求。

  • 与成人略不同,儿童隐球菌病主要发生于免疫力大致正常的儿童,吸入途径不容忽视。

  • 儿童白念珠菌侵袭性感染,医院获得性和社区获得性都有,消化道穿孔手术易合并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

王世富(临床微生物学)按:

1.    明确了粒缺的定义,即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0.5×109/L[中性粒细胞<500个/mm3],必须持续10天以上),使指南在临床中更好操作和应用,但是中间有一次或几次中性粒细胞一过性(或者合并细菌感染)升高(>0.5×109/L),如何区分或扣除时间?

2.    (1,3)-beta-D glucan was not considered to provide mycological evidence of any invasive mold disease.目前认为(1,3)-β-D葡聚糖不能提供任何侵袭性霉菌病的真菌学证据(There was consensus that similar GM thresholds are appropriate for adults and children.),但对于真菌药物(如三唑类)治疗后导致了GM假阴性的情况,G试验的价值如何评估?

3.    明确了不同标本(脑脊液)中的检测阈值,多次和不同标本联合检测价值的联合评估,GM试验中的单测血清或血浆:≥1.0,BALF的阈值设定为≥1.0(否定了儿0.8),CSF:≥1.0,或者单测血清或血浆:≥0.7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0.8,统一了标准,促进了指南在临床操作中的落地;两次支气管肺泡灌洗液:≥0.8是否可以呢?

4.    明确了念珠菌病中的至少在两次连续的血清样本中检测到ß-D-葡聚糖(Fungitell)≥80 ng/L(pg/mL)。但没有明确两次的间隔时间是多少?T2 Candida检测在国内还未进入临床,应用价值在国内有待于进一步评估。

宁永忠(临床微生物学)按:

  • 时隔十年推出更新版,后面的决定性因素是证据的积累、观念的更新。相信这一版会如第一版一样(当时国内推出了4个领域的变体),引起巨大关注。至少部分国内共识,会随之有所更新。

  • 三分类的方式不变,说明一开始的设定是理性的,也说明了分级诊断是临床诊断发展的必然。希望国内的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医学、临床药学同仁,逐渐建立专业角度的“分级诊疗”观念。

  • 第二版的最大变化,是纳入了GM等生物学标志物。这一版,相信如摘要所说,是范围的改变。Group 1就是儿科,最好的例子。

  • 细节种种调整,如GM的标本、G的适用性、PCR应用等,大家可以锱铢必较。

  • 当然仍有一些不明所以。第二版我就不太能分清楚宿主因素和风险因素。这一版后面解释拟诊时,试图对此进行说明。我的体会,还是不甚了了。待高手指教!我理解,应该给出RR值并给出判断阈值才一目了然——当然这样很难。

  • 第二版配套有治疗角度的共识(CID 2008;47:674-683.),期待第三版对应的定义文件。显然,治疗领域的进展多于诊断领域。

  • Probable diagnosis和possible diagnosis的翻译,没有采用惯常。与其错错相因,不如正本清源。当然我也没有自专之意,所以都加了英文。希望大家包涵!

  • 请注意摘要的结尾,一如既往,这个指南是研究性指南。直接应用到临床,需要谨慎。文章结尾有涉及。

  • 最后,反复强调过的必须再重复的话:一定要读原文!一定要读原文!一定要读原文!

2019-12-07初稿          

2019-12-08二稿、初审

2019-12-16定稿、初评

板块负责人:鲁炳怀,宁永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