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来了…… 它来了…… 它裹挟着凛冽的北风来了…… ![]() 嗷嗷冷的冬季应该是老年人的最无奈…… 寒则凝,热胀冷缩,这个定律对血管同样适用,供血状况不好,脑血管疾病TIA就这样找上了门…… TIA?何方“妖魔”? 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简称,是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致的、未发生急性脑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 ![]() 别跑!TIA“稀罕”你! 高血压患者; 冠心病和其他心脏病患者; 血脂异常患者; 糖尿病患者; 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如吸烟、酗酒、缺乏身体活动; 超重或肥胖人群。 “中招”TIA?AWSL! TIA都有啥症状? 偏侧肢体或单肢无力; 面瘫、舌瘫; 单侧肢体麻木; 失语; 单眼视觉模糊、黑蒙; 眩晕。 ![]() 值得注意的是,TIA症状大多持续5~10分钟,一般不超过1小时。 但是,要因为它持续时间短、症状轻微就无视它的存在,你可要吃大亏的! “变身”卒中!TIA危害可不小! TIA是可逆性的脑缺血综合征,如不治疗,病情进展可能导致脑梗死,即常说的卒中。 卒中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其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给社会、家庭和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痛苦。 ![]()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了TIA的危害,如何正确有效防治就提上了日程! “防+治”TIA?看招! 神器1 控制危险因素 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危险因素来进行TIA的预防。 高血压 血压控制目标:< 140/90 mmHg; 脂代谢异常 血脂控制目标:LDL-C<1.8mmol/L(70mg/dl); 糖代谢异常和糖尿病 血糖控制目标:HbA1c ≤7.0%; 吸烟 发生过TIA的患者,包括其家庭成员,均应戒烟。 ![]() 神器2 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患者发生TIA后必须采取紧急措施,包括药物治疗。 非心源性TIA推荐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是目前唯一被国内外指南推荐用于二级预防的抗血小板药物。 目前,急性、高卒中风险非心源性TIA发作后的近期主要采取“双抗+单抗”相结合的治疗方式。 英国医学杂志(BMJ)期刊2018年12月发布的《小卒中和TIA双抗治疗指南》与我国2014版的TIA二级预防指南不谋而合,推荐TIA后24小时内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治疗持续10~21天,之后改为单抗治疗(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 值得一提的是TIA长期二级预防仍以单抗为主;而单抗治疗的首选,国内外权威指南推荐仍为阿司匹林。 ![]() TIA治疗,越早越好! 降低卒中复发率 尽早积极治疗,TIA后90天的卒中复发率降低80%。 减少治疗费用,降低致残率 早期积极治疗,TIA后90天内平均治疗费用降低60%,TIA后6个月内致残率降低46%。 药娃温馨提示: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降低风险因素来预防TIA! 调整饮食 增加水果、蔬菜、坚果、低脂乳制品的摄入量,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量。 控制体重 保持在BMI<25kg/㎡。 运动 每周3~4天,每次至少4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戒烟 可选择行为干预或利用尼古丁替代品戒烟。 控制钠的摄入量 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和年龄≥51岁的人群,建议钠摄入量<1500mg/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