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羲之的《乐毅论》究竟好在哪里?

 qaj求知 2019-12-17
“今书《乐毅论》一本及《笔势论》一篇,贻尔臧之,勿播于外,缄之秘之,不可示诸友。”

从王羲之在《笔势论》中对王献之说的这段话可知《乐毅论》是老王给小王写的学书范本。

虽然《笔势论》真伪存疑,但王羲之的七世孙隋代的智永对于《乐毅论》的书法价值是推崇备至的:

“《乐毅论》者,正书第一。梁世模出,天下珍之。自萧、阮之流,莫不临学。”

《乐毅论》具体好在哪里,我觉得唐代褚遂良的评论言简意赅,一针见血:

“笔势精妙备尽楷则。”

也就是说有讲究,多变化。我们从布局、结体、笔画三个层面来看:

首先看布局,《乐毅论》有行无列,参差错落,行气自然:

中心线的变化带来的节奏感:

欹侧对比变化:

收放对比变化(蓝色放,红色收):

有了这些对比变化,虽然是小楷,但也很生动。

其次看结体,欹侧对比,“行”的两横角度的变化,“疆”左右两边的倾斜角度

更妙的是同一个字有不同的处理,以“兼”为例,第一个是\ / 第二个是/ \:

还有粗细的变化,“疆”右边的9条横,从上到下有粗细变化:

“无”中间的4条竖,则长短角度各不相同:

同一个字的结体变化真的是穷尽想象:

最后看笔画,以横为例,虽然是小楷,仍然有很多逆峰入笔,然后中段的粗细提按,以及最后的收笔都各不相同。

笔画的差异也是为了结体差异而服务的,八个“之”各不相同,第一笔的点就贡献了丰富的变化。

所以说《乐毅论》“笔势精妙,备尽楷则。”变化非常丰富却又自然不突兀,到了“无法而法“的”至法“阶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