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古建筑‖南京萧憺、萧恢墓石刻——辟邪神兽

 来来永胜 2019-12-18

一、萧憺墓

国保碑

萧憺墓石刻位于南京市栖霞镇新合村甘家巷路边的花园里。国保碑竖立在木栅栏的外面,直面南来北往呼啸而过的车辆,显得颇为沧桑。


东辟邪

萧憺(478522年),他和萧恢均为梁武帝萧衍的异母弟。萧憺墓南向偏东,墓前现存石辟邪2个,石碑1座,龟跌2只。 东西辟邪间距20米。


东辟邪,长3.75,高2.92,宽1.60米,雄兽,头部缺。辟邪昂首挺胸,翼前部雕饰浪花,后为长翎,颌下须毛作八缕下垂,身刻卷云纹,脊部隆起,线条雄浑。


腹部置一小辟邪,高1.04米、长1.04米,张口伸舌作伫立状,小辟邪腹下与前后腿之间未镂空,雕刻简朴生动。198411月市文管会在提升石刻中又发现与之相似的另一只小辟邪。也就是说,共2只小辟邪,共同置于大辟邪腹下。2只小辟邪可能是后人将它们归置到一起的。由于小辟邪基座是方形而不是圆形,可以断定不是神道石柱柱头之物,很有可能是作为墓葬中的镇墓兽。


颌下须毛作八缕下垂,以涡状作结束

东辟邪背影。长尾拽地,稍有弯曲。辟邪的身上夹杂着色块,斑驳的色泽拖着疲惫的身影。这是多年前采用化学方法,采用环氧树脂充填裂缝,对南朝石刻进行“医治”的结果。这位来自1500年前的毅行者,又背负了新的创痕。

西辟邪仅存后胯部,侧立在农田中,长1.70米,高1.01米。

石碑有一对。现西碑仅存龟趺,高1.16米、宽1.60米。半埋于草地之中。

东石碑保存完好,锁于保护亭中。

1957年7月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建碑亭保护


碑亭石制仿传统彩绘,显出那个艰苦年代文物工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努力追求


东碑分碑首、碑身、龟趺三部分,通高5.61米。碑首浮雕蟠螭,额下有圆形穿孔,额题:“梁故侍中司徒骠骑将军始兴忠武王之碑”。碑身高4.45米、宽1.60米、厚0.32米,碑侧分8格,刻鸟兽纹饰。碑文略有剥蚀,共2800余字。


龟趺高1.16米、宽1.60米,双目凸出,昂首伏地,雕刻传神。

二、萧恢墓

国保碑

萧恢(476-526年),萧恢墓石刻与萧憺墓石刻比邻而居,位于萧憺墓东侧。国保碑则新颖了许多,在花草树木簇拥之下,显得神采奕奕。


萧恢墓石刻非常幸运地保存着两只辟邪,相向而立。相与为伴的感觉一定让萧憺墓石刻莫名惆怅。


西辟邪长尾坠地,无数裂纹遍布全身。


西辟邪,身长3.45米、宽1.2米、高2.87米,西辟邪翼饰5


西辟邪后腿上部的勾纹

东辟邪,身长3.2,宽1.75,高2.81米。东辟邪原来从头至尾,纵断为两块,缝宽0.14米,4足及尾部均断,195511月修复。


西辟邪,须毛十缕,翼饰6翎,这都是它的独特之处


西辟邪——雄性尘根已磨蚀变形,渐不可见


西辟邪——长舌及胸,望之骇然


再回头看看两只辟邪神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