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萧憺墓 国保碑 萧憺墓石刻位于南京市栖霞镇新合村甘家巷路边的花园里。国保碑竖立在木栅栏的外面,直面南来北往呼啸而过的车辆,显得颇为沧桑。 东辟邪 萧憺(478—522年),他和萧恢均为梁武帝萧衍的异母弟。萧憺墓南向偏东,墓前现存石辟邪2个,石碑1座,龟跌2只。 东西辟邪间距20米。 东辟邪,长3.75米,高2.92米,宽1.60米,雄兽,头部缺。辟邪昂首挺胸,翼前部雕饰浪花,后为长翎,颌下须毛作八缕下垂,身刻卷云纹,脊部隆起,线条雄浑。 腹部置一小辟邪,高1.04米、长1.04米,张口伸舌作伫立状,小辟邪腹下与前后腿之间未镂空,雕刻简朴生动。1984年11月市文管会在提升石刻中又发现与之相似的另一只小辟邪。也就是说,共2只小辟邪,共同置于大辟邪腹下。2只小辟邪可能是后人将它们归置到一起的。由于小辟邪基座是方形而不是圆形,可以断定不是神道石柱柱头之物,很有可能是作为墓葬中的镇墓兽。 颌下须毛作八缕下垂,以涡状作结束
二、萧恢墓 国保碑 萧恢(476-526年),萧恢墓石刻与萧憺墓石刻比邻而居,位于萧憺墓东侧。国保碑则新颖了许多,在花草树木簇拥之下,显得神采奕奕。 萧恢墓石刻非常幸运地保存着两只辟邪,相向而立。相与为伴的感觉一定让萧憺墓石刻莫名惆怅。
西辟邪,身长3.45米、宽1.2米、高2.87米,西辟邪翼饰5翎
东辟邪,身长3.2米,宽1.75米,高2.81米。东辟邪原来从头至尾,纵断为两块,缝宽0.14米,4足及尾部均断,1955年11月修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