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鱼之战:魏赵韩三国联合攻打秦国,结果谁赢了?

 梦想童年594 2019-12-18

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战国中期,齐、秦两国最为强大,东西对峙,互相争取盟国,以图击败对方。其他五国也不甘示弱,与齐、秦两国时而对抗,时而联合。战国七雄间冲突加剧,苏秦、张仪、公孙衍等纵横家的活动也更为频繁,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斗争。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战国策·秦策》三),他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苏秦之外,公孙衍这位纵横家也曾策动山东六国联合攻打秦国,并因此爆发了修鱼之战。不过,在修鱼之战中,实际上只有三晋携手来进攻秦国。

首先,就修鱼之战的历史背景来说,公元前319年,魏国把张仪逐回到秦国。在此基础上,公孙衍主张合纵,而且得到了山东六国的支持,被任命为魏国宰相。在魏国重用公孙衍这位纵横家后,山东六国合纵攻秦的联盟再次形成在公元前318年前后,公孙衍说服诸侯,组织起魏、赵、韩、燕、楚五个国家的兵马,联合出兵攻打秦国。不过,虽然一开始有魏国、韩国、赵国、燕国、楚国这五个诸侯国响应。但是,在秦国的拆解下,也即各个诸侯国的利益不同,各国君主各有打算,实际出兵的只有韩、赵、魏三国。

到了公元前317年,秦惠文王针对五国合纵攻秦,派遣大将樗里疾率秦军迎击。秦军出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北),在修鱼(今河南原阳西南)与魏、赵、韩三国联军决战。在修鱼之战中,秦国和魏赵韩三国的大军展开了对峙。与此同时,公孙衍已经策动了秦国背后的义渠国,以此趁机进攻秦国的背后。在此基础上,樗里疾率领的秦军暂时难以获得秦国兵力上的支援,因为此时的秦国,需要先防御后义渠国大军的偷袭。由此,对于魏国、赵国、韩国这三国来说,在形势上占据了上风了。

不过,对于秦国大将樗里疾来说,显然不会坐以待毙。在得知魏国在修鱼(今河南原阳西南)附近秘密囤积粮草,修筑工事的消息后,樗里疾当机立断,派遣一支五千人的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奔赴魏国,以此偷袭修鱼(今河南原阳西南)这一囤积粮草的地方。就这样,秦军闪击修鱼,占领修鱼城和附近几个据点,截获粮草物资不少。不过,虽然秦国大军攻占了修鱼,但是,三晋联军凭借着20万左右的兵力,基本上实现了对樗里疾和秦军的包围。在公孙衍等人的指挥上,三晋联军希望就此歼灭秦国大军。

最后,但是,对于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将士,因为军功授爵的激励,所以即便身陷重围,依然奋勇之战。根据《战国策》、《史记》等史料的记载,修鱼之战只开始了两天,秦军实际上就在南北两线捅破了两个缺口,而且派驻军队镇守缺口。在经过一番激烈地较量后,秦国大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三晋联军大败,伤亡8.2万余人,韩将申差等被俘。在修鱼之战中,魏国、韩国、赵国这三国中,赵国、韩国的伤亡都在3万人以上,魏国则是1万多伤亡。不过,对于秦国来说,虽然赢得了修鱼之战的胜利,其也损失了7万多人,也即“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在这之后,秦国继续猛攻魏赵韩三国,从而又一次拆散了山东六国合纵攻秦的联盟。

文/情怀历史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