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老农家有一明代圣旨,已传19代570年,专家肯定了其史料价值,真实记录了明朝推恩制度

 唯我英才 2019-12-18

自古至今,皇帝都有着无上的权力,可以定人生死,也可以夜夜笙歌。为了彰显皇帝至高的权力,就连皇帝下达命令,也弄了一个专门的词汇,叫做圣旨。可是国家那么大,皇帝总不能跑到每个臣子面前去下达命令,圣旨就形成了书面文字,由其他人代为颁发。

这道圣旨真实的记录了我国明朝时期的推恩制度,专家们认为其对于研究明朝的历史文化,具有很高的参照价值。但是已经70多岁高龄的郭老表示,如今自己最大的乐趣,就是每年夏天晒一晒这道祖传的圣旨,这里面记载着先辈的功绩,还是希望能够自己保管。

圣旨,是指古代中国社会时皇帝下的命令或发表的言论。今常用于比喻,假传圣旨。

圣旨是中国古代帝王权力的展示和象征,其轴柄质地按官员品级不同,严格区别:一品为玉轴,二品为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品和五品为黑牛角轴。圣旨的材料十分考究,均为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图案多为祥云瑞鹤,富丽堂皇。

圣旨两端则有翻飞的银色巨龙作为防伪标志。作为历代帝王下达的文书命令及封赠有功官员或赐给爵位名号颁发的诰命或敕命,圣旨颜色越丰富,说明接受封赠的官员官衔越高。

汉 蔡邕 《陈政事七要疏》:“臣伏读圣旨,虽周成遇风,讯诸执事,宣王遭旱,密勿祗畏,无以或加。” 汉荀悦《汉纪·元帝纪下》:“延寿、 汤 承圣旨,倚神灵,总百蛮之军,揽城郭之兵,出万死之计,入绝域之地。”《三国志·魏志·张辽传》:“以明公威信著於四海, 辽 奉圣旨, 豨 必不敢害故也。” 唐杜甫《江陵望幸》诗:“甲兵分圣旨,居守付宗臣。” 宋王谠《唐语林·品藻》:“上曰:‘李林甫之材不多得。’ 士淹 曰:‘诚如圣旨,近实无俦。’”《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使命口宣上皇圣旨:‘教 俞良 到德寿宫见驾。’”《花月痕》第四六回:“ 剑秋 口才,本是好的,对答如流。是日奏对,洋洋洒洒,大称圣旨,就放个 岳鄂 节度。”老舍《宝船》第二幕:“皇上有圣旨,大伙儿用心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