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庸常的生活中发现诗意

 sml4605 2019-12-18

文/随顺若水

沿着一条幽静的小径,慢慢往前走,小径的两旁时而宽阔,时而狭窄,诗意就潜伏在两侧,只要你保持内心的轻安和拥有独特的审美能力,就能觉察到生命中美的和有价值的细节。那时,诗意就会在刹那间扑向你。

发现和拥有诗意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可以让我们在从庸常细碎的生活中抽离出来,将风挡在门外,它不再让我们受外来风雨的打扰,洗刷掉心灵上的污垢,从而一切进退自如。

人的生活都是由两部分组成的。 一种是庸常细碎的生活,它包括单调的工作、公交站台焦急的等待,情感和人事的纠缠,家庭主妇的洗刷声等。另一种是经常被人忽略掉的,它隐藏在是庸常细碎的生活之中,只有你从深夜的失眠中醒来,回忆起了无痕迹,无处追寻的青春岁月时,在心底发出了“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的感叹,并不由涌现出淡淡的忧伤。或偶遇一曲久远的音乐,一首缠绵的唐宋诗词;或一次不经意的抬头时的四目相对,而产生心灵的悸动。或你从大江东去,秋叶飘零中,感受到了自然的凋零和死亡,从而对生命充满了好奇与敬畏。此刻,你也许将陷入最深刻的孤寂和冷清,但你也将摆脱庸常细碎生活带来的约束,生命从此变得自由、丰富、饱满。

古人有云“三更有梦书当枕,千里怀人月在峰”。这句话讲了读书、交友、与大自然亲近等三者融为一体的人生境界。现代社会,人心普遍浮燥,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多数人不愿或读不进书了。我个人的阅读体会是电子书籍永远无法替代纸质书籍特有的墨香韵味。杨绛先生曾感叹道:“壶台悬挂的一把壶里,别有天地日月,每一本书——不论小说、戏剧、传记、游记、日记,以及散文诗词,都别有天地,别有日月星辰,而且还有生存其间的人物。我们很不必巴巴地赶赴某地,花钱买门票去看些仿造的赝品或'栩栩如生’的替身,只要翻开一页书,走入真境,遇见真人,就可以亲亲切切地观赏一番。”人在孤独寂寞时,书籍无疑是最好的伙伴。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在有限的生命里,真要读万卷书可能很难,但现在要行万里路却非常容易,飞机、高铁只需几个小时,或几天就可以到达了。但正因为此,行万里路作为人生一种境界,一种追求。已经被镜头前留张影表示“到此一游”所替代,人们缺乏了一种在自然界中亲近自然、亲身实践、获得真知途径的乐趣。

当年六祖慧能因听别人诵读一句《金钢经》而有所领悟。而唐朝的一位比丘尼到各地遍参之后,回来见到庭院悔花开放,说道:“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而终于开悟。可见,读书、行路最终殊路同归。

就像这个世界从不缺乏美,只缺乏发现美的眼睛一样,这个世界也从来不缺乏诗意,缺乏的也只是发现诗意的心灵。诗意不仅是存在于青青的草、嫩嫩的绿、山的泉、春的花、秋的实、碧空中飘浮的朵朵白云,它还存在于咆哮的狂风、大雨敲打的房顶、清脆的霹雳。还有被暴雨压弯了腰肢的花朵伸着懒腰,从梦中苏醒,以及从窗外射进的第一束光报道着人间的黎明……

写到这我忽然想起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流行的一首由邓丽君演唱歌曲:“一个女孩名叫诗意/心中有无数秘密/因为世上难逢知己/她必须寻寻觅觅/她以为她脸上没有露出痕迹/在她的脸上早已经写着孤寂。”是的,因为对一切美好的东西心生向往,诗意的脸上写满了孤寂。但拥有诗意的人在通往人生的终极目标时,他会比那些心灵空虚、灵魂荒芜的人走得更远、更快。

人生不仅要生活得最好,也要体验得最多。在枯燥的生活中,我们不要忘记那些被庸常细碎的日常事物掩盖的某些东西,比如梦想、比如情感,比如与自然的交谈。它能让我们在最孤寂冷清的人生路上,呵护和保持初心的纯粹。让我们的心灵贮藏满满的春色。

文/随顺若水

创作于 2018-01-0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