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遗址‖呼玛十八站遗址

 萨满巫师 2019-12-18

遗址名称:呼玛十八站遗址

发现时间:1975年

地理位置:

位于大兴安岭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族乡南侧呼玛河左岸二级阶地上

工作情况:

1975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黑龙江省博物馆在黑龙江流域进行野外调查时发现的。1975年-1976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黑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队共同调查并发掘。197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黑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队又于此采集到一些石制品。2005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生和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考古调查发掘队,对该遗址进行了复查和小规模发掘,获得了一批石材良好、打片和加工痕迹十分清晰的石制品,并进一步确认了该遗址的地层堆积情况和文化遗物分布范围。

地层堆积:

河流相堆积

2005年的发掘直至基岩的风化壳,发掘厚度约为0.7m。

A.黑土层(腐殖质层):灰黑色,湿润时以黑为主,砂质粉砂。结构松散,间杂少量小砾石,含大量树、草等植物根系,未见文化遗物。厚0.06-0.18m。

B.砂土层:赭黄色,地层向下颜色加深,与上面黑土层和下伏地层逐渐过渡。砂质粉砂,带粘性,结构松散,干块坚硬,含植物根系和少量砾石,砾径在5cm以下。从顶部到底部均有文化遗物出土。厚0.08-0.42m。

C.砂砾层:黄褐色,颜色较上层深,并呈逐渐过渡状态。砂质粉砂,结构松散,含大量砾石,直径10cm以下,磨圆好,分选差,无层理,含文化遗物。厚0.08-0.34m。

D.砂砾层:土黄色,结构松散,含大量砾石,最大砾径38cm,为花岗岩基岩风化所成。无文化遗物。厚0.06-0.34m。

E.花岗岩风化壳。

十八站附近呼玛河左岸地貌综合剖面图

文化遗存:

呼玛十八站遗址石制品原料主要为中基性的火山岩类、碳酸盐岩类和沉积岩。2005年的发掘中,C层出土的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与片屑、石器,石器为两件刮削器;B层出土的石制品包括石核、石片、断块与片屑。石制品基本为小型,锤击法剥片,单面加工为主。既有普通的石片打制技术,又有较为进步的石叶和剥制石叶的石核。石叶技术是十八站石制品的一个主要特征,具有石叶技术特点的石制品占比接近50%。由此可见,本区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应该是在当地较早文化的基础上,同时受到西方旧石器文化传统的影响而形成。

石核

完整石片

不完整石片

石器

1.凹刃刮削器;2.刮削器;3.直刃刮削器;4.端刃刮削器;5.;两面器

测年数据:

经光释光年代学测定:

最早的文化层——C层,所对应的的年代为距今25000年左右;

第二个文化层——B层,形成于距今10000年左右;

参考文献:

魏正一等:《呼玛十八站新发现的旧石器》,《求是学刊》1981年第1期;

张晓凌等:《黑龙江十八站遗址的新材料与年代》,《人类学学报》2006年第2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