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针见血!我们教育中缺少的这件事, 比上任何辅导班都重要

 采菊东篱630 2019-12-18

今年9月纪录片《零零后》上映,纪录片中的芭学园像一个乌托邦,小朋友在那里可以释放自己的天性,得到充分尊重。芭学园创始人“大李老师”(李跃儿)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影片里,她轻易不出现,但只要出现,一定能智慧又温柔地化解每个孩子的困扰和恐惧。实践多年后发现:我们教育中缺失的最重要一环,是观察孩子...

作者:严慌慌

来源:蓝橡树(ID:blue_oak)

.......................................

上世纪50年代,李跃儿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且是家里的独生女。受尽宠爱的同时,也在严苛的家教环境下长大。但李跃儿骨子里是诗意的、自由的,压根不受规训,为此,她妈妈后来形容她说,“李跃儿是最不像军人的人。

李跃儿在讲座现场

热爱艺术的李跃儿,成年后不仅未按照父母的期望成为一名军人,反倒成了画家,甚至一度入围“中国油画三百家”。在去北京办芭学园之前,她就在银川教孩子们画画。

李跃儿画作(图源:李跃儿微博)

20世纪80年代初,刚开始教学生涯的李跃儿听了老教师的忠告,对学生非常严厉,对儿子也是如此。儿子在学校被老师打骂过了,再派同学送回家来,李跃儿所做的,依然是大吼大叫,把他“折磨一通”。

直到有件事情的发生,让她开始开始反思——

某天上素描课时,班里有个9岁的女孩十分不专心,李跃儿厉声斥骂了她。之后,在孩子们完成作画任务时,李跃儿看到地上有一滩水,顺着水流方向,才发现是这个小女孩尿了裤子。

那一刻,李跃儿十分震惊,一个9岁的孩子,一边被吓得尿了裤子还一边在素描,内心该是压抑了多大的恐惧?!

“那个时候我才意识到,我给儿子的童年是一个怎样的童年。”

之后,李跃儿让13岁的儿子休学一年进行调整。与此同时,她在教育上的提升也开始了。她仔细研读蒙特梭利、华德福、瑞吉欧等人的著作,并在课堂上用这些理论帮助她的学生。

慢慢地,家长们发现,孩子学画之后,不仅以前身上的一些“坏毛病”没有了,学习热情还高涨了。李跃儿的名声不胫而走。

既是认同了李跃儿的教育理念,也就发现自家孩子的学校是有问题的,这些家长不愿再把孩子送回那样的学校。有人建议,“我们平时也把孩子送到你们这里来吧。

于是,李跃儿去买了20张床,办起了一个全天的儿童之家,那是2003年。

但在银川,李跃儿的儿童之家无法生存,办一年赔一年。她当然可以放弃儿童之家,靠卖画过上安逸的生活。但她彼时已体会到了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巨大幸福,这种幸福让她无法舍弃。而且关于教育之路的探索,仍有很多问题尚未解惑。

于是,她就想,去北京吧,在文化中心总可以找到一个圈子来帮助我吧。

2004年,李跃儿来到北京,办起了她的儿童之家,也就是现在的芭学园。

图源:纪录片《小人国》(芭学园里的小朋友跟随老师一起在大自然里玩耍)

有生之年,能保护一个孩子就保护一个孩子

谈及儿子,李跃儿直接引用了一部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因为这里头的小主人公像极了我儿子小时候。

9岁的小主人公伊夏,他喜欢蹲在水沟旁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泳,喜欢看小鸟喂食,喜欢用手指画画...总之,别人不以为然的东西,他都可以研究上老半天。

与此同时,他是一个老师和父母眼中的问题孩子,他时不时在课堂里走神,教室外罚站更是家常便饭,成绩在班上垫底,连续两次留级。

“我儿子和影片中的小男孩很像,经常上课时分心,分不清b和p,因为他有诵读障碍。但从前的我和影片中的父亲一样,单纯地认为孩子就是不认真、不努力,就是笨。”

在这样的偏执认知下,孩子内心的孤独挣扎是不被看见的。

“如今想来很心疼我儿子,因为那时他太小,不成熟,不知道辩解。”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当我们这么说的时候,很多父母能接受的是独特的好,而非独特的不好。然而事实上,好与不好本身就是相对的,不好的后面,可能也隐藏着另外一些特质。

性格执拗的人也许目标感强,内向害羞的人也许敏锐度高。比如影片中的伊夏,在他好动、无法专心的另一面,有着丰富珍贵的“想象力”。

好在,学校来了一位新的美术老师尼克,从伊夏一系列反常的眼神和行动中,从伊夏天马行空的画作中,尼克看见了一个独特的灵魂。他在学校发起一场由全体师生参加的绘画大赛,并鼓励伊夏重新拿起画笔涂下心中的色彩。

最后,比赛结果宣布,获得冠军的正是这个曾经无可救药的差生。

父母总爱做两件事情:一是按照统一标准要求孩子,二是努力地“寻找短板”而非 “发现优势”。我们习惯对那些不满足期待的孩子施以劝导、告诫、责罚,并对他们的内心世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殊不知,当我们觉得孩子不够好时,也许是我们没有读懂自己的孩子,是我们对外界的认知有限。只有充分了解孩子,才能让孩子在整齐划一的秩序之外,有一个展现自己独特性的空间。

基础教育缺少对人灵魂的护理,我们总是只顾得上自己的情绪。我的有生之年,能保护一个孩子就保护一个孩子。”

我们教育中缺失的重要一环,是观察孩子

看过《零零后》的人,想必对其中的“小霸王”池亦洋印象深刻。在芭学园这个小人国里,池亦洋总是作为老大控制局面,打人是常有的事,有一次因为踢足球,甚至和大李老师(孩子们对李跃儿的称呼)斗狠。

他比其他孩子黝黑健壮,精力也充沛。挖地道,玩打仗,喜欢打打杀杀,偶尔也欺负人,不遵守规则。比如上课时,他一定要把脚蹬在桌子上。

小伙伴被他打哭,气得要打110,他冷静地说:“我打死你,你就没办法打电话了。”众家长不堪其扰,集体找到李跃儿老师勒令他退学。

李跃儿却坚决否定了这个建议,她说,“我连续观察了池亦洋3周,观察到的结果是:池亦洋给所有男孩儿树立了一个男性的榜样。


李跃儿看到,虽然池亦洋行为霸道,但他创造力十足、有主见,总能想出好玩的新游戏带着小伙伴玩耍,“这不正是颇具英雄主义的领袖素质么?

此后一年,大李老师一直在引导池亦洋,帮助他构建规则,与别的孩子友好相处。这部分内容在张同道导演的18集纪录片《成长的秘密》中展现得更为详实。

李跃儿并未一昧夸耀芭学园的老师有多么好,方法有多么科学,而是将影片里的片段一一拿出来辩证剖析、反思。

比如当池亦洋抢走了同伴栋栋(刘炳栋)的棍子,栋栋大哭。老师帮助栋栋一起向池亦洋要回,池亦洋恼怒,叫嚣着:“我要把你们都打成肉泥!”此时的他,尚未有过激行动。

这时老师说了一句话,“如果我们大家一起打你,被打成肉泥的将会是你。这立马激怒了池亦洋,并直接抡起棍子就朝老师挥过去。

这时候老师的方法是不对的,她实则是在宣扬以暴制暴。此时即算是以更强大的力量制服了池亦洋,一旦将来池亦洋有了力量,也会沿用暴力的方式去征服别人。”

所以,察觉到不对劲的李跃儿立马上前与池亦洋制定底层规则。

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你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不被人类社会接受的,孩子才会在各种碰壁中慢慢地摸索到界限,知道了在这个世界上混下去的基础规则。

风波平定后,李跃儿分析了池亦洋抢棍子的原因。

原来,池亦洋跟随父母去外地旅游,已经15天没来幼儿园。这一天是池亦洋重返幼儿园的日子。

过去,池亦洋一直是孩子中的老大。但当他回来时,却发现幼儿园的局势已变,小伙伴们有了新的“头领”,新的玩伴,不再唯他马首是瞻。

池亦洋意识到危机,马上开始笼络昔日的“部下”栋栋,把自己象征王者地位的红披风给他,还俯下身给栋栋系鞋带。

李跃儿说:“栋栋发现自己可以控制池亦洋了,但池亦洋也马上开始控制栋栋,因为栋栋已经有反抗迹象了。”

池亦洋并不需要那根木棍,他只是想通过争夺棍子施展他的权利。

可能在许多人看来,抢棍子是非常幼稚的举动,但李跃儿却能透过这个举动察觉到更多:领导地位不复存在的失落与不习惯,实行怀柔政策想要重回领袖地位的小心思,控制和反控制......

“我们教育中缺失的重要一环,是观察孩子。原来,简单的冲突也有这么微妙和复杂的心理。

在看到大李老师代入孩子的视角,为我们描述孩子每一个动作的心理意图,描述我们已经有些陌生的儿童世界时,我才明白张同道导演说的那句,“凭借身体和年龄的优势,居高临下地俯视这一代新生力量是多么野蛮的傲慢!

讲座现场,有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就是同款“池亦洋”,打也打了训也训了,但几乎没什么改观,不知如何是好。李跃儿给出的建议是,你可以反向而行,夸他'你今天好棒,老师说你今天在学校好乖,只打了两次同学。'”

所有孩子的问题其实都是成人的问题。孩子的问题大多由成人不懂孩子、不理解孩子、对孩子的帮助不当所造成的,而背负这些问题长大的孩子必然会成为有问题的成人。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很多刚把孩子送入芭学园的家长往往不能接受李跃儿的教育方式,认为她是在“放养”。所以她每年都要对家长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这种教育背后的理念,以求取得更好的配合。

“我们给孩子展示他们自然状态的自由,而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自由。往往一年之后,家长就能学校配合得很好了。家里和幼儿园有统一的规矩,在规矩之内,孩子可以自由地进行一切探索。

“当然,我的教育理念,我们芭学园的老师,并非自始至终完美无缺,我们也是在一路犯错、推翻、重建的过程中,才终于摸索出了一条'趋向于正确'的教育之路。”

时间回到1982年,李跃儿在《译林》上最初看到了《窗边的小豆豆》,当即被深深地吸引。她说自己是像感受大自然一样在感受另一种风情。等到她真的要办一所学校时,脑子里很自然地就蹦出了“芭学园”这个名字。

芭学园的口号是:“孩子是脚,教育是鞋。”一双看起来无论多精美,但会妨碍脚自然生长的鞋子,都不能算是好鞋。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蓝橡树(id:blue_oak),哈佛本科毕业生和资深教育专家共同创立,65万家长共同关注的国际教育平台,传播教育正能量。不让孩子的天赋被应试教育局限,给他们更好的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