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复习高中历史必修二洋务经济的发展归纳总结

 txfs789 2019-12-18

洋务运动

一、发起:19世纪六七十年代,清政府内部一些有识之士发起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以此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二、背景

1、内忧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加紧侵略中国;太平天国和捻军等农民运动兴起和壮大

2、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性。

三、核心思想:中体西用

四、代表人物:中央:奕䜣 地方: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曾国藩

五、表现:

1、创办军用企业(19世纪60年代)

(1)1862年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   

(2)1865年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

(3)崇厚天津机器制造局

(4)左宗棠福州船政局

2、创办民用工业(19世纪70年代—90年代)

以求富为口号,用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方式,以解决军工企业资金、燃料运输问题

(1)李鸿章:轮船招商局    (2)李鸿章:开平矿务局

(2)张之洞汉阳铁厂         (3)张之洞湖北织布局

3、筹划海防

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创办新式教育

为服务洋务运动,创办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军士兵科技人才,派留学生出国深造(留美幼童)

六、结果及原因:

1、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标志洋务运动破产

2、原因:

(1)根本原因:不彻底改革封建制度

(2)内因:顽固派仇视洋务,缺乏坚强领导核心,官员腐败

(3)外因:西方列强不希望富强,限制技术进口

七、对洋务运动的辩证评价

1、进步性:(1)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2)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诱导和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3)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4)创办近代海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总理衙门,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学习西方的口号,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2、局限性:(1)由清朝官府举办,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不是为国求强;(2)民用工业是为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不是为社会求富;3)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4)经营管理腐败。

拓展:用多元史观看待洋务派“中体西用”

(1)从革命史观角度:洋务派提出这一主张是出于地主阶级本能,起目的在于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

(2)从现代史观角度:它打出自强和求富口号,冲击了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促进了中国工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教育现代化。

(3)从整体史观角度:它反映了新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于落后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体体现

(4)从文明史观看:“中体西用”的思想反映了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欣赏有抗拒的矛盾心态,但它毕竟承认了中学不足西学所长,客观上使中国人价值观由传统开始向现代转变。

拓展:用近代化的观点评价洋务运动

(1)思想上: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表明统治阶级承认了“中学”的不足,也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2)经济上:①洋务派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和工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②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尤其是民用企业,基本上是以利润、市场为基础的,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的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

(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

来都来了 点个赞再走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