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条不到3公里的街上有20多家店,为何唯独他的生意好?| 浅析渔药经销商中的那些“黑马”

 水产日记 2019-12-18

渔药这个行业,风云变化,沉沉浮浮。有因为看到前景和希望,不断涌进这个行业的;也有因经营不利,遗憾退出的。渔药商,作为水产养殖整个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渔药商,该如何找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之道呢?

  • 文/广州市鱼来鱼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金昭、王胜望

经常听一些同行的老前辈聊起,20多年前,在我们水产养殖这个领域,药品行业从业者少之又少,大家用得比较多的水产药品也无外乎漂白粉、硫酸铜、敌百虫之类。20多年过去了,回看今日,水产药品行业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渔药店遍地开花,光是过了GSP的渔药店都数不胜数,还不要说那些卖非药品的。有些镇一个地方就达到100多家,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很多渔药店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坚持不到3年就关闭了。

近几年,长期奔走于乡镇上面的渔药店之间,也经常下到塘头,和养殖第一线的养户,深入交流。从湖北到广东,再到江苏,见到过不少渔药店成功,也见到过不少渔药店的失败。

下面,笔者根据一线的了解,将药品行业的现状跟大家作个简单的介绍。

售后服务“同质化型”

为什么把这个放在第一个进行介绍?主要是近几年行业内关于塘头售后服务喊得太凶了。大家都意识到,“坐商”的时代已经远去,要想在渔药行业里有自己的一片安身之地,必须走出去,下到塘头,到养户那里去,帮忙测水看鱼检查鱼病。

然而,人云亦云,你这样做,大家也都跟着这样做。特别是刚刚在饲料厂、渔药厂跑业务,继而转型开始开渔药店的业务员,他们年轻有激情,吃得了苦,下得了塘头,给不少年龄偏大的渔药商不小的压力。

然而,大家都这样做,养户就一定买账吗?

不少养户反应,最早几年,发现有渔药商下来帮自己测水,看鱼病,心里不知有多高兴,自己从未如此被人尊重过。从业的那种自豪感、荣誉感悠然而生,自己对渔药商也是满心欢迎。然而几年下来,当所有的渔药商都这样时,当一年养殖结束,总结养殖效益时,心里不免多了些失落和惆怅。

渔药商下塘头,慢慢变成了一种负担。

刚刚接待了这个渔药店的技术员,另外一个渔药店的就来了。高峰期,养户介绍,一天最多可以接待十来个技术员。这些技术员来到塘边,无非就是干三件事,一是帮忙测水;二是吓唬自己,告诉自己水质有多差多差,鱼的问题有多严重;紧接着,最后,马上就给自己开方案,告诉自己这个方案有多好多好,药品质量有多好多好。临走前,技术员还不忘交待一句,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方案来,少一步少一种药,都不行。养户跟笔者聊天时,脸上充满了满脸的无奈。尽管近几年渔药商、技术员来得是多了,但自己的鱼病似乎也没少多少;自己按照鱼药店的方案来,渔药钱似乎一年比一年多,养殖效益也没见怎么增长。

产品亮点“被”同质化型

首先,真正符合国家标准,按照正规进行产品批号审定(包括产品名称、成分、含量、副作用等)通过进行产品生产,经销的企业,都是市场上能够占有一席之地的企业,这些企业能够得到业内的认可,这个业内包括上至水产业资深研究员,下到水产终端养户的所有群体;但是水产药品尤其是动保产品审核的低门槛,导致很多以次充好,假冒伪劣,挂羊头卖狗肉的企业很多,这也是很多养户在经历各种药品使用之后,却选择继续回归老模式养殖的基本原因。

但另一方面,作为笔者熟悉的南美白对虾品种,一个地区(如天津、苏州、上海、湛江等)在连续数年亏损,养殖户纷纷转养其它品种的时候,总有几个人年年赚,年年发财,而且养殖工作轻松惬意。这些人的秘诀在哪里?是水质、土质不同,还是这些人每次都靠运气……?

产品同质化,和产品“被”同质化,这两个说法截然不同:同质化,是因为只要企业舍得投入资源购买真正的好原料,根据品种和区域再请教真正的研究人员进行配方的优化和改进,以及生产设备的匹配投资,都可以生产出市场上比较有效果的产品;

“被”同质化是建立在大家都是在真正的做产品,这个同质化不是产品成分的同质化,也不是含量高低的区别,而是产品的应用被同质化了;这个同质化一方面就是来自于企业、经销商、以及掌握产品应用的时机、方法、配套方案的养户,没有把这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传递给广大养户:这个产品就是这个效果,但是分时间、分品种、分养殖品种的具体状况,分接下来的处理方式、分投喂、分增氧能力等等这些情况,极少人能够传递;

另一方面来自于终端养户,终端养户可怕的习惯保留性,也导致很多经销商、掌握区域品种养殖技术人员的无奈。养殖肥水问题应该是养殖的头一道问题吧,外河水大量的农药残留,为什么不用有机酸解毒后再肥水呢;有蓝藻、起青苔、水浑浊等等这些问题真的很难吗,真的很难的话,为什么隔壁的老王、老赵就能够很轻松的避免了呢?当问题出现并严重时,用这个产品没用,换个厂家产品还是没用,就直接骂一声无良厂家,接着杀蓝藻的、杀虫的一股脑下去,鸡粪成吨的往下下等等,即使成功,搭上人工、租金等,最后发现所赚寥寥,看着隔壁的老王、老赵继续赚大钱。

所以,好产品一定是相对市场有一个相对的高价格,高价格的同时,带来的效果往往是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收益的。

但大多数经销商只注重卖销量,注重产品的进价和卖价,而不注重卖的是什么,毕竟开门做生意赚钱才是王道嘛!你养得好,赶紧回我款,养不好,又不是我养的,我的药可以啊,责任不是我的,你还是要回我的款。

提供的服务“同质化”

要知道,养户的需求千千万万。作为养殖行业的从业者,面临着苗种退化、病害频发、鱼价波动等一系列情况,这时往往茫然而无助。作为养户这个群体,他们需要一个贴己的人,协助他们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服务。而现实是,渔药店给养户的印象,只是一个卖药的,就是卖一点药,很难帮助他们更多。尽管一条街上渔药店可能多达几十家,但养户一眼望去,觉得大家都是卖药的。你卖药,我也卖药,大家做得都是生意,只不过卖药的品种不一样,赚的钱不一样而已。正因为这样,养户对渔药店感情不深,也难免东跑跑西看看。

渔药商社会价值观“同质化”

作为渔药商,在养户的眼里,往往只是个生意人,是旱涝保收的。自己鱼养得好不好,鱼卖不卖得出去,渔药商根本不关心。甚至部分养户认为,在自己鱼大量发病时,渔药商还会幸灾乐祸,认为可以大赚一笔。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主要还是由渔药行业本身的属性决定的。

在养殖的整个环节上,渔药是必不可少的,但却不是决定养殖成功的关键因素。养户养殖成功需要苗种、模式、饲料、药品、鱼价等多方面切合才行。养户一旦有一个环节没有弄好,哪怕渔药商再怎么帮助养户,养户的养殖效益也提升不起来。何况近些年,在个别地区,有极少数养户将养殖的失败,如翻塘死鱼等重大事故归咎于渔药商,导致渔药商在碰到棘手问题时,都心有余悸,又想帮助养户解决问题,又怕摊上责任。因此,现实情况是,养户和渔药商是天生的兄弟,却又像天生的仇人。彼此需要,却又彼此防范。

上面只是笔者通过近几年塘头和渔药店的走访,对现今渔药商的一些思考。

渔药这个行业,风云变化,沉沉浮浮。有因为看到前景和希望,不断涌进这个行业的;也有因经营不利,遗憾退出的。渔药商,作为水产养殖整个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渔药商,该如何找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之道呢?

本人有幸结识几位渔药行业中的大咖,可以说也是渔药经销中的成功典范。下面把他们的经营模式跟大家分享一下:

树立某一养殖品种的专家权威

水产养殖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不同的养殖品种、水质以及病害差异较大。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渔药店,面对不同养殖品种,给养户大包大揽,一味的承诺,开出的方案却往往一样。这样,大多数的时候,给养户造成一个错觉,认为渔药商水平技术不行,继而失去信心。个人认为,与其花精力去研究那么多品种,还不如把某一个品种研究透。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做好一个品种就行了,成为某一个品种的专家。要知道,养户面对问题时,需要的不是全才,而是帮助他解决问题的专才,谁能够最快、最稳妥的把养户的问题解决,谁就能赢得养户的信任和拥护。

如佛山西樵大同,一条不到3公里的街上渔药店差不多有20多家,但真正生意好的,就是那么几家。为什么呢?因为这几家有特色,其中有一家是专门做鳗鱼的,对鳗鱼病害以及水质了如指掌,该下什么药,下多大剂量,把握得十分精确;另外高明荷城有一家,专门只看鳜鱼鱼病,从事鳜鱼行业有二十几年了,鳜鱼得的病是不是病毒病,稍微解剖看一下,就能辨别清楚。养户把鱼拿过来,是不是能救?如果已经没治了,坚决不给其开药,不让养户多花一分钱。就是这样,看得准、治得住,高明这一家渔药店,在鳜鱼养户心中深得拥护;不管是近处的高明,还是远处的三水、范湖,肇庆,养户都愿意不辞辛劳跑过来让他看鱼病。他的店面不大,但往往在七八月份,门庭若市,养户看个鱼病还需要排队等候。这就是专家的权威和形象。

把产品研究透,而且会根据养户的养殖情况不断调整

在渔药这一块上,不同时期、不同的养殖模式,养户对产品的需求也大不相同。渔药店,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卖药,而是要卖给养户合适的药,这样,才有赢得养户的信任和拥护。作为渔药商,要了解养殖品种的行情,要知道养户的池塘密度、主要品种、阶段性的养殖重点,而不是一味的卖贵药卖特效药。记得从2012年到2015年,湖北地区的草鱼价格持续低迷,养户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草鱼的放养比例,同时提高了花白鲢的密度。洪湖大同有个渔药商,就转而在渔肥中下功夫,帮助养户挑选最优质的渔肥厂家,根据养户情况和养殖需求寻找和提供最恰当的产品和服务,近几年一下子就发展起来了;另外,我们都知道,湖北汉川是湖北最大的螃蟹养殖区域,对水质要求高。汉川有一个经销商,针对螃蟹塘面积大、水质会变差但不会太差(养户会勤检测和重预防)的特点,主推中质中价的大包装改底调水产品,水质恶化的高峰期,还针对部分产品搞促销优惠,几年内迅速做到了四百多万的销量,而且客户群体一直稳定。要时刻关注用户,知道用户最迫切的,为用户提供最合适的产品,才是王道。

自建养殖场,引领养户模式和技术变革

上面笔者也提到过,养户和渔药商既是天生的兄弟,彼此互相依赖,同时又是天生的仇人,彼此互相防范。

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渔药商和养户始终不是处于同一个相同的平台。我们发现,养户见到养户,往往更有话说,而且无话不谈;为什么养户见到渔药商,就欲言又止呢?害怕渔药商多卖药,害怕渔药商的“歪理邪说”?为什么渔药商针对模式提出的建议,养户半信半疑或者干脆不予理会呢?关键是养户认为,渔药商没参与养殖,大多是空谈。所以,在珠海海鲈市场,做得比较大的渔药商,大多都有自己的养殖场,一方面,自己产品的效果以及搭配方案,自己可以先试,效果好了再推荐给养户,养户也容易相信,不会多花冤枉钱;另一方面,自己认为比较好的养殖模式、养殖方法,在自己的鱼塘进行实践,和养户的进行对比,取得成功后,养户也更容易接受。另外,当渔药商也参与养殖后,就和养户在一个“频道”上了,彼此就少了很多的隔阂。珠海市金湾区小林镇的渔药商谭志平老板就是一个典范,他通过自己的养殖场培养技术员,更接地气,养户更信服;通过自己的养殖场推广立鱼(黄鳍鲷)的养殖技术,让养户从高风险的对虾转到低风险的黄鳍鲷上面来,带领养户改变养殖模式,效益更有保证;另外,还通过自己的养殖场,探索出药品的使用方案、使用时间等,最大化的服务于养户,帮助养户节约成本。有了养殖场,养户就把你当做是自己人,风雨同舟,更贴心更相信。

打造产业链,全方位服务用户

在水产养殖这个行业,面临着太多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一个养殖品种的成功是基于区域、模式、苗种、饲料、鱼药、流通等多个环节的成功。你把药做好了,鱼病治好了,苗种不行,长不大,养户照样赚不到钱。只有当养户在鱼药商的帮助下赚钱的,养户才会心甘情愿的跟着渔药商走。所以,渔药这个行业的终极成功者,是打造苗种、饲料、鱼药、流通、养殖一条产业链的。江苏如东,面积不大,却有着国内最好的养殖模式、利润最高的对虾养殖品种,因而也孕育了竞争最为激烈的渔药市场。在这个市场,有很多风云人物,一年做虾药可以轻松做到五六百万,那就是统筹了虾苗、虾料、养殖场、虾药、流通整个产业链。他们给养户提供最好的虾苗、用最好的饲料、最好的虾药,同时让自身养殖场的技术员给养户提供真正的服务,用自家小棚摸索出的最佳养殖模式分享给养户;不仅如此,他还帮养户卖虾,这样的话,养户的虾一般情况下还会养不好吗?鱼来鱼旺战略合作伙伴蔡冬建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鲜活例证,他坦言,他想真正合作的就是有真正养殖技术实力和产品实力的渔药企业,最优的苗种品牌,最稳定的饲料厂家,他想要做的,就是真正能为信任他的养户做点实事,帮助他们赚钱;相伴而来的,是大量理念好的养户对他的高度认同和支持。2016年与鱼来鱼旺的初次合作,在自己养殖场经过整整一年产品的使用和配套方案摸索,取得超过历年养殖的成功;2017年,蔡总以及其合作伙伴的鱼来鱼旺动保产品销量保守估计突破300万,海南中正苗10亿尾,浙江明辉饲料、银宝饲料等超过2000吨。甚至基于其个人多年的养殖成功,以及真正为养户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很多养户主动提出给予技术分成,来寻求合作……

实际上,茫茫人海中,养户不缺行动不缺钱,最缺的就是“安全感”,谁能够养户放放心心的养殖、安安心心的赚钱,他就跟着谁。打造全“产业链”,就是打造客户的“安全感”,当然,作为部分渔药商,不可能所有环节都做到,但为了养户,一定要掌握相关环节的各种资源,在最大程度内为养户提供服务,保障养户顺利赚钱。我也曾见过湛江那边的一个渔药商,自己只提供渔药,但是能够在虾价不好时,帮助养户介绍流通商;在虾苗难求时,能组织养户集体要虾苗场买苗。渔药商,把养户的事放在心里,养户也会把他放在心里,这位渔药商一年虾药的销量也能轻松实现三百多万,且资金回笼非常好。

近几年,随着养殖模式的调整以及新的养殖品种的出现,渔药行业必将一直处于一个沉沉浮浮、风云变幻的状态,究竟哪些渔药商能在行业大潮里执掌乾坤,顺势而为,我们广大养殖业朋友们不妨拭目以待!

笔者认为,渔药商只有切身为养户着想,深刻理解鱼虾养殖的关键点和养户的需求,充分整合行业资源,与优质的水产动保企业,苗企,饲料企业等形成战略合作,本着真正为养户创造价值的理念,实实在在给养户传递真正的养殖技术,切实帮助养户养好鱼虾赚大钱,养户的日子才会越来越旺,渔药商的健康持续经营才会越来越旺!

1.来源:农财宝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