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习练太极点滴感悟(四)

 矛盾道一 2019-12-18

61.脊背太极气机的运化是养生之道的根本导引术,依中定劲道的小架走化是根本途径。

62.走架时,两胯内侧及会阴处尽量留意放空放松不留余劲,丹田气灵动,下盘及足跟更稳更柔更合。

63.《内经》言:智者察其同,愚者察其异。走架之时远离套路的复杂多变性,否则悖逆中和之道。借形炼气,炼气知心,所以少复杂套路,细行觉知身心浑圆微妙之变化,靠的是明师体验的思想境界和自身的领悟。

64.套路是用来悟拳的,没听说练个套路就可成武术家。套路的产生是一个拳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产物,是初创者身体技术的载体和展现。由于初创者的性格、对技术的理解、时代背景的认知以及个人的悟性和理解层次等因素,形成了初创套路的风格特点。


65.腋下悬空,胯下悬空,走架之时腋胯无丝毫夹紧拉急之感,气机自然绵柔安和。

66.聪明不一定有智慧,但是智慧一定包括聪明;聪明的人得失心重,有智慧的人则勇于舍得。真正的耳聪是能听到心声,真正的目明是能透视心灵。看到,不等于看见;看见,不等于看清;看清,不等于看懂;看懂,不等于看透;看透,不等于看开。

67.心要:∩型胯下气机柔和轻灵走架,无丝毫拉掣夹紧之感,腋下也如是。

68.太极拳上身的转动是靠胯骨的提、塌、裹、翻来催动的,胯骨运化是由虚实腿后跟的蹬和脚大拇指撑的反弹劲所牵引,启动开裆圆裆同步横隔舒张掤圆合气。肩胯相合实际上是肩胯通过后背的大筋合一起,是天宗穴同腰眼穴合气合劲发生。胯骨的提、塌必然导致人的上身以脊柱为中线,分成左右两侧的起、落、相错对称力偶而发生运化驱动。


69.太极拳内化于心,如水至善;外化于形,如水至柔。十三势圆弧开合虚实转化是全方位内外导引养生术,牵引拉动腋窝胯下筋脉合气合劲,借形调和经络内在阴阳二气归中和虚融,益智延寿是真实,远离格斗心术,心念妄诈,命运多舛,谦让慎行之。

70.每每太极拳走架,不同时辰心念,阴阳气机所转化催形幻变不定;若是千篇一律一模式,非真太极也。

71.太极拳走架追求的是中正平圆,中正的劲道是胯下的劲道的调和运化;平圆的劲道是腋下劲道的调和运化。盘架走化过程是胯下劲道和腋下劲道相吸相照,表现出来是腹部和脊背的肌肉腱拉抻叠压舒展。

72.太极拳十三势,掤开捋合气机是根本。掤为立圆,捋为平圆,二圆气机劲道如长河水川流不息,运化潜转虚实归中和。


73.仰止“无我无畏,无畏无争”之信念,知心练拳,知心养生,知心修身。

74.实践“平常心”的体用,如水至善、至柔、至刚,虚实运化,中和圆融

75.太极拳走架,周身合气,耳根听劲,微妙空灵,应声无住,闻性顿超,梢指化劲,任运万端。

76.周身一家,动静全体,提放全体,根处照海穴气机一动一提,立掌五指同步相照相应;五指梢尖一静一放,瞬间交感足根,气机归位,足根手五指通达圆通无挂无碍。

77.养生太极拳培元为本,武式太极拳高架着重为意气圈运化,非外形过度走化,否则枯竭心气,心肾不交损寿命。


78.丹田之气为生命原动力,太极养生不离吐纳涵照;上盘心意主导虚灵空明,下盘劲道气机主导圆裆真气潜化,否则心动气乱真元暗耗。

79.阴跷脉原穴照海处,为全身气机劲道机关大聚会。照海穴一动,如电流启动丹田命门真气,通身满贯劲道气机;小指端如触电,又指端一放,如回流电瞬间导向照海穴归位,通灵达照,周身一气如球人带电。

80.阴跷穴照海处脚下太极气机无极根;心意一照,太极生,道气发布通身阴阳分;全身走化,左右前后一半行,余半分身不关碍,气机灵动真虚实;梢指松放阴跷吸,一返一往归无极。 

81.太极拳进阶神明,足下置心一处,阴跷运化踵吸吐纳,开合之根本;丹田之窍是耳门,反闻涵照主导是灵机,大道至简,阴跷耳根是法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