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系列385】交感性QRS波

 聊城市海源阁 2019-12-18

   近年,国外学者提出“窄高QRS波伴晕厥、猝死综合征”的新概念。顾名思义,这些患者的QRS波时限短,振幅高,有本人及家族成员晕厥或猝死史,并可能是一种新形式的“心脏性猝死综合征”。我们把这一心电现象称为“交感性QRS波”,显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时,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增大。

[心电图特征] 

   文献报告的 1 例患者为男、41 岁,反复休息时晕厥,父亲 42 岁猝死。①QRS 波 66±11ms;②下壁导联 QRS 波振幅高;③J 点抬高,运动时消失,ST 段压低。 

   另 1 例患者男、19 岁,反复晕厥。①QRS 波 80±8ms;②QRS 波在下壁及左胸导联的 R 波高;③J 点抬高,运动后 J 点上抬消失,ST 段压低。 

   还有 1 例患者男、18 岁,运动中晕厥。①QRS 波78±10ms(V4 导联 63ms);②QRS 波振幅高;③J 点抬高,运动后消失,ST 段压低。

[心电图的共同特点] 

   ①上述报告的病例均为男性,本人或家族成员伴有晕厥史或猝死史;②QRS 波窄:55±85ms(对照组 93±12ms);③QRS 波振幅高;④J 点抬高,运动后转阴,ST 段压低;⑤基因学检查阴性;⑥心功能正常;⑦无心动过缓、过速。

[可能机制] 

   对于上述心电图、临床特征及发生机制有多种推测:①左室肥厚的早期,尚无临床表现;②早复极:部分早复极患者可有窄高QRS波;③Na+通道功能增强,0 相除极振幅增加;④浦氏纤维网异常:数量增加,传导功能增加(正常时,浦氏纤维只穿越室壁厚度的 1/3),而试验表明:穿到中层心肌或更深时,可使激动跨室壁传导时间缩短,QRS波变窄;⑤高交感状态:患者可能处于交感神经的兴奋状态,而交感神经兴奋时,心室肌不应期缩短,特殊传导系统的传导速度加快。如同交感性P波,交感神经兴奋时P波可形成高电压的交感性 P 波。而正常的QRS 波在交感神经兴奋时,QRS 波也能发生除极时限变窄,振幅变高。

版权 临床心电学杂志

利益冲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