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华教授:毁掉孩子的,并非电子产品,而是家长常挂嘴上的3个字

 陈春土 2019-12-18

清华教授:毁掉孩子的,并非电子产品,而是爸妈常挂嘴上的3个字

社会上层出不穷的电子产品琳琅满目,不仅让成年人的我们心神向往,就连小朋友也都趋之若鹜。不可否认在如今的生活中,电子产品确实能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但是对于那些没有自控力的小朋友来说,电子产品就像毒品一样吸食着他们的神经,使他们无法自拔。不少家长也都互相抱怨:都是电子产品毁了孩子的学习。果真是这样吗?听听清华教授怎么说:家长口中的这三个字才是毁掉孩子的利器,并非电子产品!

我有个表弟今年上初中二年级,从小就是亲戚们口中聪明的孩子。小学前三年,年年都是班级前三名,每年都能得到爷爷的大红包。直到四年级的过年考试,表弟考砸了。从之前的班级前三名,一下子降到班里二十几名。虽然说一时的发挥失常可以理解,但是这下降的速度让谁都觉得难以相信。

追其原因,原来是叔叔给表弟买了一部手机。试问一个四年级的学生如何能够抵挡的住手机的诱惑?叔叔说最开始表弟向叔叔诉苦:爸爸妈妈白天都上班不在家,有些题我自己不会解答,如果有手机的话可以帮助我做作业。要是等到你和妈妈回到家再帮我检查作业的话,那时候我可能已经睡觉了。后来表弟又说班里绝大多数的同学都有手机,自己没有觉得有点 '不合群'。

叔叔被表弟这番'动容'的说辞感动了,加上表弟自己一个人在家确实有点不放心,于是就给表弟买了一块手机。叔叔没想到这个行为直接影响到了表弟的学习成绩。表弟借着用手机查资料的由头,开始了与叔叔斗智斗勇的生活。有时候明明是在玩游戏,叔叔一进门检查,表弟马上紧张的进入'备战状态'——把手机切换页面。

叔叔也知道自己的当时心软的举动是害了表弟,曾经也劝说过表弟把手机没收,为此叔叔和婶婶两人也都早点回家陪伴表弟,但是已经尝到手机这颗糖果甜味的表弟怎能把这美味交出!于是又跟叔叔软磨硬泡,叔叔又“不忍心”了。

其实,毁掉孩子的利器正是父母的不忍心!换句话说父母变相的溺爱孩子实际是害了孩子。在追究到底是谁的责任之前,我们首先分析一下,孩子为什么会沉迷于手机?

1. 孩子是否缺少陪伴?

首先这个答案是肯定的,通常沉迷于网络世界的孩子生活中绝对是缺爱的。就像上面提到的表弟,放学回到家看到空落落的房子,有谁能禁得住这样的孤独。

我绝对相信父母的出发点都是好的,想给家里增加更多的经济收入,过上富裕的生活。但是作为家长,我们的最终目标不就是想让孩子生活的幸福吗?

2. 父母在孩子面前是否树立榜样?

如果父母下班回到家后都互相抱着手机,那么孩子必定会见样学样。孩子有着天生的模仿力,不要以为他们小不懂。其实不然,什么都懂的他们只是不会表达。连父母都做不到以身作则,请问平时教育孩子的话会有说服力吗?

我们既然已经知道问题的所在,那就针对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父母应该从自身做起,下班回到家后自觉地把手机放到一边。多陪陪孩子,哪怕是孩子在一边写作业,你在一边看书呢,这也是一种陪伴。

第二,既然孩子迷恋电子产品许久,那就不要来硬的强行收回了。父母可以试着给孩子制定学习计划来获得玩手机的时间。这种奖励形式的方法孩子们还是很愿意接受的。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学会软硬兼施。不能一味的'不忍心',更不能动不动就'河东狮吼'。我们要学会讲究策略,有智慧的教育孩子。你们觉得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