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要学会把自己“变成宝”

 361doc938 2019-12-18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要学会把自己“变成宝”

【1】“有房有车”,乐观的态度,决定了生活状态

黄大爷在这个小区已经住了快十年了。

黄大爷大概在2004年的时候来的这个城市,在一个小区的地下室租了个地儿。经过这么些年,黄大爷已经跟小区的老人们“混”的都很熟,没事下下棋、聊聊天。照着黄大爷的说法,咱也是“有房有车”的人:一间地下室,一辆三轮车。家里啥也不缺,二手电视机,二手冰箱……家伙式全着呢。

黄大爷原先是个工人,工资不高,早早就退休。老伙伴儿们通过聊天得知,他有俩女儿,都在外地参加工作了。黄大爷是个特别乐观的人,平时最多的事儿就是骑着三轮车,在附近几个小区转悠,捡一些快递盒、瓶子之类的卖点钱。

他这个人挺好相处,多年下来,好多家里有一些可以卖钱的废品都给他留着,时间长了,老伙伴们都开玩笑:“你这可好,一把年纪了,把这几个小区都垄断了”。老黄不以为然,“那怎么了?你们眼里这些都是废品,在我眼里都是宝贝,咱还能帮着处理垃圾,你想做还做不来呢。”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要学会把自己“变成宝”

黄大爷早想开了。

原来黄大爷的老伴儿过世的早,俩女儿都是他一手拉扯大的。后来供孩子上学,孩子毕业之后也都有了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家庭。老黄觉得自己的任务完成了,今后的日子就自己随着性子来。

俩女儿都不错,本想着轮流接着老人过去住,黄大爷不习惯,其实也是不想给孩子添什么麻烦。再说了,孩子长大成人了,什么事儿都得学会自己处理。每年俩孩子过来看望他两、三次,一到春节,他就轮流着去两个女儿家过年,每年去一家,雷打不动。

【2】老人的感悟:管好自己,就是最大的幸福

老人们有时候呆一块儿,没事都唠唠家常。

小区当时买房的多数是年轻人,那个时候房价便宜。小区里好多老人都是随着儿女们过来的。有一回,黄大爷跟一个老伙计下棋。老伙计调侃道:“老黄,你这日子过的挺潇洒啊”。

“嗨,就那么回事儿呗。我这辈子算是这样了,咱没那挣钱的命,够吃够喝就行了。像咱们这把岁数,基本上算是‘废’了。就像我每天收纸箱子一样,好多人都当成废品。你不好好利用,它就是个废品。别人不在乎,咱不能不在乎。自己过好就行了。我那俩姑娘可争气了,咱自己好好的,不是也省的她们操心么?”

“再说了,我看你每天一大早就出去买菜,回家还得赶着做饭,再把孙子送到幼儿园,这一天才歇歇。一会儿咱下完棋,你还得回去接孙子吧?多累?照我说,孩子们自己能操持的,让他们自己弄去就得了。咱们还不都这么过来的?”

老伙计有些不“理解”。更确切的说,就算能理解,然而身在其中,放不下儿女、放不下孙子。这是普遍老年人的一种心理:这一辈子,多数都为孩子们活着,年轻的时候照顾孩子的生活,把孩子带大成人;等到年纪大了,又开始照顾孩子的孩子,……多半辈子就这么循环着过去了。

老伙计问了老黄一个问题:“你就没想过,再过两年干不动了怎么办?跟着女儿去?”

老黄哈哈一乐:

“无所谓啊。我不像你,我是没什么文化,打小就参加工作了,没读过几天书。要是真到那天再说呗,我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反正我是这么觉得的,只要咱别把自己看成‘废物’,就不用天天惦记着让别人照顾,管好自己就行了。

万一哪天遇到事儿了,现在想也没用,你想啊,你家孩子对你不错,能照顾你。万一对你不好,你现在想有什么用?趁这功夫,咱们还不如多下下棋、聊聊天。

我那俩女儿,是我不让她们来看我的。火车票又贵,那点钱还不如吃点好的。我瞎琢磨啊,真有事儿,这俩姑娘肯定管我。退一万步讲,就算不管也无所谓。现在都过的不是挺好的?

你可别小看每天收这几个破纸箱、酒瓶子,就这一个月下来,我自己吃饭就差不多了。我还有点工资,足够了。姑娘每个月还要给我钱,我都存着呢。咱也是有钱人,哈哈。

我俩姑爷都说我,活的比谁都明白……”

【3】自己把日子过好,挺好

我认为黄大爷绝对不是用有没有“文化”来衡量的,我认为,他是想明白了。

黄大爷有没有负担?客观条件上,肯定有。地下室虽然便宜,也需要花钱租;靠收废品和那点儿退休金,有多少真不好说。但是,他通过对自己生活的安排,实现了晚年生活的“自由”。他最大的财富,不是别人,恰恰是他自己——自己想明白了,才会让自己的晚年生活特别知足。虽然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废”了,但是通过他对自己生活的态度上可以明显看出,他把自己活成了“宝”。

这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个真实事情。每天早中晚三个时间点,都能在几个小区看得到一个骑着三轮车的背影,从来没有间断过。

老黄是个极其乐观的人,他非常明白自己这一辈子是怎么过来的,也非常清楚老了的日子应该怎么过: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自己过“潇洒”点儿,自己高兴,孩子们负担也少很多。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要学会把自己“变成宝”

我想,真正能够想明白的老年人,有,但不是多数。

黄大爷跟老伙计之间的对比还是还挺明显。老伙计在儿女身边,估计也是有吃有喝,但是负担相对更重,每天的时间至少有一部分全都给了孩子、孙子。对于老黄来讲,其实是对生活自由的一种向往和态度,恰恰他自己做到了。

跟很多老年人朋友聊天的时候都不由自主的无奈:老了,不中用了。其实,这完全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态度。

【4】结语

我认为黄大爷的生活方式,至少能够现在的老年朋友们几个提示:

1.生活“精彩”不“精彩”,自己说了算。

黄大爷把“包袱”全甩出去了。从他的生活境遇上来讲,比起很多家庭都不如,钱不多,老伴儿还没了,俩女儿都不在身边。但是他真正能够把自己的生活方式放在考虑的第一位,所以,挺“潇洒”。至于“废”了的调侃,正反映了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2.学会了“变废为宝”。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但是很多家庭,当老人还能身体力行、帮着干点活的时候还算是“宝”,真到需要别人照护的时候,很多子女却把老人当成了负担。看着挺孝顺、出钱雇人伺候、出钱送到养老院,但是无法满足老人心理上的需求。

而黄大爷的做法,“拾荒”只是他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补贴家用的经济来源,说实话能挣几个钱?但是把生活中的“废品”变成宝贝,也恰恰是他对待自己的生活态度。所以,不把“废品”当废品,挖掘出它们的价值,也反映在了他对待自己生活之中。

3.自己想明白很重要。

很多时候的选择权在于老年人自己。他的老伙计选择的是跟儿女一起,相互照顾。当然,形式无所谓,只要老年人觉得自己舒心就行。

黄大爷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与儿女保持距离,各自照顾各自的生活,谁也不给谁找麻烦。距离有了,反而会让人重视起亲情。跟孩子们一年见不了几面,彼此之间有个念想,也挺好。所以,老黄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是他比起很多人,想的更透彻,更明白。


99%以上的家庭都会面临继承问题!请关注“一纸家书”头条号,持续为您讲述身边的遗嘱、继承故事,为您系统讲解遗嘱、继承专业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