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县令对尼姑一见钟情念首肉麻情词,对方回首更绝的,令他知难而退

 美诗美文的世界 2020-07-09

看过《笑傲江湖》的朋友,应该对恒山派的女弟子仪琳小师妹印象很深。她品性善良,气质幽然,面对大盗田伯光的纠缠也一点儿都怯懦,最后还助田伯光改邪归正。有句话叫“艺术来源于生活”,金庸小说里的这段经典情节,其实在南宋时曾真的发生过。

南宋高宗年间,临江的尼姑庵中有一位名叫陈妙常的尼姑。她本是位大家闺秀,因身体弱,父母便将她送到庵中修行。陈妙常长大后,不但出落得十分水灵,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一日夜间她在庵内抚琴,正好一名才子路过。此人名叫张于湖,中进士后正奔赴异地任知县,在此庵借宿一晚。张于湖对月下弹琴的貌美女子一见钟情,忍不住念了首肉麻的情词,全文如下:

误入蓬莱仙洞里,松荫禅房睹婵娟,花样年华最堪怜。瑶琴横几上,妙手拂心弦。

云锁洞房归去晚,月华冷气侵高堂,觉来犹自惜余香。有心归洛浦,无计到巫山。

说实话这首词写得确实挺有味道,张于湖摆明了是为了“撩”一下眼前这位尼姑,想试试她对自己是否动心。词的上片极具溢美之词,婵娟、妙手,无不诉说着词人的一片痴心。而堪怜、拂心弦更是缠绵悱恻,很是高明。词的下片则更加直接了,月色清冷,他便劝女子与自己一起归去。最后的落笔其实是一个绝妙的试探,特别是这“巫山”二字用得是很有深意的。

听到对方这样的无礼情词,陈妙常自然明白眼前这就是一位登徒子,于是心生一计,当场回了他一首更绝的词,令对方知难而退。词如下:

清净堂前不卷帘,景幽然。湖花野草漫连天,莫胡言。

独坐黄昏谁是伴,一炉烟。闲来月下理琴弦,小神仙。

之所以说陈妙常这首词写得更绝,是因为她的拒绝既义正言辞,又滴水不漏。词的上片也是写景,开篇她就强调了“清净”二字,自己之所以会在夜色中不卷帘的弹琴是因此景致幽然,并非有意在此处等待什么偶遇。后一句写花草之美,希望对方不要说出些狂妄之语来打破这美好的一切。

对方在词中说月色冷,她一个人孤零零的,陈妙常词的下片对此一一作答。首先自己并不孤独,因为有佛前的一炉清烟相伴;其次她也并不觉得月色清冷,反而觉得在月下抚琴是如神仙般快乐的事情。短短几句,陈妙常借景言志,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和乐趣所在,妥妥的高冷女神范儿。

张于湖听到这样的词,自然是羞愧难当,想自己堂堂县令却不如眼前的尼姑识大体,就连词作水平也比不上对方。第二天一大早,张于湖便早早地离开了。不过这件事并没就此结束,张于湖将此事告诉了自己的好友潘必正,潘必正对陈妙常十分欣赏,便前来寻她。最后两人终于冲破了重重阻碍,有情人终成眷属。关于陈妙常的这段传奇后也被戏剧学家们搬上了舞台,编成了传统名剧《玉簪记》,而张于湖和陈妙常写的这两首词也成了文坛名篇,流传至今。这两首词大家觉得哪一首写得更妙?欢迎讨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