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是清代一位不可多得的才子,纳兰词缘情而旖旎,纳兰自己也率真执着,多情却不滥情。读者喜欢他的婉约词,也悲叹他短暂的人生。大家都说他是“慧极易伤,情深不寿”,但是多情之人总比无情之辈更加令人喜爱。下面这首词更是流露出纳兰的性格特点,师生分别,他推心置腹,痛不欲生。 摸鱼儿·送座主德清蔡先生 清代:纳兰性德 问人生、头白京国,算来何事消得。不如罨画清溪上,蓑笠扁舟一只。人不识,且笑煮、鲈鱼趁著莼丝碧。无端酸鼻,向岐路消魂,征轮驿骑,断雁西风急。 英雄辈,事业东西南北,临风因甚泣。酬知有愿频挥手,零雨凄其此日。休太息,须信道、诸公衮衮皆虚掷。年来踪迹,有多少雄心,几番恶梦,泪点霜华织。 康熙十一年,徐乾学、蔡启僔主持顺天府乡试,18岁的纳兰性德是此榜的举人。随即有人弹劾这次科举的副榜不取汉军,致使徐乾学、蔡启傅于康熙十二年降职还乡。性德为之不平,作组诗及《即日又赋》送徐乾学,又作此词送别蔡启僔。 纳兰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更是非常尊敬师长,他拜徐乾学为师,22岁那年就中了进士,还曾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如今看见老师如此落魄,便用推心置腹的知心话语慰抚老师。 上片大意是:一辈间和精力都耗费在朝廷里,还不如隐居到风景如画的水乡,著蓑笠、驾扁舟,过一种自在的生活。就像晋朝的隐士张季鹰一样,趁着莼菰成熟的季节,品尝美味的鲈鱼。送别的时刻,分手的路口,我鼻梁发酸、黯然伤神。您就要踏上征程,此刻西风凛冽,孤雁南飞。 文中提到的张翰,字季鹰,西晋文学家,汉代留侯张良的后裔。张季鹰有清才、善属文,性格放纵不拘,时人比之为阮籍,曾被辟为大司马东曹掾。后来见祸乱方兴,以莼鲈之思为由,辞官而归。纳兰引此典故,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对老师的同情和支持,与其在朝堂勾心斗角,不如于清溪做个的渔父。(莼丝就是莼菜,一种可食用的水草。罨,读作yǎn,捕鸟的网。) 下片的大意是:英雄志在四方,却为何在风中流泪?凄风苦雨中,挥手与君道别。莫要叹息贬谪的遭遇,那些占据高位的人,有几个赶得上您的才华?人生旅途雄心和挫败并存,令人不禁泪水飘零。 事出无端,分别之际,车马萧萧,“断雁西风急”。纳兰心想,恩师此番一去,就与自己再难见面,因此“频挥手”,又“泪点霜华织”。更有一句“诸公衮衮皆虚掷”,多么豪迈又有气势。 词人不仅心中悲凉,而且毫不掩饰地表现了出来,鼻酸泣下,哽咽难语,只能频频挥手。不过他还是强忍悲痛,安慰老师,不要顾及这些身外浮名。那些蝇营狗苟之辈,即使暂居要职,大家也耳聪目明,不会被假象迷惑。 纳兰刚刚中举,正是志得意满、宏图大展之时,可是无奈的分离让他擦亮了眼睛,看清了现实,对人生也有了更多的认识,慰藉尊师的同时,也抒发了愤世嫉俗的情怀。纳兰是一位性情中人,里揉不得沙子,加上婚姻的悲剧,最后38岁就早早离世。 这首词与纳兰后期很多悼念词比起来,显得更加豪放,读起来也觉得铿锵有力,气势恢宏。人生有许多无奈的分别,最痛心的就是亲自目睹、又无能为力,只好编织一些安慰的话语,当背影消失,再一个人泪湿衣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