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韦庄很清新的一首诗,只有简短的四句话,却令人心醉

 江山携手 2019-12-18

清明时节雨纷纷,愁鸦悲啼断人魂。远山掩映在云雾里,近树笼罩在前,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行人陆陆续续忙而不乱,烟雨蒙蒙风景美,满怀愁思随风飞。不过同样的季节和环境下,个人心情不同,感觉也不一样。唐代大诗人韦庄晚年时就很淡泊,清明时节却有一段好心情。

城外醉吟

唐代 韦庄

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

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

唐昭宗乾宁三年,韦庄在陕西延安的鄜州过寒食节,此间他曾到城外踏青游赏,将见到的春日美景,和当地的民俗写成了七绝。全诗语言清新典雅,格调婉曲优美,清爽怡人,令人回味,诗人将其对生活的热爱,全都融注在细腻的笔端。

韦庄六十岁时,依然身体健康,经常去户外踏青,有一次寒食节期间,他兴致勃勃地到郊区赏游。北国的早春给了他很深刻的印象,枯黄了一冬的大地,渐次披上绿装,诗人抓住这一特点落墨,他生动地写道,“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满街杨柳四个字,形象化地描述了的到来。

本来河堤上、阡陌旁,杨柳迎凤,同样新色诱人,诗人不说河堤,也不说“阡陌”这样开阔的空间,偏偏说满街。尽管原野的来得更早,但对久居城中的人来说,是否满街杨柳才是到来的象征?

但“满街”比河堤或阡陌要狭窄很多,诗人用满街一词显然并非随意。正是街的有限空间,才更能衬出春光的无限。满街杨柳,将无限春光集于一街之中,春光才可能“满”了,向四野漾开。而诗人正是追逐着春光,从城里来到郊外。满街杨柳看似视野狭小,却能传写出春光融融、春意盎然的气象。

“绿丝烟”写杨柳之色。早春的杨柳,枝条低垂,轻盈柔嫩,象缕缕细丝。细丝之上,幼芽初绽,绿得那么淡,那么透明,像一阵淡淡的烟。一团团淡绿的烟在浮动,在弥漫,街巷、河堤、原野、天空,到处都漂浮着这种朦朦胧胧、若有若无的淡绿氛围,而这正是特有的色彩和景致。诗人说它“画出二月清明天”,正写出了早春景色空灵、轻淡的朦胧美。

尾联通过写人来渲染的气氛。“好是隔帘花树动”,这是第一眼望去的印象。花树动,难道是春风吹动的吗?读者不禁会饶有兴趣地发问。而“好是”两个字,又使读者意会到,花树动是诗人醉眼迷潆、隔着帘子所见,并非真的花树动。到底动的是什么呢?诗人和读者都好像急于要知道。

诗人再定神细看,原来是“女郎撩乱送秋千”,读者也恍然大悟,晃动的不是花树,而是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少女在荡秋千。词人以花树动来写少女荡秋千的印象,颇有醉眼看花的意趣,亦花亦人,花人不辨,而的生意与少女特有的青春气息,更是互为表里,浑为一体。

“撩乱”两个字非常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秋千上下之快;而送秋千的“送”,又带出悠然之味,令人想象出少女飘然上下的神态,足见出诗人炼字的功力。

韦庄的这首诗写出了的神韵,前联写景,“绿丝烟”缓缓地弥漫,在静中领略的淡远、清疏;后联写人,花树撩乱,在动中体会的勃勃生机。当春雨不声不响地滋润着大地,时光开始把淡绿拓印成青色,六十岁的诗人终于抛弃很多幻想,开始享受安静和悠闲的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