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佳:浅析“毒燕窝”事件 ——基于薛宝钗的人物形象丨【小说新话】

 昵称37581541 2019-12-18

浅析“毒燕窝”事件

——基于薛宝钗的人物形象

文/毛佳

薛宝钗的人物形象的争议

在《红楼梦》所塑造的众多精彩的人物群像中,薛宝钗的形象在读者的眼中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不能否认她是书中最耀眼夺目、无法忽视的角色之一。但是作为和贾宝玉、林黛玉三足鼎立的重要人物之一,薛宝钗的形象显然是更为复杂的。作者虽不吝惜笔墨对她进行了大量的描写,但是对她所抱有的态度和情感同样也是复杂的。她美丽健康、温婉贤淑、善于处理日常事务、具有极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家闺秀的典型,但同时,她冷漠如霜、工于心计、善于伪装自己并且奉承讨好对自己有利的人。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得在红学界中“拥钗派”和“贬钗派”的人数几乎同样庞大。喜爱宝钗的人几乎调动了自己积累的古今中外所有具有褒义的评价词句来堆砌在宝钗的身上【1】,而厌恶宝钗的人则会奋力追寻书中所有细小的情节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甚至不惜“阴谋论”。大家各持己见,互相之间只要一见面就会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快达到了动手“掐”起来的地步。

虽然大家常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应是文学研究与批评中的常态,但是对于《红楼梦》中薛宝钗这个人物形象的喜好与厌恶就犹如一道巨大的鸿沟一般无法跨越,由此衍生出的争论与矛盾也无法轻易调和。

在“拥钗派”的眼中,薛宝钗虽然做过一些无法辩白的事情,但这些都可以算作是无伤大雅的小问题,就如同林黛玉也有很多小毛病,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一般。在“钗学”的开创者郑无极的笔下,薛宝钗成为了一个深具愤世嫉俗思想和淡泊出世精神的女子。郑无极认为,薛宝钗非但不是传统红学所说的“圆滑世故”、“醉心功名富贵”之人,正好相反,在曹雪芹的原著中,她还每每以自己的个性而得罪贾母、贾政这样的家长,常常以犀利的言语去批判以贾雨村为代表的权势人物。她非但不像拥林诬钗者所描绘得那样“冷酷无情”,恰恰相反,她还不断地以真情和热心去关爱着她身边以湘云、黛玉、岫烟、香菱、尤二姐为代表的弱势群体,体现出一种既勇于“讽刺时事”,又不忘“怜愍众生”的情怀。郑无极还认为,在书中惟有薛宝钗才是作者曹雪芹依照自己心目中的崇高理想而塑造出来的女性形象,反而在对待林黛玉时,虽有同情、怜悯的情感,但主要还是以批判、反思的态度为主。【2】

但在我看来,这样的观点太过于极端,有些内容不符合原著中的故事情节,也不符合书中所展现出的薛宝钗的人物形象特征。下面我们可以从《红楼梦》中争议颇大的“毒燕窝”事件为例,来具体分析薛宝钗这个人物形象。

  “毒燕窝”事件的始末

《红楼梦》“毒燕窝”事件的初步想法在几年前就有人提出,但随之便被反对者批判为针对于宝钗的“阴谋论”,但我认为这一观点的提出并非信口开河、无迹可寻,我们可以联系上下章节进行深入分析:

事件的起始首先是在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中,由于“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嗽疾,今秋又遇贾母高兴,多游玩了两次,未免过劳了神,近日又复嗽起来,觉得比往常又重,所以总不出门,只在自己房中将养”,所以宝钗来看望她,并给出了“再请一个高明的人来瞧一瞧”的建议。事情发展到这,其实并无怪异之处,太医总看不好黛玉的病情,宝钗给出这样的建议表面上看起来也较为诚恳,是关心黛玉、为黛玉着想的表现,但紧接着她的一番话就显得疑点重重。

宝钗道:“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

这段话的疑点在于宝钗其实是不懂医理的,就算她再博学,能够给出一些有助于缓解病情的建议,也不可能一眼就看出几个相对于权威的太医开出的药方有问题,更何况还能在推翻太医的基础上再给出自己的药方。这是不符合常理的,难道宝钗就那么自信自己的药方比太医开出的有效吗?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宝钗的这段话就会发现,这其实更像是一个“陷阱”,一个设计巧妙、针对黛玉的“套”。而面对这个“套”,黛玉心思纯净,并且由于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渴望关爱的原因,于是便轻易地相信了宝钗,甚至还为自己之前怀疑她“心里藏奸”而感到羞愧。至此,宝钗计划的第一步便已经完成。

之后,黛玉继续向宝钗诉说身世际遇之苦,以及寄人篱下麻烦他人之不便。每年犯病“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如今再兴出燕窝粥的事情,未免会更添闲言(这里关于黛玉遗产之事,我赞同林府财产被贾家侵占的观点,而黛玉一直没有怀疑此事,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她心思之单纯)。面对黛玉的诉苦,宝钗安慰道:“你才说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我明日家去和妈妈说了,只怕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这个时候,第二个疑点便出现了,宝钗为什么要积极地向黛玉许下燕窝呢?就算燕窝对于贾、薛这样的人家来说不算是特别稀罕珍贵之物,但是黛玉旧病缠身,需要的燕窝不在少数,长期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再说薛家与黛玉并无多么密切的关系,宝钗为何不把此事告诉贾母或者宝玉,让与黛玉关系更亲近的贾府来负责此事呢?这样做不是更为妥当吗?

接下来在宝玉的情节之后,也就是当天夜里,“就有蘅芜苑的一个婆子,也打着伞提着灯,送了一大包上等燕窝来,还有一包子洁粉梅片雪花洋糖。说:“这比买的强。姑娘说了:姑娘先吃着,完了再送来。”这段情节的疑点更为明显,首先是宝钗派来的这个婆子是在夜里冒雨前来送东西的,为何不能等到第二天早晨来送,反而要如此匆匆忙忙地趁着夜色和大雨呢?而且之前宝钗清楚明确地对黛玉说,要“明日家去和妈妈说了”再送来,那么为何当天夜里就让婆子把东西送过来了呢?其次也是争议最大的一个地方,这个婆子送来的并不是宝钗之前所说的冰糖,而是“一包子洁粉梅片雪花洋糖”。我们都知道,就算在味道等方面冰糖和洋糖有相似之处,但这二者毕竟不是同一样事物,还是会有所不同,更何况当它们使用到药品中时,原本细微的差别也会放大百倍,从而造成功效的不同。

那么在黛玉服用了燕窝粥之后又产生了什么后果呢?在第四十九回中,宝玉看出黛玉较旧年越发瘦了,黛玉也说:“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像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我们都知道黛玉生来是为还泪的,而当她眼泪越发少的时候就代表着她距离死亡更近一步。这样看来,宝钗送来的燕窝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使黛玉的病情加深了。

对燕窝产生怀疑的,在文中还有宝玉和紫鹃。第五十二回中,宝玉就已经向黛玉直接提及到燕窝的问题。原文如下:

贾宝玉一面下了阶矶,低头正欲迈步,复又忙回身问道:“如今的夜越发长了,你一夜咳嗽几遍?醒几次?”黛玉道:“昨儿夜里好了,只嗽了两遍,却只睡了四更一个更次,就再不能睡了。”宝玉又笑道:“正是有句要紧的话,这会子才想起来。”一面说,一面便挨过身来,悄悄道:“我想宝姐姐送你的燕窝——”

此话并没有说完,因为赵姨娘的到来而被迫中止,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这句未完之话的表达方式与语气来猜测贾宝玉原本想要表达的意思。顺着他的语气,他想要说的肯定是觉得宝钗送的燕窝有所不妥,想要劝诫黛玉停止服用。这次交谈因为赵姨娘的缘故没有进行下去,于是在第五十七回中,当紫鹃也对燕窝产生怀疑的时候,宝玉是这样对她解释的:“也没什么要紧。不过我想着宝姐姐也是客中,既吃燕窝,又不可间断,若只管和他要,太也托实。虽不便和太太要,我已经在老太太跟前略露了个风声,只怕老太太和凤姐姐说了。我告诉他的,竟没告诉完了他。如今我听见一日给你们一两燕窝,这也就完了。”宝玉跟紫鹃解释的时候是比较委婉的,只是说觉得不好麻烦客人,但是其实他怀疑的事情远比这个更复杂,只是为了维护宝钗的闺誉才没有直接说出来。不过不管他对其他人怎么解释,都无法掩盖他更换燕窝的事实。

梳理整个“毒燕窝”事件的始与末,我们可以发现这件事从第四十五回一直延续到第五十七回,其跨度之大、线索之杂、伏笔之多,在整本书中都属罕见。作者是不可能用如此大的篇幅去叙述一个毫无波澜、毫无意义的故事,那么比较可能的解释就如我上述所言。而且纵观全书,作者极其喜欢将两个故事套起来写,并且两个故事互为对照。如果从这个角度进行分析,那么第五十一回中晴雯生病,宝玉将胡庸医所开药方更换掉一事极有可能与宝玉换掉燕窝一事有关联,因为“晴为黛影”,晴雯生病一事对应的即为黛玉生病之事。

因此,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宝钗给黛玉送燕窝其实是不怀好心,她并不希望黛玉能够痊愈,反而希望黛玉的病情能够加重,这样横亘在她和宝玉之间的阻碍便会消失,就不再会对她成为“宝二奶奶”的目标造成任何的影响。

其他事件补充

薛宝钗做出“毒燕窝”一事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她从骨子里就是一个冷漠至极的人。宝钗是个极善于伪装自己的人,在人前,她表现出一副宽厚待人、“古道热肠”的样子,其目的就是得到贾府上上下下的认可、支持与喜爱,但实际上,在她“古道热肠”面具下隐藏的是冷漠无情的内心【3】。作者给她“冷香丸”的设定,目的就是暗示宝钗性格中“冷”或“无情”的特征【4】。在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 宝钗掣得的酒令牙签上画着牡丹,上有诗道:“任是无情也动人”。这里的“无情”才是宝钗“动人”面具下真正的人格,是她要极力掩盖的真实自我【3】(2)。在金钏投井自杀一事中,当金钏自杀的消息传来,众姐妹丫鬟无一不感到震惊和难过,就连王夫人也陷入了内心的自责之中,但是宝钗却能保持高度的冷静,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惋惜,甚至为了安慰王夫人,还说金钏是“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若真是寻死,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不为可惜”。在第六十七回面对尤三姐自杀和柳湘莲失踪出家的事件中,宝钗表现出的态度也是如此,她对柳湘莲和尤三姐的生死祸福毫不在意,还说这是他们前生命定。【5】书中的这些描写都是对于薛宝钗冷漠无情的最直观的展现。

除了冷漠以外,损人利己也是薛宝钗的一大特点。例如在第二十七回中,宝钗在滴翠亭不小心听到了小红的私情后,选择了用嫁祸黛玉的方式来保全自己。有人认为这是宝钗情急之下所作的反应,是可以被原谅的,但我认为,这恰恰反映出了宝钗自私、损人利己的特性。因为她情急之下所作出的行为正好能真实地反映出她内心深处的想法,她在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怎样保全自己,只要能把自己完整地“摘出去”,无论是通过牺牲黛玉名誉的方式还是其他的,她都不在意,因为这是刻在她骨子里的特性。我当然不反对“拥钗派”关于宝钗美貌、才学、能力方面的赞扬,但是同时,我认为宝钗的性格具有很大的问题,远远不是他们所说的那么和善。

结语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极其鲜明的一个人物,关于薛宝钗的争论在红学界也从未停止过。本文中对于“毒燕窝”事件的分析仅仅是从一个我个人较为感兴趣的角度进行的,所进行的阐释也仅代表我个人的想法,不能完整、全面地将薛宝钗的形象特征展现出来。但是无论如何,薛宝钗的性格中虚伪、冷漠、自私的特点在文本中皆体现地清清楚楚、有迹可循。

向上滑动 查看参考文献

【1】黄志鸿,管乔中.《红楼梦》人物形象研究——薛宝钗篇[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38(04).

【2】郑无极.论宝钗[M]

【3】屈俊.论“人格面具”下的薛宝钗[J].语文教学通讯·D刊 (学术刊) 2017,(07).

【4】朱淡文.薛宝钗形象探源[J].红楼梦学刊,1997(3).

【5】张颖帅.论薛宝钗人格的复杂性[J].长治学院学报,2006(6).

-全文完-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