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词在元代的发展状况如何?这一时期的词有何独特之处?

 123xyz123 2019-12-18

元代的词去宋未远,流风尚存,故作家作品还是不少。较之宋代虽没有什么新的突破,但成绩仍然可观。元代早期的词人多为宋金遗老,如李治、杨果、元好问、耶律楚材、许衡、刘秉忠、张弘范、仇远等,其中以元好问、仇远较为有名。元好问的词取法苏、辛,吊古伤今,写景咏物,多意气昂扬、格调豪放之作,如《雁丘辞》以大雁的被杀、伴侣的殉情、埋葬等,从侧面反映了社会的丧乱,抒发了作者悲苦不平的感情和对祖国忠贞不渝的爱。词的上片以拟人化手法把大雁的痴情写得真挚感人,下片化用典故,抒发伤今之情,贴切深刻。他的《迈陂塘·问莲根》描写了一对相爱的青年男女被迫投水而死的悲剧,表达了对死者的同情,抨击了封建礼教,布局巧妙,手法多变,语言清隽,化典自如,格调凄惋。

词在元代的发展状况如何?这一时期的词有何独特之处?

《清平乐·离肠宛转》是作者代拟闺怨之作,其清丽处与李清照相近,别具风格。仇远(1247一1326),字仁近、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晚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近村、又号山村。他善绘画,工诗词,宋末即负诗名。原有《金渊集》六卷、《山村遗集》一卷,已散佚。清人辑有诗集《金渊集》。另有词集《无弦琴谱》。其词多写景咏物,间有寓意,词语工丽,注重格律,风格与周邦彦、姜夔相近,在元代颇有声誉,如《八犯玉交枝·沧运云连》通过在招宝山观月所见以灵秀之笔虚写景物,全篇没写月出,而意在其中,“此词纵横之妙,直似东坡”(张宗棣《词林纪事》引)。其《齐天乐·赋蝉》也影射了元僧杨琏真伽挖掘宋代陵寝的暴行,词意迷离,语含凄苦,传诵一时。

词在元代的发展状况如何?这一时期的词有何独特之处?

他的《思佳客·日影扶花一万重》用对比手法描写兴亡之感,情调凄怆,令人哀感无端。由于易代频繁的动乱局面,感叹兴亡而表现故国之思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他的词作者如李治(1192一1279)的《迈陂塘.雁双双》是和元好问的《雁丘辞》的,此词把双雁的生死异途放到空间和时间的广阔领域和兴亡动荡的历史背影中加以比较,便显得特别感人。张弘范(1238一1280)的《临江仙·千古武陵溪上路》全篇都围绕着“忆旧”二字来写,情调凄迷,风格近似小晏,出自立勋名将之手,洵为少见。刘獯(1240一1319)的《菩萨蛮·故园青草依然绿》有故宫乔木之悲,“满心而发,……极慷慨低徊之致。”(况周颐《蕙风词话》)另外,刘秉忠(1216一1274)的《木兰花慢·望乾坤浩荡》则是歌颂元朝大一统的开国气象的,真有经纶天地、股肱八方的气势,通篇一气呵成,声情俱壮,是为名作。

词在元代的发展状况如何?这一时期的词有何独特之处?

元代中期的主要词人有刘因、虞集、张雨、张翥、卢挚、许有壬、张楚、萨都刺等,其中张翥、萨都刺是元代成就最高的词人。张翥的词注重细腻感情的抒写,善于通过意象来揭示思想感情,这两方面堪称南宋“嗣响”(《白雨斋词话》)。如《六州歌头·孤山寻梅》一词,上片写寻梅:乌帽骑驴,孤山踏雪,联翩浮想,情景无限。下片写赏梅:却重在烘托,从侧面着笔,写幺凤、蜂衙、冷月和瘦影,而不用直笔,自然清妙。末尾“流芳”三句,表现了珍惜名花,不要错过芳时的心情。通首脉络井然,铺叙有致,被明人卓人月以为有“飞鸿戏海,舞鹤游天”之势,评价很高。《多丽 ·晚山青》这首西湖词,兼有流连风景与咏怀古迹之意。所写景物,有如实景,非常贴切,可与周密《西湖十景》词相比。

词在元代的发展状况如何?这一时期的词有何独特之处?

他的《踏莎行·芳草平沙》是一首江上送别所欢的情词,芳悱缠绵,有一往情深之致。萨都刺的词小令婉丽,长调雄浑。一些怀古之作,尤富特色,如《满江红·金陵怀古》《百字令·登石头城》等,抒发荣华富贵犹如过眼烟云,惟有碧水青山永世长存的情怀,风格豪迈,感慨深沉,为世传诵。《木.兰花慢.彭城怀古》能熔铸前人的诗意,又点染新词,如水入盐,意境和谐,情景交融,在艺术上也达到了较高的境界。这一时期其他一些词人,或感叹兴亡,吊古伤今;或表现知识分子出处得失的人生道路;或题画寄赠,表现闲适的生活等,也有一些较好的作品。如张楚(1294年前后在世)的《水龙吟·酹辛稼轩墓在分水岭下》,吊其墓,想其人,内容浑厚,感情充沛,气势豪迈,颇得稼轩笔意。

词在元代的发展状况如何?这一时期的词有何独特之处?

许有壬(1287一1364)的《鹊桥仙·赠可行弟》这首即景之作,能因小见大,是小令中精品。它表现了作者胸怀恬淡,不羡长安名利的清高品质。卢挚(约1279年前后在世)的《六州歌头·题万里江山》这首词,采用由实入虚的写法,描绘了一幅壮丽辉煌的完整画面,不仅写得有条不紊,而且气势雄浑,一气呵成,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张雨(1277一1350)的《太常引·莫将西子比西湖》写陶朱公修制画舸之事,语涉诙谐,而以逆挽之笔出之,章法奇横;“哪个是烟 波钓徒”一结隽永,令人猜尽。虞集的《风入松.寄柯敬仲》这首寄赠之作,重在自况,写得文彩风流,自然雅致,“一时争相传刻”(陶宗仪《辍耕录》),亦为小令中精品。刘因的《人月圆·自从谢病修花史》表现作者的闲适生活,也写得自然风雅,意味盎然。

词在元代的发展状况如何?这一时期的词有何独特之处?

元末的词坛出现了大量的应酬词和不少的道士词,一些文人的美人词(王国器)、香奁词(沈禧)等低级庸俗之作也相继出现,整个趋势每况愈下。但倪瓒、顾阿瑛、舒頓、邵亨贞、李齐贤、张可久等人的一些作品也有一定的成就。如倪瓒(1301——1374)的《人月圆·惊回一枕当年梦》、《人 月圆·伤心奠问前朝事》等都是吟咏景物,抒发闲适心倩的感叹兴亡的佳作。顾阿瑛(1310——1369)一些描写山水田园之作,在艺术上尤见功力,如《青玉案·春寒惻恻春阴薄》,写眼前景物,涉笔成趣,犹在宋人范围之中;《蝶恋花·春江暖涨桃花女》等,也语言浅畅,清隽有致。

词在元代的发展状况如何?这一时期的词有何独特之处?

舒颇(1304一1377)的《小重山·端午》以应时景物着笔,曲折地表达了对屈原的深深同情和敬仰。邵亨贞(1309一1491)的《祝英台近·和云西老人秋怀韵》这首和人秋怀之作,写秋夜、秋声、秋思,笔姿灵活,而无意窘气竭之病。李齐贤(1289一1367)的《人月圆·马嵬效吴彦高》破前人诗句融和而成,略加点染,便摇曳多姿;《巫山一 段云·潇湘八景咏远浦归帆》于“寒潮”、“落日”中写帆景、帆势,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在词境中别开生面。

我是“精品112”,执笔走天涯,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解中国的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