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我一起读「道德经」之坎坷仕途,尧舜禹对老子的启发

 tjboyue 2019-12-18

一,周都藏书史官

就这样,老聃独自一人来到了周朝的都城洛邑(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

由于常枞先生的师兄声名远播,老聃并没有费多大功夫就在周朝的太学找到了他。关于这位太学博士姓甚名谁历史上已无记载,所知道的是,他将老聃留在了太学,并亲自教授他天文,地理与人伦。

入太学后,老聃更加勤奋,除博士教授课程之外,有熟读《诗》,《书》,《易》,《礼》,《岳》;遍览各种史书,典籍与先哲的遗落。

三年后,太学博士见老聃的学问大有长进,便向周王推荐他到守藏室(相当于现在国家图书馆)为吏。周朝的守藏室乃天下典籍收藏之所,奇书异传,华美之文,汗牛允栋。老聃到这里任职,无异于蛟龙入海。他如饥似渴地阅读这里的所有藏书,最终达到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旨的境界。

又三年,老聃被提升为周朝守藏室史官(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就是从这时起,人们开始尊称他为老子。

虽然升任为守藏室史官,但老聃并未自满自溢,而是更加贪婪地阅读归自己管理的各种书籍。

在所有书籍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可能就是《书》(从汉代开始改称为《尚书》)。这部书是由上古历史文献和重大事迹汇编而成,保存了大量尧,舜,禹 时期和夏,商,西周早期的重要史料,包括最高统治者的一些训示,文告,无不渗透着仙人的智慧和高深的义理。

和我一起读「道德经」之坎坷仕途,尧舜禹对老子的启发

太上老君像

《尚书· 舜典》中记载了舜的故事。

据说尧在把部落首领的地位让给舜之前,对他进行了一次考验。命人将舜带到大麓一个古木森然的山林里,令他自谋出路。一天,突然电闪雷鸣,暴雨如注,然而舜却泰然自得,镇定自若,视而不见。

老聃由此想到,人之所以在险境中惊慌失措,不就是因为惧怕死亡吗?生有何价值?死又有何含义呢?如果忘却生死,任何危险都不能动摇人的心智;任何恶劣的环境都不能使人畏惧。生不过是人之所借寓,而死乃人心必然归宿。

他又想,当人不为外界事物所动时,心灵会保持天然的宁静。毫无杂念地静想与沉思,无疑是养生的最好方法。达到“忘我”的境界,反而使“我”受益匪浅,这也就是“无”所显示的威力吧!

《尚书·大禹谟》中有一篇文告记载了舜对禹的赞赏。

舜说:“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意思是说:如果你不自尊自大,天下就没有与你争高下;如果你不自夸,天下就没有人与你争功劳。老聃对这句话很欣赏,觉得它揭示的是很奥妙的道理,与一般道理相反,也难于被常人所理解。

但是,以此为行事准则的禹,却使天下出现大治。老聃由此悟出“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意为:只有那与世无争的人,世界上才没有人能与他相争。)反之,骄傲自满,自高自大的人,必定要遭受失败。

禹在做部落首领前后始终如一,坚持谦虚谨慎,朴实无华,孝顺慈爱的作风,这使老聃深为感动。他在若干年后写的《道德经》中所说的“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意为:我有三件宝贝,并坚守不渝,一件是慈爱,一件是节俭,一件是不敢在这世界上争强好胜,为人之先,才能成为万物的首领。)大概就是源于对禹的敬佩。

老聃不断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天地之间的事物有无相生,正反相倚,且处于循环转化之中,很难把握。因此,是难两全,顾此失彼的状况在所难免。人们懂的道理再多也不过是在某一点上有所体会,离真正的“大道”相去甚远。究竟该怎样解决这一矛盾,老聃久经思考而无所得。

看到《尚书·大禹谟》中舜传给禹的十六字心诀为:“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意为:人的私心极其危险,道心微妙而深奥难于被人们理解,只有精诚守一,坚守中正之道,才能理解大道,安然度过人生,合理治理社会。)老聃深受启发,不禁茅塞顿开。原来问题的答案就是中正之道,道心微妙而难明,但守中却可以趋利避害,转危为安。

他将这一心得总结成八个字表达出来“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意为:言多必失,必将适得其反,还是坚守中正,适可而止为好。)

周朝的藏书室里,几乎囊括了前代所有民间歌谣,以及历代君王为祖先歌功颂德的诗篇。

《诗经1大雅·皇矣》中记“帝谓文,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意为:上天告诉文王,我很赞扬你的明德,不大张旗鼓增强声威,不沉迷于女色;不大兴土木,不使用官刑的鞭革;好像是不识不知,顺着上天的自然规律而行。)

老聃对这种智慧很欣赏,表面看似一无所知,但实际上却在遵天命而行,不执着于对小事的计较,好像愚笨,却恰恰是在遵循大道理而行,大智若愚。这对老聃后来形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有很大的影响。

在周王室的藏书室任职多年之后,老聃成为精通周礼和各种典章制度的权威人士。

春秋末期,诸侯国逐渐强大,群雄纷争。齐恒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各诸侯国表面上听命于周王室,实际上却屈服于霸主的权威之下。

周王室不仅日益衰微,而且内部公卿之间也结党营私,争权夺利,并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老聃对此虽很反感,但身为藏书室史官,仍然格尽职守做好分内之事,将官场内发生的事一五一十记录在案------藏书史官的一项职责。

当时,以甘简公为首的甘氏一族在周王朝中权力极大。但甘简公与族人甘成公,甘景公貌合神离,对老聃以实记录他们之间的争论深感不满。甘简公找了一个罪名免去老聃官职,将他赶出了周王室。离开周朝之后,老聃并没有直接回故乡,而是到了素有“礼仪志邦”之称的鲁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