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民族音乐知多少:在中国科大听一场“讲解式”音乐会

 quantum555 2019-12-18

12月14日晚,我校在东区大礼堂举办中国音乐学院《中国民族音乐知多少》专场音乐会。本次音乐会由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家、指挥家曹文工担任指挥和专业导聆,多位中国音乐金钟奖金奖得主、中国音乐学院师生倾情表演。整场音乐会座无虚席,观众们沉浸在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之中。音乐会由我校教务处、党委宣传部联合主办。

中国音乐学院艺术实践处创立“中国民族音乐知多少”品牌实践项目,旨在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新一代的年轻人继承和发展民族艺术,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视频来源:合肥新闻频道全媒体

记者:朱江 吴节正 刘泉 张昱璇

主持人:卢静  制作:魏铮铮

本次音乐会通过“讲”“演”结合的方式,选取了14首富有代表性、影响广泛且特色鲜明的民族乐曲,通过独奏、独唱、合奏等形式加以演绎,为观众呈现一场原汁原味、独具特色的别样音乐盛宴。

《中国民族音乐知多少》专门设置了音乐会导聆人,作为音乐教育家、指挥家、中国音乐学院合奏课导师,导聆人曹文工以独特的视角,对音乐作品的特征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了解读,让观众能够从更深层次,触摸中国传统音乐的本质。

音乐会以一曲欢快愉悦的《柯尔克孜舞曲》作为开场曲目。柯尔克孜为我国新疆的少数民族,和邻国乌兹别克斯坦属同一民族,乐曲引用了两国柯尔克孜的音乐素材,表现了能歌善舞的柯尔克孜族人们的单纯真挚的个性。

随后的两首湖南民歌《洗菜心》与《马桑树儿搭灯台》分别描述了湘妹子的率真美好和夫妻间忠贞不渝的爱情,短短几句歌词却饱含情感,打动人心。

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的同学们还带来了内蒙、云南、江西、北京等全国各个地方的特色民歌,在演唱湖北民歌《龙船调》时,曹文工先生邀请台下观众一起互动,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艺术博士周强还为大家演唱了两首“花儿”——《下四川》和《在那遥远的地方》。《下四川》的旋律舒展、悠长, 略带忧伤, 将从前人们生活的辛酸和对亲人的断肠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在那遥远的地方》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青海民歌,悠扬的歌声在人们心中描绘出了一个姑娘纯真美丽的形象。

《走西口》是一首为人所熟知的民歌,演唱者贾媛婉转的声调唱出了惜别亲人的那份不舍。

李文涵所演唱的曲目是《小河淌水》和《杜鹃花儿开》,其中在《杜鹃花儿开》中,李文涵还加入了动物有趣的叫声,十分生动形象。

民族器乐独奏部分,当代杰出唢呐演奏家张倩渊、青年琵琶演奏家杨婷婷,二胡表演艺术博士刘宇带来了精彩表演。

唢呐独奏《一枝花》由散板、慢板、快板三部分组成,旋律层层向上发展,既有变化又高度统一。情绪从压抑到激愤,再到悲壮,最后定格于辉煌,让全场观众感受到了英雄人物一生的情感起伏。

琵琶独奏《龙船》在琵琶上模拟锣鼓声响,风格独特、手法新颖,清脆如小溪叮当,浑厚如隔窗闷雷,急切如雨打芭蕉,舒缓如绵绵细雨,激烈如金戈铁马,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二胡曲《二泉映月》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经典曲目,因音乐家阿炳经常在无锡二泉边拉琴,取其景致名称而得名。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

演出最后,晚会在器乐合奏《丝绸之路》中落下帷幕。《丝绸之路》气势磅礴,透过乐声,观众仿佛能看见那金黄沙漠,听到那阵阵驼铃。在现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中,音乐会圆满落幕。

中国民族音乐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乐章中不可缺少的靓丽色彩。本次《中国民族音乐知多少》专场音乐会给我校师生带来了视觉与听觉的双重震撼,使大家更真切地领略中国民族音乐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深切地感受到文化自信。

中国科大全媒体中心

来源:教务处、合肥电视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